2018年的那些历史纪念日--党史频道-人民网
郭沫若逝世7天之后,《人民日报》全文刊发了邓小平同志的悼词,其中有这么一句:“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邓小平曾评价郭沫若:“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
邓小平_标签_网易出品
1975年,毛主席下达一项指示,邓小平委婉拒绝:我是桃花源中人 视频 爱竞彩的小周 2025-04-23 1978年郭沫若去世后,邓小平批示:将悼词中“伟大”改为“卓越” 网易号 新语话史 2025-04-22 1978年郭沫若去世之后,邓小平亲自批示:将悼词中“伟大”改为“卓越” ...
“把红旗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高峰”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校长在北京逝世。逝世前,中国科学院领导去医院看望他,他表示:“请你们代我问科技大学的同志好。”这是老校长对中国科大的最后关怀。最深的缅怀是铭记,最好的纪念是传承。郭沫若校长一生心系学校发展、心系学子,在办学治校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建校64年来,我们传承和弘扬郭沫...
王国维对郭沫若的影响--理论--人民网
1978年邓小平在郭沫若追悼大会悼词中作这样的评语:郭沫若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家”。董作宾先生于1951年在台湾发表论文《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称“唯物史观派是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领导起来的”,同样认为郭沫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开拓者。 王国维的史学研究成果主要收集在《观堂集林》卷9至卷2...
郭沫若去世之后,邓小平亲自批示:将悼词中“伟大”改为“卓越...
1978年郭沫若在北京去世时,《人民日报》在1978年6月15日的讣告中称他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不过后来邓小平亲自主持郭沫若的追悼会,却用“卓越”一词替代了“伟大”。 那么,邓小平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修正呢?原来,我党在悼念国家领导人与社会名流的时候,官方用词一向十分严谨。
回眸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图/新华社 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1978年的春天到来了。 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以诗人的豪情吟诵道: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人民网_网上的人民日报
人民网,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中文和多语种新闻网站之一。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以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权威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
再现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一部信史--党史-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这部著作,记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历史,重点展现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立足中国国情,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教训,创立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
迎接科学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教育--人民网
1978年3月31日,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发表书面讲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走进春天,中国科技飞速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瞩目的成绩。 鉴往知来。在全国科学大会召开4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于3月22日召开纪念“科...
【教育整顿学习——新中国史】科学的春天(二十九) - 澎湃在线
在大会闭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作了题为《科学的春天》的书面发言。他向广大科学工作者表达了期望中华民族创造“一部巨著”的心愿,“这部伟大的历史巨著……它不是写在有限的纸上,而是写在无限的宇宙之间”。 科学的春天来了。这次大会,题在科技,意在全局。它确立了科技工作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科技发展...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__中国政府网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江泽民: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
恢复高考、特区建设……重温邓小平同志与改革开放的历史瞬间--党史-中国...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2024年8月22日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此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那些历史瞬间。 恢复高考
1978年邓小平嘱咐:“有些人不能重用”
1989年4月8日胡耀邦在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时,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于4月15日逝世。4月22日,胡耀邦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杨尚昆主持追悼会,赵紫阳致悼词。 历史学者章立凡受胡耀邦家属委托,在治丧期间负责记录每日的情况,他撰文称:“赵紫阳在胡耀邦住院时曾去看望,胡逝世后,赵派其子来家吊唁。邓小平家...
永远铭刻在心 永远激励前进——举国哀悼江泽民同志纪实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
澳门中联办大楼灵堂内,挽联轻垂、哀乐低回。前来吊唁的市民蔡文政说:“1999年,我还是学生,见证了澳门回归祖国的荣光时刻。背靠伟大祖国,澳门不断发展进步,我们都很感念江主席。” 江泽民同志逝世后,台湾各界人士以不同形式对江泽民先生逝世表达哀悼。在大陆各地的台湾同胞,也纷纷表达哀悼与追思。
郭沫若为何会选择将骨灰撒在大寨_精神_国家_一代
今晚,在手机中偶然翻到一则旧闻:1978年6月12日,86岁高龄的郭沫若在北京去世,追悼会结束之后,他的骨灰被带到大寨,挥洒在山野之间的梯田里。 这条短短的消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一代文学巨匠死后骨灰既没有进入象征身份地位的八宝山,也没有落叶归根送回家乡四川乐山,而偏偏选择了撒在大寨?
《光明日报》上的郭沫若足迹
● 1978年6月15日,刊发郭沫若逝世消息:郭沫若同志因病长期医治无效,于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六岁。 ● 1982年11月15日刊发消息《〈郭沫若全集〉从十六日起陆续与读者见面》,其中写道,《郭沫若全集》第一批七卷已经出版。11月14日,新书由北京发往天津和上海,将从十六日起陆续与全国...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
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东方风来满眼春。短短几十年时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
人民网
上海发生交通事故已致2死8伤 驾驶员神智不清 淮安住建局回应被法院开50万元罚单 称已申请复议 国际 | 专家解读:“十三五”创新理念扣在哪里? 郑永年:中国外交呈现“两条腿走路”和“一个圈” 军事 | 中美海军首次在大西洋举行联合演练 少将:美国在南海立场虚伪 不想引发军事冲突 财经科教 发改委扩容专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