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电影的消亡-36氪
“中产的消亡”几乎在不可逆的前行当中,2亿票房成为了最新的“中产线”。看似无解,但解铃还须系铃人,最终依然还得靠内容来解,中产必须严控内容品质,完成黑马逆袭,这是突出重围的唯一方式。话说,内地市场已经太久没见到黑马逆袭了。
暑期档「全军覆灭」,中产阶级抛弃影院?
题材方面,《异人之下》原本想打造中国的“超级英雄”宇宙,而《解密》则想讲述主旋律故事中的新物品,而《逆行人生》对外卖人群的分析,虽然有争议,但也算是近两年电影院难得的一个角度。 技术上,且不说《异人》和《解密》对电影行业硬实力的呈现,光是冷门电影《从21世纪安全撤离》对当下镜头语言的全面挑战就已经可...
暑期档「全军覆没」,中产抛弃电影院?
总的来说,2024年暑期档的低迷表现,折射出了中产阶层观影习惯的悄然变迁。电影人如何在保证创作品质的前提下,精准把握观众需求,无疑是当下亟待破解的难题。相信只要能够找到适合当下观众的创新路径,电影市场必将再现繁荣。暑期档的"全军覆没"并非意味着电影市场的全面衰落。相反,这恰恰为电影人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需要主动...
现象透视:中国电影为何失去观众
电影人,别让观众流失得太远 电影是情绪消费,观众是情感动物。一次次被欺骗、被消费,观众失望透顶、转身离开,或许只需要一两年时间。但如果行业想重新赢回信任,可能需要整整十年。曾经,中国电影靠《流浪地球》这样的作品,让人看到了一种希望:原来我们也可以拍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佳作。但希望太短,套路太长。观...
暑期电影观察:中产焦虑、腰部缺失、库存滞后、工业装感、负面营销...
原本预测的很多黑马电影,如《从21世纪安全撤离》《负负得正》,微弱冲破次元壁。 从暑期档电影,发现五个趋势: 1、中产焦虑:中产审美、中产焦虑、中产脑洞。 2、腰部缺失:中低制作规模的电影缺失,腰部电影缺失。 3、库存滞后:疫情库存电影居多,电影产出滞后社会热点,生产上映流程低效。
暑期档「全军覆没」,中产抛弃电影院?
在此过程中上映的其他电影反应基本一般:像唐季礼《传说》,2005年新电影的续集《神话》,经典和Chanix对,最后Chanix和Yix对上映了一个月票房没能突破8000万,影片很快就断货了。追光动画《白蛇:浮生》也没有缺失,是三部曲中最保守的一部。上映后,猫眼预计票房6.72亿。虽然不如去年自己卖16亿的《长安三万里...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产阶级电影在中国
合拍片时代,两岸三地的电影经历了由分到和的过程,中产阶级的生活和精神也在分分合合之中发生了断裂,到如今无论是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十分稳定的态势."中产阶级"在世界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划分和评价标准,在我国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它也有着不同的认知.一般而言,中产阶级指从经济...
暑期档「全军覆没」,中产抛弃电影院?
咱们还是得客观看待这事儿。电影市场啊,就像天气一样,有时候晴有时候雨。今年暑期档虽然“全军覆没”,但说不定明年就晴空万里了呢!咱们中产阶层的小伙伴们啊,也别一竿子打死所有电影。好电影还是有的,关键得咱们用心去找、用心去品。我得啰嗦两句。咱们电影人啊,也得赶紧醒醒神儿啦!别老是盯着那些爱情片...
中产阶级电影为什么越来越令人作呕,令人生理不适?【丰言疯话...
国产电影的气质为什么越来越“猥琐”? 13:34 《繁花》这部剧,见证了上海现实主义文艺的消亡【丰言疯话】 15:42 春晚喜剧的新王与旧王们,是怎么消失在我们记忆里的?【丰言疯话】 15:55 批量生产伪现实主义垃圾,国产都市剧彻底没救了?【丰言疯话】 15:17 从《哪吒2》逆势崛起谈谈,谁才是国产电影崩盘的...
国产电影“完蛋了”?网友一片叫好,你选的嘛,偶像
这个问题有很多角度,但根本原因,我认为就是太无聊了。其实关于2024年中国电影的问题,我个人之前也写过很多遍,那就是24年春节档是没有一部重工业大片的,然后五一档《维和防爆队》,暑期档《解密》《异人之下》,国庆档《等大片扑了过后。这个剩下国庆档《志愿军2》中规中矩。那么剩下是什么片子,这个大概就...
2024,中国电影进入抽象时代-虎嗅网
曾几何时(约十年前),“中产趣味”曾是中国电影的主流。这里我们暂且不论“中产”定义,毕竟中国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产,一直存在争议。我们只谈趣味。而所谓中产趣味(或曰小资/都市白领趣味),无非是向往一种稳定、富足并仍有余力玩点儿小感伤的生活。那曾是一代人的“中国梦”,并且其时的中国电影也正沉浸于这样...
电影的衰落,与未来艺术娱乐整合者——游戏
电影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大众娱乐形式,随即挤出了话剧、歌剧、音乐剧、音乐等现场演出。这些演出形式还在,只不过重要性让位于电影。电影之后的是电视。再后来,随着可携带屏幕及互联网的普及,进入了短视频/短剧年代。长江后浪推前浪。电影的式微,是一个完全可以预测的正常趋势。而比较中美电影票房收入,会发现一个趋势...
2024电影市场:商业大片票房失利,类型影片愈加丰富
徐峥的电影《逆行人生》从创作的角度完全延续着《我不是药神》的思路,却输了口碑和票房。该片讲述的是失业中产在走投无路之下去送外卖的故事,该片的海报发布后,不少网友表示要“抵制”,说不想再看富人演穷人。事实上,观众反感的不是这种表演本身,而是影片对穷人的“消费”。电影的男主角一家人住在价值上...
电影“失宠”,票房回到十年前,2025年大家的消费KPI又转向哪里
“一看片名就知道电影要讲啥,不到五分钟就能猜出结局。”有人这样评价。票房数字的下滑只是冰山一角,观众的热情减退才是更为致命的打击。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好莱坞电影上,国产影片同样未能幸免,面临着观众日益疏离的困境。这一点,在2024年与2023年票房的对比上可见一斑。与2023年相比,2024年国产电影的票房...
疫情三年,中国电影正在消亡
而这样质量的电影,在领域内竟然还是TOP级别的票房收入,可见如今的电影行业,优质电影内容有多么稀缺。除了国产电影的全面拉胯之外,今年国外引进电影的内容质量,也同样令观众咋舌。02 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总共引进了30部国外电影,录得票房26.6亿元,对比2021年,降幅达到了惊人的51%。上半年进口的影片中,...
中国的电影市场,在还过去十年的债
当年资本集体扎堆电影圈,最早进入的就是购票端。无它,做起来最容易,而且颇有想象空间。中国电影的票房10年时间从20亿暴涨到400亿,各大电影公司老板都在吹马上要1000亿了,看起来很是一块肥肉。那几年中国的资本钱多的烧不完,从团购到打车,从外卖到买菜,大家都想靠烧钱熬死对手,购票软件也一样。一张票...
暑期档「全军覆没」,中产抛弃电影院?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逆行》想讲一个中产失业送外卖的故事。 而这就引发了大家对于电影“消费苦难”这一议题的激烈讨论: “让高高在上的‘208万’们来演底层的外卖员兄弟,他们真能演好吗?” 片子还没上,舆论就已经将《逆行》推到了一个相当不利的位置。
端午档电影观察:去中产,伪中产到反中产_风闻
但要一个类型片导演立刻放弃中产阶级趣味和风格,也是很难的。所以我们看到《消失的她》在各个方面都努力复现中产风,但核心却是一个伪中产视角。我们知道,中产影片可以在各个方向上以中产阶级为题材,甚至嘲讽中产,但绝不会违背中产阶级价值观。 但《消失的她》某种程度上已经背离了这一点。正如很多人,尤其是女性...
是谁把电影行业搞死了?
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600亿大关,2019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641.49亿元。这一段时期被视为中国电影业的"黄金时代"。然而转眼之间,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重创了整个行业。电影院关闭,拍摄受阻,观众失去看电影的习惯,整个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2021年,行业虽然有所恢复,但...
赛博朋克人类末日:中产消失,只剩资本和蝼蚁_精彩视频为您呈现_36氪
氪友OCV0· 2020-12-13 回复 什么科幻,那就是当代现实社会,只不过忘了中国银行的存在 氪友NRfe· 2020-12-12 回复 听的我想再看一遍电影 兰帕德· 2020-12-11 1回复 这么好的解读,必须顶起来 氪友0v0d· 2020-12-11 回复 视频质量不错,可以转发吗? 新用户5377055· 2020-12-11 回复 不可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