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造出芯片大小的激光器,亮度足以绘制看不见的世界
哈佛大学约翰·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的物理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紧凑型激光器,它可以在中红外光谱中发射明亮的超短脉冲光 —— 这一波长范围在科学上有价值,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该设备提供了更大的光子系统的性能,但完全适合在一个芯片上。4月16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标志着芯片上...
哈佛大学开发出新型片上激光器 可发射中红外光谱明亮超短脉冲光
哈佛大学约翰·A·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的物理学家们开发出一种紧凑型激光器,能够发射中红外光谱的明亮超短脉冲光——这一波长范围既具有科学价值,又具有技术挑战性。该设备的性能堪比更大型的光子系统,但完全集成在单个芯片上。这项研究于今日(4月16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标志着一种无需任何...
单芯片皮秒级中红外激光器问世
据16日的《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家团队首次展示了一种集成在芯片上的皮秒级中红外激光脉冲发生器,无需外部组件即可运行,可在数小时内稳定产生覆盖关键气体吸收带的光谱。这种新型激光器有望加速高灵敏度、宽光谱气体传感器的研发,为环境监测提供更高效的检测工具,还可为医学成像领域带来新型光谱分析技...
新型激光器革新:紧凑型红外激光脉冲的实现
新型激光器革新:紧凑型红外激光脉冲的实现 普通固体激光器主要在可见光范围内工作,但许多应用,如分子探测,需要中红外辐射。制造能够产生这种红外激光脉冲的激光器极具挑战性,尤其是当激光辐射需要以极短、高强度的脉冲形式出现时。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简单的方法来生成这种红外激光脉冲。最近,维也纳工业大学...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提高了光芯片上的飞秒脉冲效率-中国照明网
导语: 近日,哈佛大学Marko Loncar教授课题组利用独特的时间透镜的原理,实现了有着30 千兆赫兹重复频率的飞秒脉冲光串和500飞秒的脉冲持续时间,并展示了该芯片作为光学频率梳的稳定性和可调谐性。 飞秒激光器是一类重要的光源器件, 可以发出极短的飞秒级别的脉冲光 (一飞秒等于一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因此,飞秒脉冲激...
哈佛大学开发出新型超光学器件,可显示阿秒范围内的物理过程
激光遇到气体云 为了测量新型透镜,格拉茨工业大学实验物理研究所的Martin Schultze和Hana Hampel在产生必要的极紫外辐射方面拥有独特的专业知识。“可靠地产生高能量的短光脉冲需要精确控制光控原子过程和非常精确的光学设置。对于这个项目,我们开发了一种光源,它可以特别有效地产生这些超光学设计所针对的波长的辐射,”...
红外激光脉冲新技术
固态激光器产生的激光多在可见光的范围,比如激光笔。许多应用需要中红外激光,如分子探测等。而生成红外激光较为困难,尤其是超短、高强脉冲的红外激光。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寻找一种制造红外激光脉冲的简单办法。如今,维也纳技术大学与哈佛大学合作,成功输出了超短红外激光脉冲。这种新技术无需任何大型实验设...
综述:面向片上传感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研究进展_器件_光子_波长
作为一种新型半导体激光器,量子级联激光器因其独特的子带间跃迁机制,具有高速响应、高非线性、输出波长大范围可调等特点。近年来随着输出光功率和电光转化效率等性能指标的快速提升,量子级联激光器已成为中红外至太赫兹波段(波长约为3μm~300 μm)的主流激光光源,在大气污染监控、气体检测、太赫兹成像、生物医疗以及空...
“2023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发布,北大南大浙大均有两个项目上榜
北京大学王剑威团队和浙江大学戴道锌团队联合攻关,发展出了硅基大规模光量子芯片调控、片上多维混合复用量子调控等关键技术及核心器件,提出了一种高维量子纠缠自修复方法,可快速恢复在复杂介质传输中已退化的高维纠缠,最终实现了具有纠缠修复能力的多...
首个集成在铌酸锂芯片上的激光器面世
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在最新一期《光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研制出了首个集成在铌酸锂芯片上的激光器,为高功率通信系统、全集成光谱仪、光学遥感,以及量子网络的高效变频等应用铺平了道路。研究人员解释称,长距离通信网络、数据中心光互连和微波光子系统都依赖激光来产生光载波以用于数据传输。但大多数情况下,激光器是...
我校电子信息学院梁厚昆团队在新型片上中红外激光器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
小型化高效率中红外激光器是近些年中红外领域的研究重点,其在中红外光谱探测、超灵敏分子遥感、环境实时监测等应用方面意义重大。基于非线性频率转换的片上中红外激光器因其可实现超宽带光谱输出、超短脉冲激射而被认为是除量子级联激光器外小型化中红外激光的最有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然而目前该类型中红外激光器的研究主...
前沿| 基于时间透镜的片上超快飞秒脉冲激光器
集成飞秒脉冲和频率梳源是包括微波光子学、光谱学、频率转换、激光雷达等在内的广泛应用的关键组件。科学家们一直以来都希望构造一种可以集成到芯片上的高质量超快脉冲光源。但是目前可以发射超快脉冲的可调谐飞秒激光器体积过大,不能有效集成到半导体晶圆上。
新闻博览--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
新型光芯片可执行深度神经网络关键计算 2024-12-03 12月2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的论文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全集成光芯片。它能以光学方式执行深度神经网络所需的所有关键计算,为制造能实时学习的高速处理器打开了大门。这种新型光芯片能够在不到半纳秒的时间内,完成机器学习分类任务的关键...
科普知识--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
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支持“全对全”通信的新型互连设备,可使网络中的所有超导量子处理器都能...利用电流激发声子极化激元的新机制,为开发更低成本、更小巧的长波红外光源和更高效的冷却设备开辟了新...光首次转化为“超固体” 2025-03-14 研究人员利用激光首次制造出一种可以像流体一样流动的奇特固体。
阿秒脉冲激光:探索超短脉冲领域的里程碑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阿秒激光技术取得了显著成就。自2001年费伦茨·克劳兹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首次获得脉宽650阿秒激光以来,脉宽纪录不断被刷新。2006年,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亚历山大和威廉等人利用级联自由电子激光器,产生了脉宽为100阿秒的超短激光脉冲。随后,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赵昆等人使用双偏振...
首个光控超导量子比特换能器问世
微波光量子传感器的光学显微照片。 图片来源:美国哈佛大学 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家团队近期开发出一种微波光学量子换能器,或称光子路由器。这种创新装置专为采用超导微波量子比特作为基本操作单元的量子处理系统设计,旨在为噪声敏感的微波量子计算机提供一种强大的光学接口,并可集成到量子网络中。这一成果标志着向实现模...
世界首例超快锁模激光器问世,实现超短脉冲和高功率输出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巧妙地融合了三五族半导体的高激光增益和薄膜铌酸锂优异的电光特性,通过混合集成的方式制造出片上锁模激光,实现了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输出。值得关注的是,该激光器在 1065 纳米左右产生了重复频率为 10GHz,宽度为 4.8 皮秒的超短光脉冲,其脉冲能量大于 5 皮焦耳,峰值功率大于 0.5 瓦特...
突破| 中红外片上光频梳研究取得新进展
量子级联激光器频率梳(QCL-FC)作为一种新兴的中红外至太赫兹波段辐射固态源,在快速光谱、传感及激光雷达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量子院)陆全勇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刘峰奇团队在大功率中波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光频梳研究方...
高光谱激光雷达:空间与光谱信息一体化的新型遥感探测---科学智慧...
相比之下,高光谱激光雷达可以在不受光照条件、地面阴影、冠层结构等因素干扰的条件下,发射超连续谱脉冲获取目标地物在不同光谱通道的后向散射回波信号,实现对目标物立体三维空间和光谱信息的一体化探测。因此,高光谱激光雷达作为一种新型遥感技术,为我们的地球观测带来更加精准、全面的数据,为土地覆盖分类、森林探测、...
院史故事|中山大学光学(下)中山大学激光光学与光谱学研究(一)
科技部制订的《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设好包括激光在内的八个影响全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领域、重大新兴技术领域和带头学科。学校制订的《1978-1985年中山大学理科科学研究规划》中,激光物理是规划中重点开展的六个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