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轨道设计师杨维廉逝世,曾设计嫦娥一号奔月轨道
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院士也曾回忆,设计嫦娥一号时大都是年轻人打天下,只有轨道设计是位叫杨维廉的老同志在其中做了很多工作,即便如此,我也很坦率地说:“你很有资格,也很有经验,我不是不放心你,我是不放心我自己,因为毕竟是第一次,而且我们无法验证,因此我当时背靠背地把输入条件给了三家同...
卫星轨道设计师杨维廉逝世,曾设计嫦娥一号奔月轨道
值得一提是,当时,看着这条不同于任何国家的奔月轨道,工程两总让杨维廉去俄罗斯验证一下,杨维廉自信地说:“我的设计肯定没问题,如果他们验证说有错,那也是他们错了。”但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专家组还是邀请了国内3家权威单位,进行了“背靠背”的验证,结果证明了这条轨道的科学性。但研制团队并没有就此止步不前,...
卫星轨道设计师杨维廉逝世,曾设计嫦娥一号奔月轨道
值得一提是,当时,看着这条不同于任何国家的奔月轨道,工程两总让杨维廉去俄罗斯验证一下,杨维廉自信地说:“我的设计肯定没问题,如果他们验证说有错,那也是他们错了。”但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专家组还是邀请了国内3家权威单位,进行了“背靠背”的验证,结果证明了这条轨道的科学性。但研制团队并没有就此止步不前,...
卫星轨道设计师杨维廉逝世,曾设计嫦娥一号奔月轨道
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院士也曾回忆,设计嫦娥一号时大都是年轻人打天下,只有轨道设计是位叫杨维廉的老同志在其中做了很多工作,即便如此,我也很坦率地说:“你很有资格,也很有经验,我不是不放心你,我是不放心我自己,因为毕竟是第一次,而且我们无法验证,因此我当时背靠背地把输入条件给了三家同时设计,设...
卫星轨道设计师杨维廉逝世,曾设计嫦娥一号奔月轨道_运行_月球...
2001年,杨维廉受命负责嫦娥一号卫星的飞行轨道设计。由于受运载火箭发射能力的局限,卫星不能直接由火箭送入最终运行的空间轨道,而是要在一个椭圆轨道上先行过渡。在地面跟踪测控网的跟踪测控下,要选择合适时机向卫星上的发动机发出点火指令,通过一定的推力改变卫星的运行速度,达到改变卫星运行轨道的目的。变轨是一项非常尖...
卫星轨道设计师杨维廉逝世,曾设计嫦娥一号奔月轨道|卫星|嫦娥一号...
但研制团队并没有就此止步不前,在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后,杨维廉弟子领衔的设计团队又为嫦娥二号“加速”,使运载火箭直接把卫星送入月球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这样,原本15天的奔月时间缩短为了7天,为后期我国卫星奔向更远的深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卫星轨道设计师杨维廉:嫦娥轨道处于领先地位|嫦娥一号_手机网易网
杨维廉:我们航天里有一个轨道设计,航天要想做任何一个事情必须先设计飞机或卫星飞行的路径,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根据各种航天任务所提出的要求,最合理、最佳地设计这条路线。 主持人:其实在此次“嫦娥”升天这么完美的一个线路上,我们看到了“嫦娥一号”,看到了火箭,看到了变轨,看到了入轨,进入最终使命,我们还想到了...
从数学奇才到轨道设计专家——记“嫦娥一号”卫星轨道设计师杨维廉
杨维廉 .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 2010,第001期 2. "嫦娥"带着我的梦想奔月——记著名空间飞行器专家、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 [J] . 余玮 . 科学24小时 . 2008,第002期 3. 撩开“嫦娥”的面纱——专访“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 [J] . 赵乐 ,...
从数学奇才到轨道设计专家_记_嫦娥一号_卫星轨道设计师杨维廉
从数学奇才到轨道设计专家 ——记“嫦娥一号” 卫星轨道设计师杨维廉 )( □ 成 方 )( 接通过解算得到答案, 只能用不断的计 算去尝试和预测这个解。杨维廉没有被 困难吓倒 , 经过反复演算 , 在预研中 , 他 终于找到了一种精确解算地月转移轨道 ...
从数学奇才到轨道设计专家—记"嫦娥一号"卫星轨道设计师杨维廉
摘要: 童年时,神话中美丽的嫦娥仙子,衣袂飘飘,飞向月宫的传说,总能让人充满遐想.2007年10月24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的"嫦娥一号"卫星飞向太空,开始她的首次奔月之旅.漫漫长路,38万多公里的行程,是谁为她铺就了一条满是鲜花的路? 展开 关键词: 卫星轨道 嫦娥 轨道设计 设计师 专家 数学 中华民族 太空...
航天科技嫦娥探月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这项任务交到了五院总体部系统工程室杨维廉研究员挂帅的工作小组手中。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达到任意精度的有效方法,又利用模型对地-月转移轨道进行了全局性研究,其结果对于嫦娥一号卫星的轨道设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距地7万公里到地月38万公里的距离,卫星各类信号面临着严重衰减的问题,如何...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轨道设计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轨道设计[J]. 杨维廉,周文艳.航天器工程. 2007(06)杨维廉,周文艳.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轨道设计[J]. 航天器工程.2007(06)杨维廉 , 周文艳.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轨道设计[J ]. 航天器工程 , 2007 , 16 (6) : 16 - 34.杨维廉 ,周文艳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 星轨道设计 [J]....
嫦娥一号 - 百度百科
2、为中国后续月球探测任务进行先期试验验证。对于在嫦娥二号、三号卫星研制中,在轨飞行控制程序设计提供依据。3、通过对卫星部分关键设备进行必要的长寿命可靠性考核,验证其执行更遥远的深空探测任务的可能性。4、通过有效载荷的开机试验,最大限度地获取科学探测数据。实验内容 所获荣誉 总体评价 嫦娥一号卫星在轨...
卫星轨道设计师杨维廉:嫦娥轨道处于领先地位(三)|嫦娥一号_网易新闻
卫星轨道设计师杨维廉:嫦娥轨道处于领先地位(三) 五、我设计的轨道不需要俄罗斯人来验证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轨道设计这块200公里是为了稳妥,整个设计都是为了稳妥,稳妥是我们的核心? 杨维廉:因为国外是出现过这个问题的,第二就是我刚才讲的,如果100公里,万一控制系统出问题的话,它半天就会掉到月面上,而即便测控...
孙老,生日快乐 - 微信公众平台
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新华社记者 李明放 摄 2004年1月23日 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74岁的老将军,再一次披挂上阵 孙家栋院士被任命为第一个探月工程 “嫦娥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院士意识到 这是一次追赶之旅、跨越之旅 嫦娥一号是我国第一个深空探测器 ...
CCTV.com-从地球到月亮――嫦娥一号3年跨越之路
他们通过极其精确的分析求解,建立中途修正的数学模型,同时巧妙利用调相轨道扩大发射窗口的能力。按照设计方案,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先在三个调相轨道运行几天,轨道周期分别是16、24和48小时,之后将奔月而去,并在抵达月球前“急刹车”,在绕月轨道上围绕月球极地轨道做三次轨道调整后进入预定工作轨道。
“九天揽月”梦想成真!致敬“探月院士”
2004年初,我国探月工程批准立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叶培建担任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 在后来各号嫦娥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关键技术攻关、大型试验策划与验证、嫦娥四号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等各项工程中,都离不开叶培建院士呕心沥血的付出。 他陪着“嫦娥”长大...
“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发射成功后,这件事让他...
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批准立项,年近60岁的叶培建老将出马,担任“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面对一些国际航天强国的技术封锁,叶培建带领着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科研团队从零开始。叶培建:当时方方面面都不足,缺乏元器件、没有任何地面的试验条件……甚至连怎么飞到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