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上无力,外交上无能
李鸿章当即电告总理衙门,称“日本所索兵费过奢,无论中国万不能从”,“奉天为满洲腹地,中国万不能让”,“日本如不将拟索兵费大加删减,并将拟索奉天南边各地一律删去,和局必不能成,两国惟有苦战到底”,并将以上情况告知英、俄、法三国公使,祈求列强的调停。清廷得到李鸿章的电报后,朝中众臣亦大为吃...
外交上无知,军事上无能,政治上无耻,最终拉开了中国近代史序幕
1842年8月29日,在南京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钦差大臣耆英等人在和约上签字加印,鸦片战争正式宣告结束。在历时两年多的战斗中,清军的表现几近于一触即溃。迅速溃败的背后,原因纷繁复杂。简单说,军事无能,外交无知,政治愚昧。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外交上无知,军事上无能,政治上无耻,最终拉开了中国近代史序幕
“外交上的懵懂,军事上的无力,政治上的无耻”——这三个词并非对某个现代国家的指责,而是准确描绘了19世纪中国面对西方列强时的境况。1842年,清朝因为《南京条约》的签署,不光把香港这块地给了出去,还让整个国家掉进了近代史的大坑里。那场鸦片战争,从一开始就明摆着赢不了,背后藏着好多没人知道的惨事和...
外交上无知,军事上无能,政治上无耻,最终拉开了中国近代史序幕
"外交上啥都不懂,打仗老是输,政治手段还特别不要脸"——这话可不是在说现在的哪个国家,讲的是19世纪那会儿,中国被西方列强欺负得够呛的样子。那时候的中国,面对这些外国势力,真是外交、军事、政治三样都拉胯,被人家拿捏得死死的。1842年,随着《南京条约》的签署,清朝不仅失去了香港这块土地,更是把整...
外交上无知,军事上无能,政治上无耻,最终拉开了中国近代史序幕
7月3日,这场军事冲突正式拉开序幕。英军在摧毁厦门沿海所有炮台后顺利撤离。然而,闽浙总督邓廷桢却将此次战败伪装成胜利,向朝廷呈报虚假捷报。道光皇帝在审阅奏章后,竟御笔亲批"所办好"以示嘉许。这种通过虚假信息掩盖事实、蒙蔽圣听的行为,充分暴露了官员的短视与无能。1840年7月5日,英国远征舰队抵达定海海域。
外交上无知,军事上无能,政治上无耻,最终拉开了中国近代史序幕
“外交无知,军事无能,政治无耻”——这一表述并非对今日的指责,而是19世纪中国面对西方列强时的真实境况。1842年,《南京条约》令清朝割让香港,并致中国陷入近代史困境。鸦片战争自始即预示败局,其背后隐藏着深重的悲剧与屈辱。【鸦片战争:外交无知,清朝的自我催眠】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当时清朝官员令人叹息...
外交上无知,军事上无能,政治上无耻,最终拉开了中国近代史序幕
这场战争,说白了,就是大清在外交、军事、政治上全面掉链子的结果。先说说外交。那会儿的大清,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里,觉得外面的世界都是“化外之地”,压根儿没把西方列强放在眼里。跟人家打交道,就像老寿星吃砒霜——活腻歪了。人家英国使节来访,咱官员鼻孔朝天,爱答不理的,这哪是外交,分明是摆谱。
外交上无知,军事上无能,政治上无耻,最终拉开了中国近代史序幕
从此,列强的舰船、炮火、条约,一次次撕开中国的国门。这场战争暴露了清政府的外交无知、军事无能、政治无耻,也正式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长江水静静流淌,仿佛在嘲笑着这个“天朝上国”的落幕。参考资料:鸦片战争失败原因再反思.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 ...
外交上无知,军事上无能,政治上无耻,最终拉开了中国近代史序幕
当英军占领吴淞、上海,并直指南京时,清廷终于认清了现实。1842年8月29日,在英舰"皋华丽号"上,钦差大臣耆英在和约上签字画押,为这场持续两年多的战争画上了句点。这场战争暴露出清王朝在军事、外交、政治等方面的全面落后。他们固守天朝上国的旧思维,在面对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列强时,表现出了惊人的愚昧与无知...
外交上无知,军事上无能,政治上无耻,最终拉开了中国近代史序幕
大炮和不平等条约,不断轰开中国的大门。这场冲突彻底揭开了清廷在外交上的幼稚、军事上的软弱和政治上的腐败,同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2年8月,《南京条约》尘埃落定,长江水无声地流过,似乎在默默见证着这个曾经自诩为“天朝”的王朝走向衰败。参考信息:重新审视鸦片战争失利根源清华学报2024 ...
外交上无知,军事上无能,政治上无耻,最终拉开了中国近代史序幕
结果呢?咱们那些负责外交的大佬们,压根儿就没弄清楚国际上那些规矩是咋回事儿,就像是玩了个扑克牌游戏,却连手里头的牌好不好都不知道,哪里能想得到自己正被人当成大傻瓜一样,被人家一茬一茬地收割呢。道光皇帝那时候,里里外外都遇到了好多麻烦事儿。他居然听了身边几个大臣的话,觉得跟大家和和气气就能...
外交上软弱,军事上落后,政治上腐败,最终拉开了中国近代史序幕
两江总督裕谦自杀殉国,也无力回天。英军攻占吴淞,逼近南京。道光皇帝这才慌了,被迫接受议和。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割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还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这场战争,是外交上的无知,军事上的无能,政治上的无耻共同酿成的苦果。清廷官员的自大、愚昧和腐败,将国家和人民推向了深渊。他们只顾...
近代中国在对外战争和外交中一败再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_百度教育
最后就是军事思想上的麻痹和自持过高,总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太高,以至于欧洲列强一而再,再而三的侵犯我们。 外交是和国力,还有政治挂钩的,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国家即使打赢了战争,但在最后把问题摆在桌面上时,也会失分的。(例如凡尔赛公约) 反馈 收藏
外交上无知,军事上无能,政治上无耻,最终拉开了中国近代史序幕
到了1841年,英军快速推进,一举攻破了清朝的吴淞防线,随后,英国军队步步紧逼,直逼南京城下。对此严峻局势,清朝的军事将领们,几乎束手无策,无法做出有力的应对。这能埋怨谁呢?不论是道光皇帝做出的决定,还是那会儿某些将领的本事,简直就是一团糟。结果,清朝也只能无奈地承认失败,明明知道对手很厉害,自己却...
中国外交和军事上为什么总是让人感觉很懦弱?事实真的如此吗?
总的来说就是三点。第一,这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传统外交政策惯性影响。第二,目前我国以实体经济产业链向海外扩展利益空间,因此需要相对和平和稳定的国际环境。第三,在美国压倒性的军事力量强力主导且矛盾重重的国际体系下,这样既能避免直接与美国对抗,又能尽可能的扩大与国际经济交流的政治基础。笑到...
外网热议:国际舞台上,中国外交为什么这么软弱?
一个战争带来的代价,早已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负,主动开火的一方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国际压力和制裁。因此,尽管中美关系时有紧张,双方却都在极力避免第一枪的打响。强硬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谨慎成为了大国博弈中的必然策略。对于外界所质疑的中国外交“软弱”,一些事件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智慧与利益博弈...
中国外交和军事给人一种不够强硬的感觉?看了这些,你还这么觉得吗?
有人说,中国最喜欢搞平衡,实际上这是偏颇的误解。个人观点,当前中国的外交策略有三个着眼点: 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传统外交政策惯性使然。 ❷ 目前我国以实体经济产业链向海外扩展利益空间需要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❸ ...
军事上无能,道德上无耻
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朝与英国之间的联系仅仅局限于商业。此前,尽管有马戛尔尼、阿美士德和律劳卑等人先后试图将这种联系扩展至政治外交领域,但高高在上的大清皇帝始终不屑于和洋人平等交往,建交的努力全部以失败告终。更有甚者,律劳卑还因此愤恨成疾,客死澳门。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和保证。决定对华开战后,英国派遣乔治...
弱国无外交(无力抵御外部压力的国家) - 百度知道
一、弱国无外交的原因 1.经济薄弱:弱国往往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利益来吸引其他国家与其进行合作。这导致弱国在外交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无法获得有利的结果。2.军事实力不足:弱国的军事实力通常较为薄弱,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国家安全。这使得其他国家可以轻易地对其施加压力,使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