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洋界上炮声隆——《西江月·井冈山》赏析 - 新京报
统观《西江月·井冈山》的构思,全词紧扣“井冈山”,先描写“山下”“山头”的广阔战场,次概括敌我对峙、激战的情景,再分析全山战备情况和军民战斗姿态,最后突出黄洋界一战的胜利,逻辑自然,层次分明。1960年,陈毅跋《西江月·井冈山》:“是役,井冈山根据地赖以保全,有扭转战局的作用。”这就不难理解毛泽...
踏平坎坷成大道——《西江月·井冈山》解析--党史-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28年9月上旬,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主力返回井冈山途中,闻知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欣然赋诗《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诗情画意描鏖战 《西江月·井冈山》现存作者手迹一件,最早正式发表在...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诗词) - 百度百科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毛泽东于1965年5月25日时隔38年重回井冈山而写的一首词,全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76年1月号,是毛泽东生前最后发表的两首词之一。词中描绘了作者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后所看到的旧貌变新颜的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色,回顾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历史,抒发了作者的无限感慨和欢欣之情,赞美了共产党...
【诵谈讲传】第12期:谈读书感悟——《水调歌头 · 重上井冈山》
1990年8月出生,毕业于黑龙江省建筑学院,现任望奎县人民法院执行局书记员。内容摘要 《水调歌头 · 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中国革命万里长征的...
《红色井冈》
因为受了潮,第三发的时候放过去打在敌人的指挥所。然后山后的群众就起来啦,敌人就好怕呀,以为毛泽东真的回来了,所以连夜就跑掉了。当时毛主席朱老总回山的路上,听到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取得了胜利好高兴,当时就写下了一首诗词《西江月 井冈山》。这个诗词里面有两句:“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聚焦】“可上九天揽月”写于井冈山,月壤存入井冈山可以有...
毛主席曾在井冈山创作三首词 井冈山是毛主席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转折地,是培养他的军事天才的最初摇篮,也是他作为马背诗人的难忘起点,毛主席对井冈山一直念念不舍,愈到晚年愈是魂牵梦萦。 1928年夏,毛主席创作了《西江月·井冈山》。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他抚今追昔,豪情满怀...
井冈山:中国革命历史第一山 - 中国国防报 - 中国军网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是毛泽东同志在一周内...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重读红色经典《西江月·井冈山...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重读红色经典《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描写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第二次反“会剿”战斗的关键一仗——黄洋界保卫战,热情歌颂井冈山...
江西日报特别策划:品读伟人诗词 激昂奋进豪情
”1928年9月,毛泽东得知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消息,欣然挥笔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关怀支持下,井冈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老区群众的生活日益改善。1965年5月22日,72岁的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看到...
黄洋界上炮声隆-七一网
从此,井冈山在中国历史上有了极为独特的重要位置。1928年秋,毛泽东写下《西江月·井冈山》;1965年,毛泽东又写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三首词均以“井冈山”为题,一再吟咏,思念深厚,足见井冈山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分量之重、情结之浓。
江西日报连版报道:品读伟人诗词 激昂奋进豪情
——选自《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1928年9月,毛泽东得知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消息,欣然挥笔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关怀支持下,井冈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老区群众的生活日益改善。1965年5月22日,72岁的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到处莺歌燕舞,更有...
50年前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纪实 -新闻频道-和讯网
毛泽东结合自己重上井冈山时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所见、所感,他心情激动地填写了两首词作。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
毛泽东 - 百度百科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领导秋收起义,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1928年,同朱德井冈山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31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1933年,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 [32]1936年,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33]抗日战争...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如梭岁月,气象万千_百科TA说
这样的感动人人有,毛主席就曾经因为这样的感动创作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一、一上井冈山的毛泽东,运筹帷幄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原先统一对外的“国共合作”岌岌可危,到1927年7月汪精卫企图在武汉“分共”,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大革命宣告失败。大革命失败以后,9月到10...
毛泽东的江西情
毛主席在井冈山的发票。最后,雷良钊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收下,并出具了发票。其中一张写着:首长伙食费,7天,每天2.5元,合计17.50元。发票开具时间为1965年5月29日,收款人为雷良钊。在井冈山上,毛泽东始终处在激动和兴奋之中,触景生情写下两首光辉词章《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南...
斗争的精神伟力源自人民 - 经济日报
当年,毛泽东在率领主力返回井冈山途中得知消息后,欣然写下《西江月·井冈山》,正是这场战斗的光辉写照:“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为什么黄洋界保卫战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当年参加过黄洋界保卫战、时任红...
毛泽东诗词悟初心
井冈山斗争时期,他在这里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沿着井冈山道路一路走来,...
一山飞峙大江边 - 百度百科
接着“冷眼向洋看世界”,诗人直抒胸臆及现实处境,在高山之巅冷漠而不动声色地看着世界上的一切反动派所形成的反华包围圈。这一切都吓不倒诗人,都予以“横眉冷对”,因为诗人之一生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确太多了,但从未被压垮过。就像早年,诗人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所写的那样:“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