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任仲夷批评陈锡联:毛远新成东北的太上皇,和他直接有关
11月12日下午,任仲夷在东北组的会议上,发言批评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陈锡联:最近,我们开了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大家在揭发批评曾绍山同志错误的同时,也自然联系到陈锡联同志。许多同志都指出,像毛远新这样一个毛孩子,竟然成了东北的太上皇,这和陈锡联有直接关系。“运动”中,辽宁搞了那么多的冤假错案,...
1978年,任仲夷怒批陈锡联:毛远新成东北的太上皇,他有直接责任
除此之外,1978年11月12日当天下午东北组的会议上,任仲夷直接表态,公开批评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陈锡联。他表示“在召开辽宁省委会议的时候,很多同志揭发批评了曾绍山同志的错误,这自然也联系到了陈锡联。而且很多同志当时还指出,像毛远新这样一个毛孩子之所以能成为东北太上皇,这离不开陈锡联的支持。也...
1978年,任仲夷批评陈锡联:毛远新成东北的太上皇,和他直接有关
可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同志却觉得,要转方向,先得把之前的弯路掰正了。11月12号,东北组讨论会上,任仲夷直接把陈锡联,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给点名批评了。他说,省里开会的时候,大伙儿除了批评曾绍山,也聊到了陈锡联。为啥?因为毛远新在东北呼风唤雨,成了“太上皇”,这跟陈锡联脱不了干系...
1978年,任仲夷批评陈锡联:毛远新成东北太上皇,揭露内幕
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15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党中央就在北京搞了个工作会议。当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任仲夷也去参加了这次会议。任仲夷批评陈锡联 这次开会之前定好的主题是讨论经济问题,可一开完会,中央政治局就按照邓小平的提议,决定把重点放在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这个决定大...
陈锡联“寡不敌众”辞职,中央会上被“围攻”,收到陈云9字警告
11月12日下午,东北组开会时,任仲夷直接对陈锡联提出批评。他提到了毛远新快速晋升的事,还谈到辽宁多年来运动中的混乱局面,并翻出了陈锡联之前在东北工作时的一些旧事。几周后的会议中,任仲夷又一次提到了那件事。随着其他同事不断添油加醋,这位曾经位高权重的副总理,一下子成了众人议论的焦点。当时的陈锡联...
叶剑英文革后评毛远新:他是辽宁太上皇 有许多死党_湖北频道_凤凰网
核心提示:辽宁是受“四人帮”这个危害的重灾区,因为他有个太上皇,就是毛远新,很有很多死党,各个层次的都是毛远新安排的亲信,这些人都是文革的狂热分子。 凤凰卫视2013年1月14日节目,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1976年是张岳琦担任秘书的第四年,就在这一年的秋天,突然传来了“四人帮”倒台的消息。
1978年政治局委员受批评,结局如何?
陈锡联被批评的主要原因包括超常规提拔毛远新,让他成为辽宁的第二把手,以及在他领导下对老革命家和知识分子的批判。这些举措在特殊年代引发了广泛争议,因此在1978年的会议上,陈锡联受到了众多人的批评。值得一提的是,陈锡联在1976年主持军委工作后,并没有在各级会议上为邓小平说话,这也让他感到内疚。然而,陈锡联...
我记忆中的陈锡联战功、错误与坦诚
即便如此,他还是承认自己有责任对军队负责。1989年12月,在中央军委西山招待所,《徐向前传》座谈会上,陈锡联对自身错误进行了坦率反省。会议级别颇高,与会者有17位大军区正职以上领导和6位上将,总计29位老将军。他深情地说:“徐帅遵守纪律,顾全大局。我曾是红小鬼,若非徐帅,我可能早已命丧黄泉。历史是不可...
1978年年底,哪4个政治局委员受到了严重批判?后来的结局怎么?
在六十年代,陈锡联长期担任辽宁党政一把手,还是沈阳军区司令员。然而,陈锡联在1978年受到批评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在特殊年代内部提拔了毛主席的侄子毛远新,让他成为辽宁的第二把手,而当时的毛远新才二十多岁。此外,在他的领导下,辽宁省内对一些老革命家和知识分子的批判问题也未能得到妥善处理,这在后来的会议上成为...
80年,陈云要求陈锡联辞职,陈锡联坦言:要我脑袋都没问题
1970年8月,中国共产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这一会议,无疑是当时政治舞台上的一次重大集结,也是一场潜在的政治风波的起点。陈锡联作为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及东北组的召集人,他的角色在这场会议中显得尤为关键。会议的核心议题之一,是讨论并审视党的领导核心的未来方向,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充满了各种不...
1980年陈云公开要求陈锡联辞职,陈:别说辞职,要我脑袋都没怨言
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陈云率先提出解决历史冤假错案问题,陈锡联因为在东北的工作经历而受到指责。1966年时,陈锡联出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成为东北的实际负责人,与谢富治关系良好,深受江青的器重。邓小平复出以后,陈锡联当面向邓小平作了检讨,邓小平指示说:“以前的情况,谁也没有办法,你问题不在北京,在东北,人民...
80年陈锡联寡不敌众“,陈云劝他内退“,一句话压垮骆驼“
从曾经风光无限,到如今淡出历史舞台,陈锡联的人生轨迹让人唏嘘不已。他不仅要面对个人名誉受损的问题,更要承受来自社会各阶层对他的质疑与批评。这场风波不仅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也深刻影响了当时社会对领导者责任与权力关系的思考。历史往往充满偶然性与必然性,而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成为改变未来的重要节点。在这个...
1978年年底,哪4个政治局委员受到了严重批评?后来的结局如何?
但是,1978年,陈锡联仍然遭到了批评。为何会如此?原因不少,但最主要的原因只有两条:一是在特殊年代,超常规提拔毛远新(毛主席的侄子),让毛远新成了辽宁的第二把手,那时的毛远新才二十多岁啊!二是,陈锡联在1966--1973年期间是辽宁的一把手,在他的管理之下,纵容了对一些老革命家、知识分子的批判等,这事情...
1978年,粟裕对陈锡联印象大为改观:之前误会你了!根本没那回事
直到两年后的1978年,这种议论声音都还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76年相关集团被粉碎时,同时被控制起来的毛远新,曾经担任过沈阳军区政治委员。而陈锡联1973年之前长期在沈阳任职,那段时间他对毛远新是十分照顾的,两人于公于私,关系非常好。所以难免就有人认为,76年陈锡联突然在军委上位,跟毛远新及相关集团的利益...
老田:谈谈由“张志新冤件”引发的冤案 打印页面 - 红色文化网
今天的精英们在宣传和讨论张志新冤案的时候,故意回避一些关键的法律规定和死刑决定程序,把张志新案件当作一个“两方对垒”的故事来讲,构造了一个“张志新反对毛泽东――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报复张志新处其死刑并安排割断其喉管”的故事脉络。当时还专门拍了部电视剧,剧中张志新直接面对的反派代表人物起名“袁欣”,其用意...
1979年,任仲夷为张志新平反,华国锋却不表态,任:按省委决定办
“大连有天然良港,应设经济特区试点。”但在1979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该提案被否决。散会后,邓小平私下安慰任仲夷:“仲夷同志,你的战场不在这里。”1980年10月,任仲夷因“思想特别解放”,而被邓小平“点将”,出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就这样,他离开了工作3年多的东北大地,开始了新的征程。
毛远新与张志新案真相:一份尘封档案引发的史学争议
1975年4月4日,沈阳某刑场传来三声枪响,女政治犯张志新的喉管被切断后执行死刑。十年后,《人民日报》刊发《她是名副其实的强者》震动全国,文中直指"辽宁当权者"毛远新对此案负有直接责任。这个流传四十余年的定论,却在2023年被一份泛黄的会议记录打破……张志新:从省委干事到"反革命"1930年生于天津音乐世家...
1978年邓小平复出,主动约见陈锡联,陈锡联:我对不起你啊
在抗日战争时期,陈锡联与邓小平初次相遇。1938年1月,山西省辽县(现左权县)召开了一场军政领导会议,邓小平作为一二九师政委主持了这次会议。在会议开始后,刘伯承首先自我介绍,邓小平随后站起来与大家打招呼。他看着台下的众人,说道:“你们年轻有为,身体素质好,中国革命充满希望。”邓小平的话音刚落,陈锡联就直接...
1980年,陈云要求陈锡联辞职,陈锡联坦言:要我脑袋都没问题
两天后华北组印发了2号《简报》,表示陈伯达等同志认为此举是否认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天才,应该揪出背后的野心家。当东北组的部分委员看到华北组的《简报》后,也向陈锡联提出东北组也应该跟进表态。但他认为周恩来来东北组参加了讨论,但事后并没有提到要“揪人”,也没有鼓励其他人效仿。所以他直接把干部们叫来...
1978年,任仲夷怒批陈锡联:毛远新成东北的太上皇,他有直接责任
除此之外,1978年11月12日当天下午东北组的会议上,任仲夷直接表态,公开批评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陈锡联。 他表示“在召开辽宁省委会议的时候,很多同志揭发批评了曾绍山同志的错误,这自然也联系到了陈锡联。而且很多同志当时还指出,像毛远新这样一个毛孩子之所以能成为东北太上皇,这离不开陈锡联的支持。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