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多难兴邦”。希望缅甸这次也能逢凶化吉吧,也希望以后缅甸...
刚一看一消息,都感觉事情会比较恐怖,毕竟缅甸属于内陆国家,这样级别的地震伤害程度,和17年前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级别接近,想起来当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看电视新闻报道出来的情况都心有余悸,几万人一下子说没就没了!那时候还在上学,印象中,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各单位都在号召捐款,希望全社会帮灾区的人们一把,有钱出钱...
2025年缅甸7.9级地震:灾害影响与应对
2025年3月28日14时20分,缅甸北部实皆省(北纬21.85度,东经95.95度)发生7.9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此次地震被中国地震台网认定为2025年全球最大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测定为7.7级,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波及缅甸全境及周边多国,引发跨国次生灾害与连锁反应。本文综合多方信源,从灾害特征、影响范...
缅甸7.9级地震:地质成因解析与地震预测的科学挑战
2025年3月28日14时20分,缅甸北部(北纬21.85度,东经95.95度)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此次强震致使缅甸境内建筑损毁,造成人员伤亡,其影响还波及中国云南、泰国曼谷等周边地区。本文将从地质学视角出发,深入解析此次地震的成因,并对当前地震预测领域的科学进展、技术困境展开探讨。一、地震成因:板块碰撞...
缅甸7.7级地震现场直击:公路开裂,寺庙坍塌,20名难民儿童被困
想想这次地震造成这么大损失,其实也不难理解。首先,缅甸不像日本那样,建筑抗震等级高。很多房子、寺庙都是老式建筑,根本没考虑抗震设计。就像我们农村的老房子一样,遇上这种大地震根本扛不住。其次,缅甸这些年内乱不断,军方和反对派打来打去,老百姓受苦。报道里提到的"战争难民儿童"就说明了问题。这些孩子本来...
缅甸曼德勒特大地震,自然灾害面前众志成城!
主震后24-48小时内可能发生5-6级余震,需警惕建筑物二次坍塌。此次地震虽未直接引发中国沿海海啸,但需关注震中附近印度洋安达曼海区域的局地海啸预警。应急能力提升策略。储备至少3天的饮用水、食品、药品、手电筒、救生哨等,定期检查更新。 明确室内安全三角区(如坚固家具旁),远离窗户、吊灯等易坠落物。 ...
缅甸大地震之后可否复制多难兴邦路|震感|震源|震中|中国地震台网_网...
2.缅甸大地震之后可否复制多难兴邦路 2025年3月28日14时20分,缅甸发生7.9级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1.85度,东经95.95度,震源深度30千米。截至2025年3月29日,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信息组消息称,地震已导致曼德勒地区694人死亡,1670人受伤,伤亡数字仍可能持续上升。
缅甸,为什么经常发生大地震?
从微观观察,缅甸中部的曼德勒盆地像个巨型 "应力储蓄罐",周边山脉的隆升导致盆地底部岩层不断弯曲变形,最终在薄弱处引发断裂。掸邦高原的地质结构更是独特,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结晶岩地块,其内部的喀斯特地貌与深大断裂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应力传导网络。这种 "表里不一" 的地质结构,使得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折射...
曾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 缅甸为何地震多发?
在曼德勒仰光的高速公路上可以看到,部分路面已经出现断裂情况。此外,缅甸全国各地都有震感,多地出现房屋大桥垮塌。缅甸国管委新闻信息组3月28日发布信息,根据缅甸自然灾害管理法,缅甸实皆省、曼德勒省、马圭省、掸邦东北部、内比都、勃固省等地震受灾严重地区进入紧急状态。据悉,缅甸本次7.9级强震是今年以来全球...
专家解读缅甸7.9级地震:该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发生强余震可能性较大
徐锡伟还指出,此次震中距离我国边境较远,对我国的灾害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从目前情况来看,缅甸实皆区域后续发生强余震的可能性较大。中国科学院空间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付碧宏分析,根据此次地震的震级和活动性质来看,预计会出现200至300公里的地表破裂带,地表错位或达到3米至5米,“震中附近的破坏是比较大的。”...
多难岂能 兴邦
在这次地震中,整个中华民族激发出无与伦比的战斗力,国家展示出超强的组织能力和综合国力。然看着那一个个冰冷的死亡数字,又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呢?难道这次地震提升了我们的国力?兴旺了我们的家国?我们多么希望灾难永远不再,我们更不希望用这种残酷的现实来验证“多难兴邦”的对与错,绝不愿意用“灾难”这种极端...
【题目】“多难兴邦”。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是她...
【题目】“多难兴邦”。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是她能够战胜千难万险俨然挺立一直到今天,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令中国震惊、令世界关注的“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千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以下...
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出自《左传·昭公四年》,原句为“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指国家经历灾难后,可能激发民众凝聚力、推动改革进步,从而实现振兴。这一理念在历史与现实中有不同层面的体现,但其适用性需结合具体情境辩证看待。 一、起源与核心内涵 “多难兴邦”最...
经历汶川地震女子在缅甸,又遇7.9级地震,她果断反应侥幸逃生
这位女子,我们暂且称她为李梅,是成都人。多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汶川地震,让她失去了亲人和家园。在废墟中,她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生命的渴望,最终获救。但那场灾难留给她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痕,更是心灵上难以磨灭的创伤。汶川地震后,李梅选择了离开那个充满伤痛回忆的地方,踏上了前往缅甸的旅程。她...
缅甸发生6.4级余震
根据最新消息,就在今天,缅甸再次发生了6.4级的地震,这无疑是那场7.9级强震的“余威”所致。这就好比一场激烈的拳击比赛,主赛结束后,往往还会有一些“垫场赛”,虽然级别不如主赛,但也足以引起大家的关注。这场6.4级的余震,虽然强度上比7.9级稍弱,但对于已经遭受过强震的地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
光明日报:民族精神——多难兴邦的精神支柱
截至6月22日12时,地震已造成69181人遇难,374174人受伤,18522人失踪。由于地震破坏的程度严重、范围广泛、伤亡人数多和地理条件差等原因,灾后救援与重建工作都空前艰巨。但是,中华民族却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行动了起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民聚力,共赴国难,把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到了极致。在我看来,抗震救灾中所...
龙驭球回忆西南联大-清华校友总会
育人奇迹:前已谈到“多难兴邦育人杰,硕果累累”的具体事例,为“中兴业,须人杰”创造出惊人奇迹。 西南联大在这三个奇迹中所起的作用是: 对前两个奇迹——全力以赴 对第三个奇迹——不辱使命 (二)“一二•一运动”怒吼争民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西南联大师生在欢欣鼓舞、庆祝胜利之后,逐渐把注意...
“多难兴邦”的多维解读 - 中国军网
“多难兴邦”一词,出自《左传·昭公四年》中“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一部中华民族文明史,既是炎黄子孙与灾难的抗争史,又是不断战胜天灾人祸的英雄史。面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习主席强调:“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这一重要论...
苦难兴邦的初心彰显和使命传承
从苦难兴邦、抢险救灾这个特定视角梳理60年学雷锋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在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抵御灾害的伟大实践中,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既是万众一心的“心”力,也是休戚与共的“共”情。 灾难面前,像雷锋那样更相信党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