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并被利用的?揭开贷款中介背后的黑灰产业链→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十四支队副支队长 陈欢欢:这个公司的负责人以2888块钱的价格购买了4万多条消费者个人信息。购买的信息当中包含消费者的姓名、电话、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一些非常隐私的信息。2800多块钱买了4万多条消费者个人信息,约合每条信息几分钱,它却包含了消费者的诸多隐私,关乎消费者的个人安全。
人民直击:谁,在当个人信息领域的“刺客”?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总队长韦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上半年,有上海市消费者集中反映经常接到各类推销的骚扰电话,甚至对方能够准确报出消费者的姓名、地址、消费记录等,指向性非常强。这显示形成了非法收集使用、买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 “我们不断梳理、摸排,聚焦到消费者投诉最密集的贷款中介。
头部房产中介20万条客源信息不加密,涉敏感隐私
近日,上海市网信办依法通报一批未有效履行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责任、存在严重问题的知名企业,这也是地方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自主办理的系列行政处罚案。作为上海知名房产中介,某头部房产中介因在存储环节未对20万条客户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处理而受到行政处罚。从该头部房产中介的违法违规行为...
崩溃!很多人都被“轰炸”过,能一直打上百个,电话对面压根“不是人...
这家公司想从原有的客户资源里面挖掘产生交易的可能性,而AI每天能够打500个左右电话,用AI代替人工致电,可通过回答中的关键词比如“愿意”、“不想”去筛选出可能存在的一些客户群体,有助于提高效率。 后续,房地产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将积极了解相应的技术,要求六兴找房加强数据管理,坚持“客户为上”的原则,避免AI...
海外购引诈骗电话骚扰 法院如何认定?
刘先生认为,是这家平台泄露了购物的交易订单以及买家信息,导致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消费者遭受了诈骗电话的骚扰。因此,刘先生以侵犯个人信息权益和隐私权为由,将这家注册在北京的海外购物公司,告上了法院,要求对方停止泄露他的个人信息、清除已经泄露在外的个人信息,并赔礼道歉。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
上海人接到的信贷电话为何源源不断“轰炸”?AI科技“助阵”、信息...
调查发现,企业通过短信平台一天能够群发22万条信息,而统一话术套路的开头都是“我是农行信贷中心”。根据负责人交待,每发送40万条信息,需要花费8000元,但是能成功几个还得看“运气”。 定制AI话术 不仅仅是群发短信,不少信贷公司AI语音电话推销已经成为了惯用手段之一,不仅如此,AI语音的推销话术也在不断升级、提高。
AI电销日拨上万个骚扰电话,推销不能这么搞 _光明网
据媒体报道,近期,不少上海市民发帖称接到AI语音骚扰电话接连“轰炸”。记者调查发现,众多骚扰电话背后是智能电销平台在作祟。这种AI电销采取“题海战术”,通过大量拨打电话筛选目标客户,即使拉黑也可以换马甲卷土重来。呼叫数量更多、价格更低,比起人工推销烦忧更甚。
[东方时空]上海 治理个人信息“过度采 违规用”等问题 有些餐厅不...
[东方时空]上海 对个人信息“过度采 违规用”等展开治理 00:02:14 [东方时空]上海 治理个人信息“过度采 违规用”等问题 有些餐厅不提供个人信息无法点餐 00:02:54 [东方时空]上海 治理个人信息“过度采 违规用”等问题 5.5万多家全国连锁餐饮门店已完成整改 00:00:42 [东方时空]陕西安康 多举措推进基层社...
记者调查:多家电商平台个人信息遭泄露 网上公开叫卖_央广网
有卖家自称每条个人信息0.35元,2000条起卖,如果购买量大,最低可打五折。记者从卖家处购买了数千条数据,随机对近200条个人数据进行了电话求证,证实被售卖的个人信息中名字、电话、住址等准确无误。 互联网数据信息泄露不仅带来不厌其烦的营销电话,还牵涉到商业平台之间的利益竞争,甚至导致电信诈骗等犯罪现象,诸如2016...
上海网信办向消费者提示八类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风险_新闻频道...
上海市网信办在此提醒广大网民,在到店点餐场景下,提供个人信息时应当更为谨慎,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切实防范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上海市网信办特别提示,餐饮企业以下行为涉嫌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1.首次使用小程序扫码点单时,消费者没有收到商家通过“弹窗”等显著方式提示的隐私政策。
停车、点餐、订酒店…信息黑洞疯狂出卖个人隐私!起底黑色产业链
填补信息泄露黑洞,共筑隐私安全防线刻不容缓! 消费者在享受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便利时,个人信息也不可避免地留存在了不同的服务平台上。每年盗取、滥用个人敏感信息的犯罪事件并不罕见,到底是谁在背后收集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又是怎么流出的?《财经调查》起底非法贩卖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条。
英语退出高考?摆摊被罚16万?原来劲爆“新闻”由AI炮制
而这些通过“洗稿”生成的文章,如“三星堆遗址挖出航母、核潜艇”“英语退出高考”等均为不实信息,而这些明显虚假的文章就有近千条。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陈伟东:信息来源没有审核过,自动截取的这些文章真的假的不知道,他们没有甄别过。它通过AI技术进行修改、编撰、替换,都不是原创,都是虚假的,...
77.7%的网民遭遇过信息安全事件 防信息泄露,拒做“透明人...
筑牢信息安全“防火墙”此次圆通“内鬼”贩卖客户信息,导致40万条个人信息泄露,反映快递行业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忽视,也暴露了企业数据安全短板。个人信息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倒卖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必须严厉打击。上海市网信办责令要求圆通公司认真处理员工违法违纪事件,做到信息对称、及时公开、正面应对,...
虚假促销、非法收集个人信息 上海公布2021年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
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刘浩)名表“小病大修”、影楼强迫消费……3月13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从2021年查办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中,筛选并公布一批典型案例,涉及网购、食品、餐饮、房产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领域,包含强迫消费、虚假促销、非法收集个人信息、刷单炒信、小病大修等一批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
上海网信部门处罚一批未尽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单位
1.5亿条会员个人信息未加密处理存在泄露风险、企业内部数据访问权限设置不合规导致用户信息可能被“一锅端”、存储个人信息的网络系统存在可能被入侵攻击的高危漏洞...近期,上海市网信办在“亮剑浦江”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回头看”检查阶段发现,部分企业虽然已被约谈要求整改或接受过普法培训,仍然存...
“几乎全上海市民都被打了一遍”!这骚扰电话拉黑都不行!背后竟是...
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的这种服务在行业内被称为“前置AI”,即由电脑系统自动外拨电话,拨通后先播放一段AI语音,一旦检测到人声应答,则会由人工客服跟进,一旦“挖掘”出有需求的市民,上述信息会以“一条100元”的价格出售给合作的口腔门诊。据称,站优云是通过先“盲打”的方式,几乎将上海市民全部打一遍,通过...
“这完全就是恶意骚扰!”女子拒绝推销后,10分钟连遭26通电话轰炸
刘女士表示,此前她向这些打电话的人员说明情况后,基本对方都会说“不好意思,那我帮您备注下不会再打来了”,有些甚至还会告诉她,有人从百度平台带着她的信息留了言,提醒她注意个人信息安全。然而,这位“冠领律所”的工作人员的回复,却出乎刘女士的意料。
看似“人工智能”,实则“人为陷阱”——揭开借助AI技术实施诈骗的...
张琦也表示,消费者出于对新兴技术的好奇,往往在不知不觉陷入“圈套”。“如果误用了别有用心的‘套壳AI’,甚至可能被不法分子套取个人信息,埋下安全隐患。”他建议,消费者在选择AI产品时需仔细甄别,避免被商家误导。“如果购买到了仿冒产品,要保留好相应的产品购买凭证,主动联系监管部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1杯奶茶87条数据”,小微消费场景不能成信息保护死角
6月16日,上海市启动“亮剑浦江·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聚焦餐饮店、停车扫码等重点消费领域,对个人信息“过度采、强制要、诱导取、违规用”等违法行为开展集中整治。买1杯奶茶产生87条数据,这让公众很是吃惊。在这些数据信息中,有些是公众十分在意的核心敏感信息,如姓名、手机号、住址经纬度等...
上海多区收到报警!全国15万受害者!手机内隐私被破解,有人全家被骚扰
原来,APP一经下载,就要求用户开放手机的隐私权限。包括通讯录、相册在内的诸多个人信息早就被对方完全掌握。借款后的7天一到,催债电话如期而至,小黄试图把对方拉黑,结果妹妹缺遭了殃!为了息事宁人,小黄在家人受到骚扰后选择了还钱,随后向警方报案。落入“砍头息”陷阱的被害人 不在少数 其实,像小黄这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