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粟裕逝世后,一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指示:不要对楚青过于热情
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去世,享年77岁。戎马倥偬,半生蹉跎,这位老将军在临终前留下了遗言——不要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往日的战场上与长眠的战友们在一起。作为开国元勋,十大大将之首,粟裕将军功高德绍。中央的讣告中对他也是极尽赞美,一句“尤擅大兵团指挥作战(毛主席对粟裕...
粟裕病逝后,一位大军区司令员指示:你们不要对粟裕遗孀太热情
比如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就是粟裕手下三名将“叶王陶”中的王必成。粟裕的遗孀楚青,此时已经年过六旬,要把丈夫的骨灰撒在8个不同省区,凭她的力量比较困难,所以借助南京军区,也是合情合理的。如前文所述,南京军区内有很多粟裕生前的老下属,他们对首长无比崇敬和怀念,都很愿意帮助楚青。楚青刚到南京时,...
1984年粟裕逝世后,南京军区司令员为何不愿给楚青提供帮助
在军事上建功立业的粟裕在爱情上也收获了自己的终生伴侣,粟裕第一次见到妻子楚青已经是在他30岁的年纪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虽然粟裕身上承担着革命任务,但是大多数指战员也没耽误个人成家立业,毕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斗争中,有一个贤内助给她们操持家业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已过而立之年仍是单身的粟裕也成为军...
1984年粟裕逝世后,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为何不愿给楚青提供帮助?
1984年2月11号那天,发了讣告之后,没办啥大场面的葬礼,就是简简单单地搞了个告别仪式。后来,楚青捧着粟裕的骨灰,按着他生前打仗走过的路,每到一处他战斗过的地点,就把粟裕的骨灰撒在那儿。等楚青抵达最后一站,有位负责人悄悄叮嘱他:对粟裕的夫人,别太热情了。这里头,到底有啥样的故事呢?将军最后...
1984年粟裕逝世后,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为何不愿给楚青提供帮助?
当楚青抱着粟裕的骨灰盒抵达南京时,消息传遍南京军区,这可热闹坏了。因为粟裕生前不仅能够作战指挥,又因为脾气亲和与下属们时常打成一片。他标志性的娃娃脸,让很多比他年长的部下当做弟弟一样宠着,得知粟裕去世后,这些在南京工作的老部下们都悲痛不已,其中王必成对粟裕的去世更是凄入肝脾,于是以他为代表,...
1984年粟裕逝世后,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为何不愿给楚青提供帮助?
就这样在1984年2月11日发表讣告后,没有举行盛大的葬礼,而是进行了简单的告别仪式。之后,楚青带着粟裕的骨灰,沿着粟裕生前曾经征战过的路线,一路将粟裕的骨灰撒在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但当楚青来到最后一站的时候,一位领导却私下指示:不要对粟裕的遗孀过于热情。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在将军生前...
粟裕1984年离世后,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为何不愿给楚青提供帮助?
向守志副司令员对这事儿显得挺冷淡的,既没亲自去车站接,楚青求他帮忙时他也不热情,还特意在会上说大家去接骨灰太过张扬了。向守志的举动让楚青感觉到了人情的温差,这大概是因为粟裕那时候还没得到平反,同时也暴露了那时大家对粟裕的矛盾心理。向守志之外,粟裕的老部下张文碧也让楚青和王必成觉得寒心。张文碧...
1984年粟裕离世后,南京军区副指挥官为何不对楚青施以援手?
楚青带着粟裕将军的骨灰盒,想在南京完成丈夫的遗愿,没想到被一位南京军区的副司令拦下了。这位副司令看起来挺严肃的,直接告诉她这里不能撒骨灰。1984年二月,北京冷风呼啸,楚青却暖心得想要实现老粟的最后一个愿望。老粟一辈子东奔西跑,比北京的公交车还忙,可他的愿望却朴素得很,就像退休老人想的那么简单...
1984年粟裕病逝,妻子将骨灰带去南京,南京军区却拒绝了他的遗愿
粟裕在世时,待得最久的地方就是南京。他去世后,妻子楚青负责处理后事。为了满足粟裕的遗志,楚青捧着他的骨灰,亲自来到了南京。南京军区里头,粟裕将军的好多老战友都在。他们听说楚青带着粟裕将军的骨灰回了南京,都急着想去瞧瞧楚青,能帮上啥忙就帮啥忙。可那时候的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一听到这事儿,...
1984年粟裕逝世,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为何不愿帮助楚青完成遗愿
1984年,淮海战役的主要将领粟裕辞世。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粟裕希望他的骨灰能散布在世界的角落,以此寻找他生前的战友。生前因忙于战事未能欣赏祖国山河的粟裕,愿意化作风雨,守护这片土地。他的妻子楚青含泪接受了这个请求,并在丈夫去世后带着骨灰前往南京。但到达南京的楚青,遭到了南京军区副司令的阻拦,这位副...
1984年粟裕逝世后,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为何不愿给楚青提供帮助?
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在接到楚青的请求后,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他对粟裕将军充满敬意和怀念,愿意为将军的后事尽一份力;另一方面,他却有着难以言说的苦衷和顾虑。首先,粟裕的骨灰安放问题涉及到复杂的政治因素和程序。作为一位高级将领,粟裕的骨灰安放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到军队和国家形象的问题。
1984年,粟裕大将去世,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为何不愿帮助其遗孀?
按说都这么伤心了,这些人肯定会好好照顾粟裕的妻儿的。实际上呢,大多数人也真就这么做了。但有一个人是例外,他就是当时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向守志将军。楚青来实现丈夫的遗愿,他居然直接就严词拒绝了!要晓得,向守志可是粟裕大将的老部下呢,这到底是咋回事啊?粟裕的遗愿是什么呀,他为啥要拒绝呢,难道...
84年楚青到南京军区处理粟裕后事,王必成叹息:总有人在搅局
1984年2月5日,开国大将粟裕因病离世,享年77岁。众多老部下、老同志非常伤心,其中又以王必成为最。王将军在送别会上数次哭到晕厥,一路靠人搀扶才能往前走,在场之人无不为这深刻的感情动容。只是,在南京为粟裕处理后事时,王必成却两次发火,还遗憾地对楚青(粟裕遗孀)说:副司令总是搅局。为何如此?王必成...
84年楚青到南京军区处理粟裕后事,王必成叹息:副司令员总是搅局
这般场景,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深为之触动,无不被王将军这真挚且深刻的感情所打动,那是一种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啊。然而,当在南京操办粟裕的后事之际,王必成竟然接连两次动了肝火,并且满是遗憾地朝着楚青(粟裕的遗孀)讲道:副司令员老是来打乱安排。究竟是何缘故才会这样?在1958年那场反“教条主义”扩大...
1984年粟裕逝世后,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为何不愿给楚青提供帮助?
1984年,在这位老将离世后的岁月里,楚青——一位有过赫赫战功的军人,却未能从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那里获得应有的帮助。作为曾经的战友,副司令员为何在楚青面临困境时选择袖手旁观?在1984年的寒冬中,在这样的背景下,粟裕将军历经沙场的老将,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终章,握着妻子楚青的手,他的声音带着沉重与不舍:...
1984年粟裕逝世后,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为何不愿给楚青提供帮助?_将军...
楚青,粟裕将军的遗孀,面对丈夫的离世,她的心中充满了悲痛与不舍。然而,她深知丈夫生前的遗愿,那是一份对革命精神的坚守,也是对战友深情的寄托。楚青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完成粟裕将军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向那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楚青带着丈夫的骨灰,踏上了前往南京的旅程。南京,这座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变迁的城市...
1984年粟裕去世,南京军区副司令为何拒绝帮助楚青?
然而,当她抵达南京,意外地被南京军区副司令阻拦,严词拒绝了她的请求。为何副司令会阻止楚青完成粟裕的遗愿呢?最后粟裕的心愿得以实现了吗?大将军逝世后,世态炎凉的变化 1984年的2月,北京迎来了严寒的冬季。北风呼啸,带走了许多的离合悲欢,也带走了粟裕的生命。这位久经战场的将军,终于老迈。他握着妻子的手...
1984年,粟裕大将逝世,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为何不给楚青提供帮助
1958年粟裕被撤销了总长后,调到军事科学院给叶帅当副手。如此看来,粟裕和南京有着特殊的感情。粟裕去世之后,夫人楚青抱着他的骨灰盒乘坐火车来了南京。当时,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王必成将军得知消息后,亲自派车去迎接楚青。然而,王必成将军“高调”的欢迎仪式,引起了当时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向守志的不满。向守志认为...
1984年粟裕去世后,南京军区副司令为何拒绝帮助楚青?
1984年"淮海战役第一将军"粟裕逝世前,向妻子楚青提出了一个朴素却令人动容的愿望:将自己的骨灰撒向天涯海角,追随已故战友,化作春风细雨守护祖国山河。这个愿望本该顺理成章地实现,但事情却在南京军区出现了意外转折。当时的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向守志,竟对楚青的请求严词拒绝,甚至要求她按标准缴纳招待所费用。这...
84年楚青到南京军区处理粟裕后事,王必成叹息:副司令员总是搅局
原本众人筹备着要为粟裕举行一场颇具规模且风光体面的仪式,然而在这一计划推进过程中,军区副司令员向守志却提出了不同看法,犹如给这热烈的筹备氛围泼了一盆冷水。向守志指出,当粟裕的妻子楚青抵达南京之际,诸位若要前去探望她,本也无可厚非,只是如此众多的人兴师动众地前往车站迎接,这般行事是否妥当?是否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