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时期,陈毅为何总能够团结好部队?他在用人方面有何诀窍...
在革命战争时期,陈毅总是能够将部队很好地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诀窍就是知人善任、慧眼识才。在新四军的江北部队得到较大发展后,陈毅感到江南、江北两处的军事斗争错综复杂,需要更多能够担当重任的人。他发现谭震林是个人才,于是向新四军军部要求派谭震林到江南地区,独立指挥东路部队,独当一面...
“陈粟之间不加点”的佳话
在作战中,陈老总负责抓全局,粟裕负责谋划作战,他俩之所以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是因为两人都坚持在党性原则、纪律规范内开展工作,从来没有在争权夺利上动过心思。即便1948年毛泽东决定将陈毅调至中原野战军、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依然坚称陈毅司令员对华野不可或缺,最终经中央同意,粟裕只以“代司令代政...
盘点:毛泽东对十大元帅的独特评价 - 家国视野
在长期并肩协作的过程中,毛泽东曾对他们有过详略不一、独到生动的点评。十大元帅 今天,笔者就来聊聊毛泽东主席对十大元帅的评价。从护国运动名将到开国元帅,早在井冈山时期就有“毛朱”的旗帜,毛主席更是说:“没有朱,哪有毛”。朱德参加革命近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选贤任能之“策”_共产党员网
陈毅元帅是具有崇高威望的老资格的革命家,长于带兵,华东数十万官兵,没有不服陈老总的。但毛泽东又明确指示:军事上要粟裕多负责任。这从毛泽东1946年给陈毅等人的电报中可看出:“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会合后,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这是因为粟裕长于作战,他领导的苏中七战七捷,歼敌5...
“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由来--党史频道-人民网
我想,毛泽东主要是要利用陈、粟俩人各自的优势。陈毅的优势是:资格老,威望高,有权威,说话有人听。粟裕的优势是:军事上是强项,是会打仗的行家里手,指挥艺术高明,擅长打歼灭战、大规模的运动战、攻坚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2】...
毛泽东善于用人之长 让周恩来长期主持统战和外交工作--周恩来纪念...
陈毅元帅是具有崇高威望的老资格的革命家,长于带兵,华东数十万官兵,没有不服陈老总的。但毛泽东又明确指示:军事上要粟裕多负责任。这从毛泽东1946年给陈毅等人的电报中可看出:“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会合后,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这是因为粟裕长于作战,他领导的苏中七战七捷,歼敌5...
毛泽东任用干部的艺术--党史频道-人民网
2 知人善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才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地使用。扬长避短,合理地搭配,才能形成有效的互补效应。毛泽东深知人才“长短”的辩证法,在运用人才时善于长短搭配,用人之长,补人之短,力图组织最佳的人才结构。毛泽东可谓是用人高手,他扬长补短的用人艺术,使其手下的良才猛将各擅其...
陈毅悼词执笔人回忆:主席在陈毅追悼会当天突然现身_读书周报...
1972年1月10日举行的陈毅追悼会,由于毛泽东主席出人意料地穿着睡袍出现在八宝山的追悼会场,所以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和兴趣。后来, 国内许多报刊书籍纷纷刊载有关毛主席出席陈毅追悼会以及整个追悼会举行情况的逸闻, 其中有些关键情节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 直到现在, 仍然有些出版物和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 以讹传...
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张合影出台内幕--艺术收藏--人民网
1970年10月1日,全国各大报纸上就发了一张毛主席和美国友人斯诺在城楼上的合影。似乎毛泽东更愿意和外国人在一起。 突然,门口一阵涌动,周恩来大步流星走了进来,大家随着他的手势,一看,哦——陈老总大大咧咧地跟着总理身后走进人们惊讶的视线里。 久违了,大家好不亲切哟!关切地询问他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老总笑哈哈...
老一辈领导人的语言艺术 - 党建网
我这个‘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手’,反手即反掌。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数中国民众意愿和利益的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此言一出,掌声雷动。毛泽东的卫士周福明曾回忆:主席有个口头禅——“多此一举”。他说,在菊香书屋的北边有条马路,常有汽车经过。每次主席...
共产党人的斗争 | 千里跃进大别山———头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会上,邓小平表达了坚决执行中央战略部署、克服困难的决心,他说:“毛主席对我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估计了三个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准备回来;二是付出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坚持打游击;三是付出了代价站稳了脚。我们要从最困难方面着想,坚决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争取最好的前途。”刘伯承在会上也表示:“把战争引...
十、向毛泽东学知人善任--党史频道-人民网
毛泽东在抗战初期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在一个四亿五千万人的中国里面,进行历史上空前的大革命,如果领导者是一个狭隘的小团体是不行的,党内仅有一些委琐不识大体、没有远见、没有能力的领袖和干部也是不行的。”“只有依靠成千成万的好干部,革命的方针与办法才能执行,全面...
不忘初心卫中华 了却军民天下事--党史频道-人民网
“文革”时,将所有从大牢里营救出来的同志,都扣上“叛徒集团”之名。然而,即使在随意栽赃陷害的年代,也没听说过哪个人将共产党的军队拉走投敌。而事实上,仅“新军”这一次就拉起倍于当时“江南老新四军”(不包括刘少奇在华中拉起的新四军)的“枪杆子”入列归建,还“扩红扩军”人民武装数十万!古今中外,有这样的...
「党史天天学」抗美援朝中毛泽东如何“调兵遣将”
毛泽东认为,现代战争的指挥员要具备高于常人的战略眼光,才能更好地将指挥军事行动放在全局盘子里进行谋划。毛泽东选定的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身上,就鲜明体现了这种宝贵的战略素质。在最初接受任务时,彭德怀就认为,“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入朝前,第13兵团将领曾联名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