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出手整治,虚假宣传智驾的车企要小心了,你猜谁最害怕
结语:诸如此类的例子层出不穷,虚假/过度宣传、混淆概念,不仅是对自家客户的不负责,更是对生命的漠视,当前汽车的辅助驾驶技术仍存在不小的局限性和风险,尽管工信部发布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汽车行业,但消费者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仍需保持警惕,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
终于盼到了,工信部给智驾虚假宣传画红线,这些用语将被禁止!
要说根治过度宣传的毛病,还得靠车企自己醒过味来。特斯拉就是个活例子,早年宣传Autopilot出过多少事故,现在官网直接把辅助驾驶的安全数据按月公开。国内有车企在NOP事故后,给系统加了驾驶员紧急辅助功能,只要监测到人走神就自动减速停车,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再比如比亚迪搞刀片电池针刺实验直播,宁德时代把电池实...
重拳出击!工信部叫停智驾虚假宣传,部分用语将禁用
要我说,根治过度宣传,还得靠车企自己醒过味儿来。特斯拉就是个例子,早年Autopilot事故频出,现在官网直接公布辅助驾驶安全数据。国内也有车企在事故后,给系统增加了驾驶员紧急辅助功能,监测到人走神就自动减速停车,这才叫负责任。比亚迪、宁德时代搞直播、开放实验室,用真材实料说话,比啥广告都管用。中国新能源...
不要让过度宣传透支自动驾驶的未来
不要让过度宣传透支自动驾驶的未来 1)自动驾驶一定是人类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但是,现阶段全世界任何一家厂商推出的所谓智驾或高阶智驾功能,都还不能称之为完全自动驾驶。 它们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使用,而不是在所有条件下都可以使用,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复杂的路况条件下,现阶段,任何一家厂商的高阶智驾都不能...
吹水的智驾成为315投诉重点,黑客入侵更可能操控车主的生命安全
另一个原因,则是企业方面对智驾技术的过度宣传,很明显当下的智驾技术远未达到他们宣称的安全水平,这就是他们为何在宣传上说是自动驾驶,而出事故之后就说是辅助驾驶的原因,由此来撇清责任,当然更可怕的是黑客可以轻易入侵智驾谋害车主的性命。315揭露智驾的弊端,必将对智驾技术产生影响,让业界更慎重地发展智驾技术...
业界人士质疑车企过度宣传智驾:过度放大... 来自今视频长天新闻...
【业界人士质疑车企过度宣传智驾:过度放大“智能”二字而忽略辅助】4月1日,“小米SU7高速上碰撞爆燃致人员伤亡”引发热议。据“小米公司发言人”发布,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轮道理创始人高翀对此表示,部分车企宣传智驾时存在方向问题,过度强调“智能”而弱化“辅助”属性,未能明确告知这只是个辅助...
车企智驾宣传翻车?吉利怒怼变脸同行,比亚迪也曾“打脸”自己
说到底,智驾技术还在“爬坡期”,过度吹捧或全盘否定都不客观。就像桂生悦说的,“安全才是最高宗旨”,与其争抢“第一梯队”的名头,不如踏踏实实把每一套方案打磨到可靠。毕竟,谁也不想让自己的车成为“马路杀手试验品”。 结语 智驾这场大戏,车企是演员,资本是导演,消费者才是评委。当宣传口号和实际...
过度宣传,只为颠覆刻板印象?-有驾
至于智驾,更是各车企过度宣传的重灾区。智驾的使用场景、使用范围以及驾驶能力等方面都被过度夸大。 当今,智驾宣传的焦点已转向城市内智能驾驶能力,以及多场景自动泊车技术的实现。拥有这些能力的智驾系统常被车企描述为接近L3级别的自动驾驶。而缺乏城市智驾能力的系统,则被称为高阶智驾。
一则很难获得流量的车圈重要资讯:汽车智驾宣传不得虚假、夸大
原因是该指南提出:企业在向消费者提供有关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系统能力、系统边界等信息时,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夸大系统能力或引人误解的宣传,确保消费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企业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或功能命名及营销宣传中,不得使用暗示消费者该系统可以作为自动驾驶系统使用,具备实际...
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夸大其词,消费者生命安全红线如何坚守?
部分车企在宣传中过度拔高智能驾驶功能,给消费者造成车辆具备高度自动驾驶能力的错觉。而现实中,智能驾驶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在事故前一秒突然退出智驾,这无疑将消费者置于危险境地。智能驾驶技术本应是提升行车安全和便利性的创新手段,但夸大宣传不仅误导消费者,更在实际使用中埋下安全隐患,...
中国汽研:智驾不宜过度宣传、不能完全代替人驾 - 知乎
二:智驾功能不宜过度宣传,智驾不能完全代替人驾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尤其是面临极端天气、复杂路况或光线不足等条件时,辅助驾驶系统往往面临一系列挑战。 测评结果发现,在复杂环境下,驾驶车辆,辅助驾驶系统可能会出现误判或自驾功能响应不及时等风险,如主目标物识别转移、摄像头受限或致盲,激光雷达信号减弱等现象。
智驾宣传乱象终得整治,工信部严令禁止浮夸言辞 近日,工信部针对...
工信部针对智驾市场宣传乱象发出了严正声明 明确禁止在智驾命名和宣传中使用任何可能暗示消费者车辆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词语 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当前市场上夸大其词 误导消费者的宣传行为的有力打击 随着智驾技术的不断发展 一些厂商在宣传中过度渲染其产品的自动驾驶能力 ...
国家整顿智驾,打击夸大宣传_易车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驾驶”、“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等词汇充斥着我们的耳膜,汽车厂商们更是将这些概念包装成华丽的营销外衣,仿佛下一秒就能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然而,现实与宣传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不少消费者被这些眼花缭乱的术语迷花了眼,甚至将“辅助驾驶”等同于“自动驾驶”,将生命安全置于...
过度宣传,只为颠覆刻板印象?__财经头条
智驾则是各车企过度宣传的重灾区,包括但不限于对智驾的使用场景、使用范围以及驾驶能力的过度宣传。 目前,关于智驾的宣传以是否能够进行城区智驾为分水岭,具备城区智驾能力,且能够实现多场景自动泊车的,通常被车企描述为无限接近L3驾驶级别的智驾体系。而不具备城区智驾能力的,此前被称为L2级辅助驾驶,而今年开始,则...
记者实探智驾培训:部分销售淡化风险,培训更像为了“激活”或“免责...
对此,周强表示,部分车企为了销量,过度宣传智驾系统的先进性,却淡化其使用风险和局限性,这种做法是对用户的不负责任。他认为,真正的负责任应该是清晰地告知用户系统的边界,避免用户产生“万能”的错觉。 安全至上,行业应规范用户引导 在周强看来,此次小米汽车事故,暴露出了国内车企在智驾系统用户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即便到今天,我依然建议你慎用智驾
曾几何时,智驾功能在很多时候被直白地宣传为“自动驾驶”,因而造成了许多用户理解上的偏差。彼时,很多人盲目信任字面上的“自动驾驶”,做出了一些诸如躺平看电视或睡觉的危险行为,并且也发生了一些相关的事故进而引发了广泛争议。后来或许是为了避免引起误解,进一步规范了宣传,相关功能更多地被叫作了“智能驾驶”...
智驾真的是过度宣传了,对于8...@微雨夜凉的动态
智驾真的是过度宣传了,对于80%的人来说根本没有这个需求,只有跑高速、快速路、人少车少情况下才会使用 车辆加入智驾后,车价高了不少,使用场景有限,使用智驾是心里还担惊受怕,还不如只要,目前国内智驾小鹏是最早做的,至今还没听过小鹏智驾出事故的,鸿蒙智驾自称遥遥领先,就是不知道跟小鹏比谁厉害,大家觉得呢0...
业内称智驾过度宣传是... - @齐鲁晚报 的视频 - 视频 - 微博
业内称智驾过度宣传是普遍问题齐鲁晚报 1692.4万粉丝 · 齐鲁晚报官方微博 已关注 【多家车企曾展示双手脱离方向盘驾驶画面 #业内称智驾过度宣传是普遍问题#】近日,一辆小米SU7在高速公路发生碰撞后车辆爆燃,造成3人身亡,引发关注。目前,事故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但事故却为今年以来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奋力鼓吹的“...
智能驾驶是“智商税”吗?真相可能让你大跌眼镜!
一位从事自动驾驶研发的工程师透露:"现在市面上的智能驾驶系统,其实都是在特定条件下的辅助功能。我们内部测试时,有上千种特殊场景需要验证,但市场上的产品往往只能应对其中一部分。"2. 营销宣传过度夸大 "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解放双手"...这些营销词汇充斥在各种广告中,给消费者造成了错误印象。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