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低分欢呼”背后的教育误导_理论评论_贺州新闻网
在教育资源本就紧张、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这种“低分也能获得关注与机会” 的现象,特别是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容易让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投机心理,认为无需通过刻苦学习提升成绩,只是借助流量也能获得成功。这无疑会削弱大众对教育中努力和奋斗价值的认同,冲击正常的教育秩序。 对于这名考生及其家庭而言,或许这样的考分有值得他们“欢呼”的
通报| 编造涉考信息被警告!自媒体博流量不能没底线!
自媒体博流量不能没底线! 近日,“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 近来个别自媒体账号在网络平台上编造、散播有关“2025年天津市南开区初三一模成绩排名”等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制造焦虑、歪曲解读教育政策,极易误导学生和家长,干扰招生入学秩序,...
【视频】“屏蔽生”禁宣令却成自媒体流量狂欢:谁在消解教育权威...
教育部门旨在淡化分数崇拜的初衷,在自媒体手中却异化为精准的“流量密码”。这一鲜明反差,暴露出多重深层困境:首先是政策传导机制失效,利益各方表面遵守却暗中泄密;其次监管存在明显盲区,教育部门对商业平台鞭长莫及;而最根本的症结,在于教育评价体系的制度性缺失,为“地下流量经济”提供了滋生的沃土。 政策理想与现实...
高考288分全家欢呼后火速开播:教育本质与流量狂欢的较量
一边是十年寒窗的学子们焦虑等待录取通知,一边是288分女孩直播间人气爆棚。当分数成为流量密码,我们不得不思考:这究竟是教育观念的进步,还是对教育本质的背叛?01光速反转:温情面具下的流量生意 深扒事件细节,疑点逐渐浮出水面。我们发现,小赵的个人账号早在6月18日就开始发布带货视频,而她的妈妈兰女士作为“...
倒计时4天!这些关于高考的谣言可别信!-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3.考生号和密码不能晒。 4.成绩单或成绩查询页面不能晒。 5.志愿填报表不能晒。 6.录取通知书不能晒。 这些东西上大多包含有考生的个人信息,千万不要泄露出去,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获取到,可以拿来对考生实施精准诈骗。 以为打了马赛克就没事了?即使对重要信息做模糊处理,但在稍懂图像修复技术的不法分子手里...
福建省规范中高考成绩宣传工作-新华网
严禁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各学校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通过班级群或家委会等各类方式统计考生成绩、名次等信息,不得公布、提供考生成绩、名次等信息,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宣传高分考生成绩统计信息、录取信息,不得在校外或校内摆放、悬挂、张贴关于中高考成绩及录取率的条幅、宣传板等宣传物品。
高考后这些信息谨慎晒!
成绩公布后,“低分上名校” 的骗局粉墨登场。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称有 “内部指标”“补录名额”,只要缴纳 “赞助费”“打点费” 就能破格录取。还有人发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诱导考生登录虚假网站填写银行卡信息。事实上,任何私下交易都是彻头彻尾的诈骗。
新华时评|招生入学不能成少数自媒体“流量密码”_舆论场_澎湃新闻-The...
招生入学工作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关键环节,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容不得任何歪曲解读。少数自媒体把招生入学当作“流量密码”,贩卖“升学焦虑”,破坏教育生态,亟需予以整治。 不良信息的传播止于公开、止于透明、止于监管。教育部门要确保及时、全面、准确发布招生政策和学校招生计划等信息,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组织解答,...
新华时评|招生入学不能成为少数自媒体“流量密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新华时评|招生入学不能成为少数自媒体“流量密码” 转自:新华网(22.640,-0.35,-1.52%) 新华社贵阳6月11日电题:招生入学不能成为少数自媒体“流量密码” 新华社记者郑明鸿 高考已经结束,多地公布志愿填报时间,招生入学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少数自媒体为追逐流量和谋取私利,趁机夸大宣传、断章...
@高考生,这些都是假消息,千万别信! - 巴中长安网
特别提醒: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考场的,按作弊处理,将取消本次考试各阶段、各科成绩。 安检需注意什么? 为保证快速有序通过安检门安检,请考生注意掌握赴考时间,适当提前到达考点;不穿戴含金属的衣物和饰品。携带规定以外物品的,可将相关物品存放在考点“手机集中存放点”。检查过程中如安检设备报警,要自觉向工作人员...
微信公众平台
【现象】高校招生录取期间,一些社会机构和个人声称“认识某某领导”“认识某某招办”,甚至通过伪造文件、假冒高校招生工作人员等,谎称可以“走后门”“搞特殊”,通过“内部指标”“机动计划”“计划外补招”“降分补录”等说法实施诈骗。2023年5月,赵某因考试成绩比某大学的分数线低0.5分,未...
中高考后,这几种东西千万不能发朋友圈!
这几种东西千万不能发朋友圈! ①准考证 ②个人身份证 ③考生号及密码 ④志愿填报表 ⑤成绩单 ⑥成绩查询页面截图 ⑦个人录取通知书 如果个人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 从朋友圈或者其他社交平台获取到 可能会被利用实施精准诈骗! 01 保送上名校 有些不法分子制作...
招生入学不能成为少数自媒体“流量密码”
中国舆情法治网
新华时评|决不能以低俗博流量-新华网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日前针对微短剧片名哗众取宠、低俗庸俗顽疾发布管理提示,要求不得使用恶俗、恶趣味等违背公序良俗的片名,不渲染极端对立、复仇、暴戾、焦虑。这一举措直击行业痛点,再次传递出坚决整治低俗流量的鲜明信号。 不只是微短剧,近年来以低俗博流量、赚“快钱”的现象在网上频现,令...
“3·15红黑榜”真假混搭,不能让假“打假”成为流量密码_厦门广电网
作为揭露行业乱象、维护消费环境的重要节点,每年的“3·15”晚会备受消费者瞩目。而如今,“3·15”却成为部分营销号收割流量的密码。今年,社交平台上出现不少“3·15红黑榜”,借“打假”之名吸引关注,掺杂虚假信息、误导公众。 所谓的“红黑榜”多为真假混搭。一些营销号将陈年旧闻翻炒成“今年3·15曝光名单”,...
“低分上名校”不可信
日前,广州中考录取工作已正式开始。然而,有考生家长向记者反映,他们首先收到的并非录取结果,而是不知名机构发来的“低分读名校”短信。 每年暑假,都是招生诈骗的高发期。“702分以下读广州名高中”“花30万借读可上名校”就是如此。更离谱的是,部分家长完全没有填报过中职三二分段志愿,却收到了相应的录取信息。对...
董某某直播被禁,“黑红”不能成为流量密码-广西新闻网
当然,人人心中有一杆尺,董某某遭遇平台封禁也反映着人心向背。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网红的,特别是有损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个体,不能将“黑红”当作流量密码,蹭热点、赚昧良心的钱。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主播作为新兴职业群体逐渐崭露头角。他们凭借独特的魅力、才华或争议性事件迅速吸引大量粉丝,成为...
把造谣当成流量密码?话可不能乱说!
只为了博取关注、吸引流量,他通过拼接网络下载的火灾视频和不实言论发布了相关视频。 该网络主播也被警方依法进行了行政处罚。 网警提醒您:网络绝非法外之地,对于编造、故意散播网络谣言者,公安机关将坚决依法查处,维护网络空间清朗有序。 发布:王淼 原标题:《把造谣当成流量密码?话可不能乱说!》 阅读原文...
当“斗狠”成为流量密码,社会底线缘何被“穿唇”?
“斗狠”成为流量密码,这不仅仅是几个主播的个人行为,更是整个社会在流量经济裹挟下,道德底线不断下移的集体病症。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更不能将责任推诿给技术本身。技术是中性的,但使用技术的人和驱动技术发展的商业逻辑却并非如此。最终,这场关于流量与道德的博弈,将决定我们社会的精神面貌,甚至影响人类文明的...
教育部发布2025年高考预警信息_最新动态_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1年高考数学考试期间,考生吴某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将一道几何题拍照上传至网络,被相关部门依法查获。依据相关规定,违规考生被严肃处理。 【提醒】 高考是国家教育考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明确规定,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