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沂蒙精神践行者的故事|杨进邦:传承“非遗文化”40余载……
在临沭,杨进邦这个名字已经和柳编一样家喻户晓,他今年已经70岁了,临沭县郑山镇杨沙埠村村民,国家级非遗项目、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沭柳编)代表性传承人。从“手艺人”到“守艺人”,他40余年指尖不离柳条,坚持作品质量精益求精,传授技艺分文不取,用心用情践行传承柳编文化使命与诺言,先后荣获“山东省劳...
七旬老人坚持几十年传承非遗棕编技艺: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不能丢
重庆73岁的余木兵老人是非遗棕编传承人,他用棕榈叶编织成各种动物、人物、花卉,勾起了无数人的“童年回忆”。余木兵老人在传统棕编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还编出了航天员、孙悟空等备受孩子喜爱的形象。2022年,余木兵老人又化身余老师,来到小学开设手工课,将棕编非遗技艺教授给孩子们。余木兵老人的孙女婿龙先生...
老人在桥下卖非遗草编十多年,每晚就睡在大街上,睡在草编旁-大象网
手艺真好,见到了一定会买点 勤劳自强的人 祝愿一生平安 手艺真好,见到了一定会买点 下次路过,我会留意一下,照顾他的生意。 生活不易。 刚知道,下次路过一定要买 下次路过,我会留意一下,照顾他的生意。 靠手艺挣钱吃饭,值得尊敬!! 凭手艺吃饭,一点都不丢人 晓辉在路上,哪里都有你亮点请刷新试试 ...
徐州非遗传承人张家齐的“草编世界” - 中国江苏网
2020年11月15日,江苏师范大学国际学院的20余位外国留学生来到徐州民俗博物馆体验非遗,张家齐的草编受到了很多外国朋友的青睐,他手把手地教留学生编蚂蚱,在他的示范与指点下,外国朋友终于做出了一只草蚂蚱。“徐州的草编艺术真的很神奇很有趣!”外国朋友高兴地纷纷提着草蚂蚱与张家齐留影。“把草编艺术发扬光大...
非遗传承丨董春英:守住指尖上的“老手艺”-大象网
一把麦草、几根秸秆,双手上挑下掐、左缠右绕,立即变成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手工艺品。这就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手工技艺——草编。在姚村镇三孝村,有一位草编非遗传承人——董春英,她的草编艺术独具特色、堪称一绝。 董春英与草编的缘分,始于她的童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村里老人经常聚在一起,用灵巧的双...
...指尖非遗编织幸福新生活 海口东山草编传承人“草编..._云南网
“人才培养是‘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基础,政府各部门给予支持,让我们的草编技艺培训形成体系。”“70后”东山草编非遗传承人袁洁告诉记者,去年来,秀英区立足“非遗”资源优势,设立人才工作站,健全“非遗”人才培养机制,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扎根群众、服务群众,焕发光彩。
乐山这位老人“守艺”50余年,传承“指尖上的艺术”……
让竹编手艺在时间的长河中继续传承。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作为生产生活用品的竹编器具,最珍贵的已不再是物件本身,而是其背后承载的匠心与智慧,这是流水线生产所无法比拟的,希望在手艺人的坚守下,民间传统技艺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草编嬢嬢”陈秀英:传承非遗60余载的“守”艺人
今年73岁的草编文化非遗传承人陈秀英,是土生土长的柏合人,五六岁起就跟奶奶学习草编技艺。几根麦秆,在陈秀英的巧手翻折间,变成了一段柔软细腻的金黄色辫子,靠着一针一线快速变换的缝合技法,不一会儿功夫,一顶精巧的遮阳草帽就做好了。“草编的用处很大,草帽可以遮雨蔽日又可以扇风,累了还可以垫坐,坐了...
寿光:六旬老人坚持传承蓑衣编织老手艺
侯镇草碾子村村民李贵先说,“在我十七的时候,跟着一个大爷学习,能传承这个手艺,感觉很幸福。” 李学灿是侯镇草碾子村第四代草编非遗传承人,在他的工作室内摆满了各种精美的草编作品。旁边的操作台便是他和师傅编织蓑衣的工作台。“分扣、增扣、锁扣,把尾部剪齐。”就这样蓑衣内侧一个个菱形结形成了,排列整齐,...
人杰地灵,还出了个141岁寿星
非遗传承草编技艺 在岭根村老街,石板,经千年人走马踏,已经破碎不堪,一股沧桑扑面而来。记者偶然遇见一位70岁的老人余阿婆,她坐在屋里,双手翻飞,制作着草编帽子。灯芯草在余阿婆双手间来回穿梭,编织出最古老的回忆。 岭根草编对于当地人而言,是生活手艺,更是文化传承。
58岁非遗传承人把一根草编出生命力
58岁的吴招妹是苏州草编项目的非遗传承人,日前,她来到车坊实验小学给孩子们介绍非遗技艺,吸引了大批“小粉丝”。她从小喜欢手工制作,20岁那年,她被婆婆手里各种用草编织的工艺品吸引,于是她用家乡的蔺草开始了草编生涯。栩栩如生的青蛙、知了和蓑衣……蔺草在她手中编出了“生命力”。(记者:王铭苑 监制:徐蕾 ...
广西七旬非遗传承人趁国庆假期异乡拓宽传承路 - 中国新闻网
作为传承人,王禹认为自己有责任将草编技艺传承下去,其心愿是在有生之年,培养更多的传人。出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年轻人对草编并不热衷。“看不到发展前景、收入不理想。希望能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只要能将草龙文化传承下去就是好的,丢了太可惜了。”为了让百年“草龙”文化传承下去,王禹一直都积极行动。“现在只要...
城阳八旬老人坚守草编技艺 正申报市级非遗项目 - 信网
祭奠祖先的传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芦苇帘逐渐消失在楼宇生活中,但编芦苇技艺却保留了下来。今年83岁高龄的胡维智,就是棘洪滩草编技艺传承人,数十年来,他和老伴坚守这门技艺,为了不让这项城阳区的非遗项目失传,他把手艺传给了二儿子。编织芦苇帘有上百年历史 作为一名芦苇帘编织技艺传承人,胡维智今年已经83...
58岁非遗传承人把一根草编出生命力
58岁的吴招妹是苏州草编项目的非遗传承人,日前,她来到车坊实验小学给孩子们介绍非遗技艺,吸引了大批“小粉丝”。她从小喜欢手工制作,20岁那年,她被婆婆手里各种用草编织的工艺品吸引,于是她用家乡的蔺草开始了草编生涯。栩栩如生的青蛙、知了和蓑衣……蔺草在她手中编出了“生命力”。(记者:王铭苑 监制:徐蕾 ...
六旬老人的“草编情节”:背稻草进城传草编技艺
中新网柳州8月8日电 题:广西六旬老人的“草编情节”:背稻草进城传草编技艺 作者 朱柳融 谢耘 草凳、草鞋、草扇、蓑衣等草编制品,及刚从田间收集、分扎整齐的40捆稻草,8月8日,被63岁的罗琼荣背入2018年“柳州非遗学堂”夏令营,向广西柳州市的孩子教授草编技艺。8月8日,广西鹿寨县中渡草编县级传承人罗...
扬州草编传承人谈兆标:与草编共度余生
🌿 扬州的草编非遗传承人谈兆标,是一位热爱生活、坚守传统手艺的匠人。谈老先生已经65岁,却依然充满活力,从事草编工作已有30多年。他的作品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充满了生命力。👷♂️ 在与谈老先生的交谈中,他表达了对草编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谈老先生感叹道,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这...
百年草编技艺 传承美丽非遗
为了让市民进一步了解草编文化与指尖文化的魅力,传承草编这门凝聚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结晶的古老手工技艺,进一步推进温岭非遗保护,日前,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妇女联合会、箬横镇党委政府联合主办了一场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草编传承活动,活动地址就在浙江舜浦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温岭日报全媒体对本此活动做了全程...
记者手记:黄河沿岸“情”字重 非遗手艺人各有坚守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了黄河澄泥陶印,也有外地游客给我打电话询问这些作品。”张金霞说,“只要大家喜欢,我就会坚守在这里。”在新时代,更多的非遗手艺只有贴近百姓生活,才能更好地融入生活;只有“用”起来,才能“活”起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龙年来临,老街长巷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在手艺人们的...
“守艺人”46年的坚守传承——非遗指尖上的丝编技艺
多年以来,他一直扎根传统编织艺术的土壤,吸收草编和竹编等工艺的精华,让编扎的金属中不断的释放出新的生命力。他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的变迁也要求我不断推陈出新,做出一些新的尝试。”传承非遗文化,绽放历史之花 贾茂田告诉记者,比起可观的经济收入和荣誉,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将自己的手艺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