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拉贝:《拉贝日记》串起拉贝家族四代人的百年中国缘
美国纽约举行的南京大屠杀纪念会上,莱因哈特夫人首次将2000多页的《拉贝日记》公之于世,日军侵华暴行在被封印半个世纪后,终于呈现于世人眼前,“南京好人”也终于从历史的迷雾中走出。1997年,《拉贝日记》中文版在南京公开出版,揭露了那场血腥残暴、灰暗至极的真实历史,被誉为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也成为日军南京...
约翰·拉贝 - 百度百科
由约翰·拉贝本人所著的《拉贝日记》于1997年出版,并被译为中、英、日、德四种语言,被公认为是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882年11月23日,约翰·拉贝出生在德国汉堡。父亲是船长。1896年,父亲病逝。初中毕业后,拉贝不得不中断学业,在一家出口商行当伙计,后前往...
《拉贝日记》译者谈|历史的呐喊:二十八年来从未停止_私家历史_澎湃新 ...
《拉贝日记》影印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 《拉贝日记》青少版,江苏人民出版社2024年1月 全译本《拉贝日记——敌机飞临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4年3月
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专题第六辑-南京大学档案馆
拉贝写的战时日记 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前,拉贝把自己的汽车提供给金陵大学,用于运送金大西迁的师生员工和他们的行李,对此以及拉贝为建立安全区所做的一切,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还专门写信向拉贝致谢。 陈裕光写给拉贝的感谢信 “ 拉贝日记的 出版 ” 自1997年8月开始,拉贝日记先后在中国、德国、日本、美国和英国出版了...
88年未曾停止的呐喊 | 《拉贝日记》(修订版)新书发布会暨拉贝主题...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缅怀国际友人约翰·拉贝及其人道主义精神,9月7日,《拉贝日记》(修订版)新书发布会暨“我从不停止呐喊”拉贝主题展开幕式在南京朴阅书店举行。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侵华日军...
“我的邻居:约翰·拉贝 我的朋友:辛德贝格”专题展在南大校史馆...
10月24日,“我的邻居:约翰·拉贝”与“我的朋友:辛德贝格”展览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校史馆开幕。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立足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策划了本次展览,生动再现了约翰·拉贝与辛德贝格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以血肉之躯为中国难民筑起生命防线的英雄事迹。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我可以逃走吗?我认为我不能!”拉贝主题展开幕,铭记至暗时刻的呐喊
开幕式上,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江苏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王保顶,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主任杨善友,南京大学德语系主任陈民分别致辞发言。周峰指出《拉贝日记》不仅是珍贵的史料,更是穿越时空的正义呐喊,跨越半个多世纪拉贝的文字依然有动人的力量。王保顶...
校园里的拉贝故居 ——纪念约翰·拉贝诞辰140周年-南京大学档案馆
校园里的拉贝故居 ——纪念约翰·拉贝诞辰140周年前言位于南京大学校园内的拉贝纪念馆,是1934至1938年间德国西门子公司约翰·拉贝(1882-1950)先生的住宅。在侵华日军占领南京期间,安全区保护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拉贝在其故居即当时的西门子难民收容所不仅保护了600多人
荐读|时隔26年,《拉贝日记》出版青少年版,有何看点?
在那至暗时刻,德国人约翰·拉贝奋力保护中国人,并写下日记、记录日军暴行。1997年,《拉贝日记》中文版出版发行,作为“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26年后,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拉贝日记》(青少版)。今天,当长鸣的警报声响彻南京时,共读这本全新出版的“日记”,共同捍卫历史真相...
《拉贝日记》所见南京大屠杀真相
拉贝1950年1月5日去世,日记在1996年12月12日才由他的外孙女乌苏拉·莱因哈特在纽约向世人公布,随后相继以四种语言正式出版。中文版拉贝日记于1997年8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书名为《拉贝日记》;德文版拉贝日记,由原德国驻华大使维克特编纂,于1997年...
张纯如逝世18周年!用生命写下《南京大屠杀》,离世后儿子才2岁...
直到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 一本《拉贝日记》中文版在南京出版。 被尘封了60年的南京大屠杀,终于为世人所知。 随后不久,《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震撼面世。 作为第一本详细记录日军对南京烧杀抢掠的英文著作。 揭开了日本虚伪又丑陋的面纱,真实地描写了日军JS掳掠惨无人道的罪行。
金秋里,听历史的声息拂过耳畔-新华网
2025年8月7日,《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在位于德国海德堡的约翰·拉贝交流中心内介绍《拉贝与中国》中文版图书。新华社记者 张帆 摄 德国,柏林西郊,一丛丛自南京移植而来的竹子、梅花、菊花,在约翰·拉贝的墓碑前,静静守护。就在他的孙子托马斯应邀赴中国参加胜利庆典的前夕,一位不...
《拉贝日记》
多么有趣,刚才收到了北方来的邮件:妻子10月31日从北平来的信,奥托10月6日从萨勒姆来的信,格蕾特尔10月9日从哈尔特恩来的信,并附有维利10月8日从柏林给她的信,连乌尔西(译注:拉贝对其外孙女乌尔苏拉的呢称。1996年12月,乌尔苏拉·赖因哈特夫人在纽约将《拉贝日记》公之于世。)也附了一张自己画的画。这是...
南京大屠杀与36岁饮弹自杀的美女作家张纯如
为了完成这本书,她在1995 年1月就前往美国国会图书馆及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收集数据,同年7月到南京实地采访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回美后,她努力阅读整理所得资料,并在1996年找到南京大屠杀期间安全区领袖德国商人拉贝的外孙女而发现了《拉贝日记》。现在《拉贝日记》成了侵华日军南京暴行的铁证。
微博
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在被召回德国后,他还多次公开发表演讲,揭露日军暴行,因此遭到盖世太保的迫害。1996年,尘封近60年的《拉贝日记》由拉贝后人公开,随后还以中、德、日、英四种语言出版,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致敬!#抗战胜利80周年#网页链接 央视新闻的微博视频 40万次播放 6:40 转发824 评论...
26岁美国姑娘为30万亡灵发声:一本书震撼世界,36岁凋零却永成光
书里那些首次公开的《拉贝日记》《沃特林日记》片段,更是为这段历史提供了无可辩驳的铁证。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专家孙宅巍说:“张纯如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那一段记忆。她又像是一座桥,使得南京大屠杀不再仅仅是南京人民、中国人民的记忆,它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和人类的共同记忆。”就像张纯如在书里...
杨夏鸣:“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夏淑琴_新浪...
据全美百人会前执行理事长王恭立说,该书的出版以及最近张纯如和日本驻美大使在美国公共电视台就南京大屠杀的问题进行的一场向全美转播的辩论,使美国主流社会对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二战期间的罪行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另外,正是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张纯如以惯有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找到了拉贝的后人,最终导致拉贝日记重...
约翰 拉贝 1882.11.23---1950.1.5
约翰·拉贝的1937年 我无法做出辜负众人的决定——像我这样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无用人,人们还如此地信任 在2012年11月23日,约翰·拉贝诞辰130周年之日,拉贝的老东家——西门子公司分别向位于中国南京和德国柏林西门子城的约翰·拉贝故居,捐赠了刻有中、英、德三国文字的纪念铭牌,以此纪念拉贝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拉贝日记:中国版《辛德勒名单》(南京!南京!)影评
辛德勒和拉贝,两个德国人,一个在波兰,一个在中国,分别在德军和日军的刺刀之下,以尽可能最大的努力,前者通过工厂需要熟练工人,后者建立国际安全区,拯救了铁蹄下无处可逃的犹太人和中国人。《拉贝日记》便是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和约翰•拉贝(John H. D. Rabe)便是兵连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