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看懂!什么是灾害韧性建设?-丝路明珠网
答案就藏在“灾害韧性建设”里!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记者:刘艺华 魏周敏 编辑:姬炘 责编:许玲芳 主编:李彦龙 版权声明 1.本文为视听甘肃客户端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视听甘肃
【应急科普】一图讲懂“韧性城市”是什么?
到2027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对韧性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建成一批高水平韧性城市,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升,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何为“...
韧性城市 - 百度百科
韧性城市,也就是说,当灾害发生的时候,韧性城市能承受冲击,快速应对、恢复,保持城市功能正常运行,并通过适应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灾害风险。2017年6月中国地震局提出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包含四大计划,“韧性城乡”计划是其中之一。这也是我国提出的第一个国家层面上的韧性城市建设。性质 韧性城市的五大特性...
韧性乡村防御灾害建设研究——库防探讨乡村防灾减灾减灾安全体系
相较于城市,乡村地区的应急响应体系相对薄弱,防灾减灾能力亟待加强,韧性乡村防御灾害体系建设因此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标是分析韧性乡村建设的关键要素,并结合库防公司在防灾减灾领域的丰富经验,提出适合我国乡村的韧性建设路径。本文依托库防公司在灾害预警(AI人工智能数据分析)...
《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意见》解读
第一部分“打造功能韧性,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主要聚焦灾前预防,推进功能韧性建设。重点明确以建立责任、风险防控、规划、制度等4个体系,加强管理功能韧性;以实施灾害防治、关键基础设施本质安全提升、行业安全双重预防能力建设、应急装备高质量保障等4类工程,强化工程功能韧性;以推进韧性安全分区建设、...
国际减灾日|韧性城市视角下通信系统抗灾韧性发展思考
韧性的概念基本涵盖了三个要素:一是具备减轻灾害或突发事件影响的能力;二是对灾害或突发事件的适应能力;三是从灾害或突发事件中高效恢复的能力。 信息通信系统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城市运行监测和应急响应与救援的核心保障,...
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 求是网
翟国方(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城市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韧性城市一般是指当受到灾害或事故的冲击时,不仅不会因受到致命的破坏而瘫痪,而且能够快速恢复的城市。其内涵从单纯的防灾减灾应对能力,发展为强调城市系统的综合响应能力,具有稳健性、可恢复性、适应性等特征。韧性城市的规划建设是一个系统...
共同打造有韧性的未来 - 哔哩哔哩
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切中“韧性建设”这一核心能力。简而言之,“韧性”就是人们面对灾害的应对能力,它包括适应能力的提升和脆弱性的降低,要增强这项能力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久久为功,锲而不舍。也并非一人之力,而是从政府部门到市场企业再到社会组织和公众,举全社会之力,协同共进,共同参与,才能真正把“家国韧性...
全方位抗险的“韧性城市”,如何打造? - 他山之石 - 校园文化...
在王乃玉看来,新城区和老城区建设“韧性城市”可以采取不同的路线。针对新城区,可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开展韧性城市专项规划的工作,从增强城市安全韧性的角度出发,优化城市灾害防御空间布局和城市应急空间布局。 而老城区可以将韧性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旧城区改造、地下管网改造、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改造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国际减灾日丨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小知识 1 设立背景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是由联合国大会1989年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改为每年10月13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2 设立宗旨 确立国际减灾十年和国际减灾日,其目的都是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
气候变化下社会力量如何有效参与灾害响应与韧性建设?
图3 韧性建设优先事项的三个维度(资料来源:课题组自绘)(1)科学维度 首先聚焦灾害风险治理知识生产的目标与内容导向,支持科研机构深入探索对气候变化等复杂情境的科学认知,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巨灾情景构建推演等方面的基础科研。其次,构建新的多主体联动的共同知识生产途径。以社会组织搭建桥梁,破除社会公众与专家
东营市应急管理局 应急科普 建设韧性城市,增强地震灾害风险适应性...
这是地震韧性城市建设的基础,涉及到对地震灾害风险的正面应对与主动规避问题,体现的是地震安全的空间韧性。目前我们对地震环境与影响的认知水平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加强大城市环境里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地震环境综合探查问题的研究,并着重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自然灾害韧性建设-洞察及研究.docx - 人人文库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韧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工程韧性、社会韧性和生态韧性。工程韧性关注基础设施和物理结构的抗灾能力;社会韧性强调社区的组织能力、资源分配和公众参与;生态韧性则关注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三个层次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自然灾害韧性建设的完整框架。 二、韧性的关键特征 1.吸收能力...
什么是韧性城市?怎么建设韧性城市?山东发布实施意见
另外,《实施意见》还提出,要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培育智能建造产业集群,为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优化“空间韧性”布局,打造宜居智慧家园。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市民出行、日常起居等生活需求,着力打造、优化4类应用场景。一是优化道路出行场景,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如何建设“韧性城市”?一文探讨洪涝治理的演变、变革、创新与策略...
1.强化洪涝统筹:提升区域防洪韧性 洪水历来是城市安全的重大威胁,城市防洪安全韧性的建设要统筹河流上下游、城市与周边、山区与平原之间的关系,在系统构建江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势,强化蓄滞洪区建设,整体提升防御能力。比如,荷兰地势低洼,大量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历史上洪涝灾害严重。为此,荷兰构建贯穿整...
【技术分享】行业聚焦 | “韧性”已成为国际防洪减灾的重要潮流
“韧性”(Resilience)是一个起源于工程材料科学领域的概念,最初用来表示物理系统受扰动胁迫后保持稳定性的能力。而后它被广泛运用于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在社会急遽变迁和极端事件发生频率越发增加的背景下,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广泛地...
气候灾害韧性建设-洞察及研究.docx - 人人文库
1.韧性建设遵循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应对-恢复”闭环,引入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融合定量(如GDP损失率)与定性(如社区参与度)指标。 2.国际标准ISO14001与FAO“韧性城市框架”提供工具,通过灾害脆弱性曲线(VulnerabilityCurve)预测不同情景下的适应成本效益比(如洪灾淹没损失与堤防投入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如何进行韧性城市建设 - 哔哩哔哩
健康韧性城市的建设,不仅要以工程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支撑,以社会动员、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为根本手段,还必须融入“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把健康韧性城市的建设看成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养成过程,让全社会在面对灾难时有一种相对从容的心理调适和科学有序的行为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