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宋存恩:勋章映初心,家风续荣光 - 中国日报网
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地区是敌后战场的前线,日军频繁扫荡,医院不得不设在农村民舍。宋存恩说道:“我们住在农村,日军一来扫荡,鬼子兵凶残无比,我们只能背着伤员躲进深山。等鬼子一走,再把他们背下山继续治疗。”这种生死一线的经历,成为他抗战生涯的常态。 1944年至1945年间,宋存恩参与的“打海阳县城”战役尤为惨烈。他...
烽火医者:老兵仁心铸传奇 - 中国日报网
1944年,年仅16岁的山东少年宋存恩毅然加入八路军,在胶东军区医院担任卫生员。他说:“日军扫荡时,我们只能背着伤员躲进深山。等鬼子一走,再背下山继续治疗。”他亲历海阳战役等战斗,深知“在枪林弹雨中,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拼死守护”。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宋存恩寄语青年:“烽火岁月虽远,历史不能忘!青...
抗战老兵宋存恩:勋章映初心,家风续荣光
那个背伤员冲过日军封锁线的山东少年,现在97岁了。宋存恩的家里藏着一个铁皮盒,里头整整齐齐码着泛黄的黑白照片,每张照片背面都标着时间——1944年12月,16岁的他跟着比他小三个月的叔叔偷偷跑去参军,镇上的人都说,这俩孩子连枪都扛不动,可偏偏他们一路进的是八路军胶东军区野战医院。"鬼子来了!"...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纪念抗战胜利80...
烽火医者——宋存恩事迹宋存恩16岁参加八路军,在胶东战场冒死背伤员转移,在日军扫荡中守护生命。他不顾个人安危,多次深入战场救治伤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事迹展现了医者仁心和革命精神,是抗战时期无数医护人员的缩影。01 烽火医者——宋存恩精神传承宋存恩的女儿宋玉晴秉承父亲“多做少说”的家风,成为行...
七位老兵七个故事 一个共同的信仰——写在“倾听平邑老兵”专题...
故事五:只想把伤员治好继续打敌人 89岁的老兵徐洪英,是七位老兵中唯一的女兵。 到了部队以后,徐洪英当过一段时间的救护员。每当有伤病员被抬下战场,她就清理伤口、包扎。后来,她到后方医院当了护士。工作虽然变了,依然是兵。伤病员紧急转过来,第一时间救治护理。胳膊被子弹打穿、腿被炮弹炸得血肉模糊……徐...
【平度故事】烽火岁月铸就“扁担精神”
合并后的西海战地医院随部队转战胶东,参与平掖保卫战、粉子山战役等重要战斗,在敌后战场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1947年秋,胶东战局缓解,经张华政提议,泽山医院恢复独立建制。在配合部队救治伤员的同时,继续守护平度百姓健康。即便面临国民党进攻、物资匮乏的困境,...
山东威海干部学院 红色故事 【红色胶东之峥嵘岁月】大支前
担负外围游击爆炸、战区警备、打扫战场、押解俘虏、救护和护送伤员、运送物资等任务。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共组建子弟兵团129个,其中有10个子弟兵团、近3万人,跟随胶东和山东主力部队从胶东战场、山东战场转战到华东战场,参加了淮海和渡江战役。1946年5月,栖霞县子弟兵团在高密县支前时遭残敌袭击,负责押护运输大车队的...
红色胶东丨忆胶东大支前峥嵘岁月凤凰网山东_凤凰网
红色胶东丨忆胶东大支前峥嵘岁月 编者按:解放战争期间,胶东地区作为华东战场的后方,肩负着空前的支前重任。此时,经过反奸诉苦和土改工作,人民的觉悟得到空前提高,积极性也得到空前调动。胶东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或在前线直接加入解放战争,或在后方运粮弹、搞生产、看护伤员。胶东人民的积极支援,直接推动了全国胜利的...
雨夜翻山 生擒敌兵!青岛两位抗美援朝老兵追忆峥嵘岁月
他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一天救下153名伤员;他曾为救战友中毒3次……他就是青岛市军休服务中心军休干部、抗美援朝老兵赵引群。1932年2月出生于山西夏县的赵引群,1947年1月参军入伍,194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卫生员、卫生班长、师部医助、医生,先后经历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曾荣立一等功。为救战友...
今天,聆听一位“战地军医”的故事|解放军_新浪军事_新浪网
随着大型红色文化主题纪录片《胶东烽火》在央视热播,“红色胶东”的革命故事更为家喻户晓。在这部12集的纪录片中,“隐形的医院”一集引发了强烈社会反响。为此,日前笔者专门采访了曾为“战地军医”的烟台籍革命前辈邹宝贵,让我们从这位“功成身退”老兵的峥嵘故事中,探寻老一辈革命军人的战斗精神和家国情怀。 精忠报国
1947胶东形势紧,前辈说部队动作稍迟疑即被包围,轮训队仅存一人
庆功宴上吃的是带砂子的高粱饭,政治部主任突然宣布要放弃根据地转移。原来敌军切断了通往沂蒙山的补给线,更糟的是,内线传来消息:叛徒供出了部队行动路线。深秋的暴雨里,战士们用绑腿拖着伤员蹚过齐腰的河水,丁传来发现怀里揣着的冻土豆早被体温焐发芽了。有文化教员偷偷问:“咱们这么拼命,历史会记得吗?”...
91岁老兵李存德: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军医-莆田晚报社
当他们爬到医疗队后面的山顶时,看到美军的数架直升机突然降落,把医疗队的医生、护士、伤员全部抓获。此时,李存德不由地倒吸一口冷气。这也是李存德在朝鲜战场经历的第二个惊险时刻。 1952年10月,李存德回到上海,医疗队随军部驻扎松江,后改称野战第八医院。1953年8月,由于国民党军袭扰南日岛,造成...
徐恩德:战地军医的特殊战斗 - 山东抗战老兵口述 - 抗日战争纪念网
爷爷17岁那年,在前方战场上加入中国共产党。 西海山洞病房、地下医院——被誉为地道战和沙家浜的完美结合 随着胶东军区,特别是西海军分区在掖县及周边的几次对日伪军的激烈战斗,八路军伤员不断增加,遇到日伪军封锁无法转移到后方,只能在前方隐蔽治疗。 西海卫生处充分利用当地村户里躲鬼子的山洞、地道,并加以扩建串并...
已冲出包围圈却转身!马石山十勇士用命护百姓,71年后终留名
八路军五旅十三团七连六班的10名战士,是最早冲出包围圈的小股力量。他们里,班长王殿元26岁,刚结婚半年;新兵赵亭茂才17岁,参军时还带着娘给的粗布帕子;其余8人多是20岁上下的胶东青年,有的胳膊被弹片划伤,有的棉衣被刺刀划破,手里的步枪加起来只剩18发子弹。按战场纪律,突围后的小部队应立即转移归建...
抗日英雄谱丨缴获枪支可装备一个排!他在枪林弹雨中拼杀120余次
抗战期间,在胶东战场上有这样一位抗战英雄。他入伍4年,身经百战;抢救战友,不畏艰险;与敌拼搏,坚守阵地,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他的名字叫任常伦。今天的《抗日英雄谱》,一起走进“一等战斗英雄”任常伦的抗战故事。 “我们没有子弹有刺刀,人在阵地在!”这是81年前,在海阳长沙堡战斗中,面对10倍于我军的敌人...
时刻绷着弦准备运伤员 莒南98岁老兵的峥嵘岁月_山东频道_凤凰网
原标题:时刻绷着弦准备运伤员莒南98岁老兵的峥嵘岁月 从巍巍孟良崮,到南马、战临朐……一生参加六次战役,九死一生,家住莒南县文疃镇魏家柳沟社区98岁的朱正从老人,堪称是一部活着的老兵传奇。如今,回忆起70多年前的战争岁月,这位担架老兵仍然斗志昂扬。
...风华百年丨95岁老党员王存树:第一个报名去支前 战场勇救伤员...
74年前的孟良崮战役中,山东各地群众组成浩浩荡荡支前民工大军,用小推车、担架抢运弹药、转运伤员,让人民军队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军事奇迹,期间涌现出无数动人事迹,至今为人称颂。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灵珠山街道窝洛子村,今年95岁高龄的村民王存树就是池处支前民工队伍中的一员,他随军支前整整两年,数次冒着枪...
47年,九纵和5万伤员面临危机,敏锐抓住破绽突出重围,扭转战局
1947 年,国民党军调集二十个旅,像一把梳子似的在胶东大地上推进,他们把九纵、十三纵,还有五万多伤员和群众,死死摁在一块长 75 公里、宽 40 公里的地方,这地方三面都是海,想往海里退根本不可能。唯一能突围的方向,还被敌军死死盯着,九纵战士再能打,身边带着这么多伤员,想灵活转移都难,伤员们缺医少...
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媒体报道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②丨...
为了争取时间让更多群众安全转移,王殿元带领五名战士主动吸引敌人主力,边打边退,登上了马石山山顶。整整一个上午,他们依托几处岩石顽强坚守,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配合下的多次进攻。子弹打光后,战士们用手榴弹和石头向山下的日军展开猛烈还击,三名战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