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科研重大突破!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晶质赤铁矿
今天(11月16日),国家航天局、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消息,近日,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号采回的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月球样品,取得月球科学研究重大突破——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α-Fe2O3)和磁赤铁矿(γ-Fe2O3)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
...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20年来,凝结着无数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探月工程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攻关,在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日,记者走进探月工程参研参试团队,听他们讲...
新华社消息|月球也会“生锈”?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晶质赤...
新华社消息|月球也会“生锈”?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晶质赤铁矿 记者:宋晨 编导:畅舒婷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力争为月球研究补上“关键拼图”
我们发现,嫦娥六号着陆区的火山熔岩形成于距今28.3亿年前,这一发现证实月球背面同样存在小于30亿年的年轻岩浆活动,月球的深部物质组成可能是形成月球二分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还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研究揭示了月球早期撞击历史的关键信息,特别是确定了阿波罗盆地的形成时间,为研究月球晚期重轰炸提...
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背!古老的月球背面藏了什么秘密
熔融分异可能会使识别变得困难,或者在形成之后被更晚期的撞击出现的溅射物混合、掩埋而难以被遥感发现。因此嫦娥六号有可能在阿波罗盆地中发现这些来自月幔的深部物质,对我们理解月球深部结构和月球的起源和演化起到重要作用。寻找古老物质 根据近期正式出版的 1:250 万月球地质图,将月球地质年代划分为“三宙六纪...
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我国开启深空探测新征程_中央网络...
嫦娥五号从月球正面带回1731克样品,而嫦娥六号则勇闯月背,采集约1935.3克珍贵月壤,填补了人类对月球最古老盆地认知的空白。 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从地月系到行星际跨越,中国航天以坚实的步伐迈向深空,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化为跨越星海的现实篇章。
【经济日报】四项重磅成果发布 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中国科学...
“过去,人类对月球的了解主要来自阿波罗计划的采样。如今我国科学家从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获得的一系列重要发现,正不断颠覆和刷新人类对月球的认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赤表示。 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差异巨大,正面相对平坦,有广阔的玄武岩平原;背面则高地遍布,月海稀少,月壳也更厚。月球正反面为何大不相同?科学家提出了...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揭开“月之暗面”神秘面纱_央广网
此前,科学界对于月背的认识主要基于遥感研究。“如今我国科学家从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获得的一系列重要发现,正不断颠覆和刷新人类对月球的认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赤说。 科研团队向超导磁力仪中放置月壤样品。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供图 “嫦娥”发射升空前,科研计划已“上线” ...
嫦娥六号为啥要选在月球背面登陆?背面到底有什么?
熔融分异可能会使识别变得困难,或者在形成之后被更晚期的撞击出现的溅射物混合、掩埋而难以被遥感发现。因此嫦娥六号有可能在阿波罗盆地中发现这些来自月幔的深部物质,对我们理解月球深部结构和月球的起源和演化起到重要作用。寻找古老物质 根据近期正式出版的 1:250 万月球地质图,将月球地质年代划分为“三宙六纪...
嫦娥六号从月背带回哪些“首创” - 北京党员教育
嫦娥六号带回的首批距今约28亿年的月球背面玄武岩,填补了月球磁场发电机演化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时空空白。研究团队对4颗毫米级玄武岩样品开展的磁学研究结果显示,样品记录的古磁场强度为5微特斯拉至21微特斯拉,这表明月球磁场在31亿年前急剧下降之后,并不是一路下滑到底,而是在28亿年前发生过反弹,原因可能是能量来源改...
月球样品研究,期待几何?
嫦娥五号月壤研究已发表100多篇高质量论文 6月28日,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由国家航天局移交至中国科学院,开展月球样品的存储和处理,启动科研工作。与此同时,科研人员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研究仍在继续。过去3年多以来,国家航天局已向国内131个研究团队发放科研样品。通过对这些样品的研究,科研人员在月球形成与演化、太空风化
科学家称月球「生锈」,其表面赤铁矿的形成与地球有关,这对未来的...
但赤铁矿的发现证实,地球仍在向月球输送物质,并已持续数十亿年,且对月球表面物质组成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新华社】1935.3克“月背土特产”再出新成果!里面藏着什么秘密?---中 ...
“从工程角度看,我国首次从月球背面采回样品,这本身就创造了历史;从研究看,我们关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的研究,也创造了多个首次。”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福元说。 通过对嫦娥六号样品的分析,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月球上一种新类型的岩石——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撞击熔岩,并据此确定了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形成时间为42.5亿年前...
林佳睿、鲜海洋等-NSR:嫦娥六号样品研究揭示月球正背面空间环境差异---中国科学院...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样品研究团队,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发表题为“Differences in space weathering between the near and far side of the Moon: Evidence from Chang’e-6 samples”的研究论文。研究团队从嫦娥六号任务的返回的首个月球背面样品中发现了月球正背面的太...
月球样品又有新发现!嫦娥六号揭示月背演化密码 - 中国军网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系列研究成果,四项重磅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这些成果分别揭示了月背岩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征,首次让人们得以了解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为破解月球“二分性”之谜提供了关键证据,更刷新了人类对太阳系天体演化的认知框架。
嫦娥六号再次创造中国航天世界纪录
据了解,嫦娥六号此次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当前发现的月球上最大、最深、最古老的盆地,研究这里的地质构成、物质组成、演化历史,有助于了解月球甚至地球早期的地质演化历史。 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介绍,迄今为止,人类采集的10多份月球样品,包括嫦娥五号样品,都是在...
月球“休眠”为何还有火山喷发?嫦娥六号样品揭秘 - 中国军网
通过模拟月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研究人员发现,这两类岩石来自月球早期岩浆海洋冷却后形成的不同岩层:普通的辉石岩层和含钛铁矿的辉石岩层。 传统观点曾推测,月球晚期火山活动可能与源区富水或富含放射性生热元素有关,但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样品均否定了这一假说:它们的源区既“干燥”又缺乏放射性生热元素。
吴刚(物理学博士):月球不老:嫦娥六号揭开28亿年前的火山秘密_作品...
造成这种不对称的原因可能有多个:首先,月球形成早期的岩浆海洋结晶过程可能本身就不均匀,正面结晶较晚,产生了更多的晚期富钛堆晶体;其次,约43亿年前的南极-艾特肯盆地撞击事件可能改造了月球背面的浅部月幔,使其部分熔融并失去了一些不相容元素。 研究团队通过锶钕同位素分析发现,嫦娥六号低钛玄武岩显示出高度亏损的...
天道回归,华夏文明正本清源与人类...@竖中华碑的动态
更令人震惊的是,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了可能曾经孕育过微生物生命的岩石。通过PIXl X射线仪器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岩石中的黑色环带含有铁和磷酸盐,与赤铁矿相关的化学反应有关,而赤铁矿可能为生命提供了能量 火星奥林匹斯山的研究同样揭示了惊人的发现。通过计算机建模系统分析奥林匹斯山的形成过程,研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