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八十年的对话!抗日名将后人重走卢沟桥告慰先辈:山河已无...
抗日名将后人重走卢沟桥告慰先辈: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近日,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三位抗日名将的后人重走八百年卢沟桥,他们触摸着石狮与弹痕,将今日中国的强大说给先辈听。“姥爷,我们强大了”是后代的骄傲,更是对牺牲先烈的最好回应。当年先辈们用生命迸发出“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的呐喊,如今这声音成了每个中华儿女的使命——
英雄后人重走武汉英雄路,推开一部中国抗战史 - 武汉市人民政府...
马昕冉介绍,这些路名中,部分道路以重大抗战事件或节点命名,如芦沟桥路——以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地卢沟桥命名(因当时文书中“卢”写作“芦”,后来就一直沿用此名),提醒人们不忘全面抗战的起点;1946年,为纪念抗战胜利,汉口市政府将原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的六条首尾相接街道整合,更名为“胜利街”。还有...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打响卢沟桥保卫战第一枪的沈忠明烈士:肩中子弹...
大皖新闻讯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沈忠明烈士是卢沟桥事变中牺牲的第一位中共党员,在淮北烈山区宋疃镇黄莺村建有烈士墓。6月19日,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沈忠明烈士的孙子沈振华先生,追溯烈士当年血沃卢沟的英勇事迹以及家族传承精神的故事。沈忠明烈士画像 1937年7月8日黎明,日军重兵...
...车临两位老人深情怀念自己和姥爷的故事,以锦绣山河告慰先辈的...
佟麟阁将军之女103岁佟亦非缅怀父亲】 #穿越80年回望宛平城烽火岁月# #卢沟桥我们的纪念# 视听中国 1470 0 抗战英雄左权将军和张自忠将军的外孙沙峰、车临两位老人深情怀念自己和姥爷的故事,以锦绣山河告慰先辈的壮志热血。 视听新时代 1805 0 将门后人说|张自忠将军之孙讲述:每次作战前都先留遗书!信里出现最...
29军后人讲述卢沟桥抗战:不许放弃一尺一寸国土-中国新闻网
这是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新华社资料照片 今天,对于参加卢沟桥抗战的29军将士的后人来说,是特别的一天。 他们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纪念活动。当然,最多的还是说说父辈们的抗战故事。 年纪最大的是86岁的李惠兰,她是29军军长宋哲元的外甥女。最远的则是从青海过来,坐了24小时的火车。
丰台时报数字报-卢沟桥晨光里的“父女魂” 百岁老人与抗战将军...
在卢沟桥的晨雾中,103岁的佟亦非坐在桥畔。作为抗日名将佟麟阁的女儿,她此刻的凝视让青石板上的弹痕与八百年历史的车辙,都成了父女间未言尽的对话。轮椅碾过凹槽时轻颤,老人指尖抚过狮身纹路,266米长的桥面在她的目光里延伸成时光隧道,通向1936年那个父女难得相聚的瞬间。
红军后代重聚卢氏,缅怀历史,感恩老区人民
时光荏苒,82年后,红二十五军将士的后代们重聚卢氏,与当地人民共同缅怀那段不朽的历史。红军后代与卢氏人民一起缅怀历史,纪念为革命献身的先烈,并感受老区人民的深厚情谊。陈先瑞的女儿陈然、徐光友的儿子徐抗等众多红军将士的后代都参与了此次纪念活动。他们怀揣感恩之心,重走长征路。◆ 捐赠与互动 在官坡镇兰草...
他是“卢沟桥事变”亲历者,讲史70余年!如今,孙女接棒传承……
“爷爷活了93岁,去年去世,整整义务宣讲了73年。2024年4月8日,爷爷最后一次站在卢沟桥上讲述抗战历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郑然深情讲述了爷爷郑福来如何在卢沟桥上,用一生守护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的故事
#寻访抗战印迹 传承复兴力量#【卢沟桥的风,捎去思念】敬爱的先辈...
#寻访抗战印迹 传承复兴力量#【卢沟桥的风,捎去思念】敬爱的先辈: 您好! 在2025年的夏夜里,当晚风拂过窗台上的茉莉,送来一缕清香。再一次听见这首《松花江上》,于是我突发奇想提笔给您写封信——给1937年那个硝烟弥漫的秋天里,正举着步枪冲向敌阵的您。我知道您的名字,赵登禹。 1937年7月28日,您率部在北平...
今天,重走卢沟桥,铭记历史!
重走卢沟桥 回顾那段用鲜血与抗争写就的历史 悼念同胞,缅怀先烈 铭记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86年前的今天 “七七事变”爆发 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中华儿女共赴国难、浴血奋战 今日中国 硝烟远去,山河无恙 重走卢沟桥 ...
重走卢沟桥: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中华儿女们在这场战火中,携手共赴国难,浴血奋战,用生命铸就了一部辉煌的抗战史诗。时至今日,硝烟已散,山河重归宁静,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却永远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 回顾历史与悼念 当我们重走卢沟桥,回首那段历史,我们不禁潸然泪下,为同胞们的英勇牺牲而悲痛,为先烈的崇高精神而敬仰。重走卢沟桥令人们回顾过去
丰碑永铸山河壮-光明日报-光明网
88年前,在北平南苑,面对日军猖狂挑衅,抗日名将佟麟阁慨然发出“誓与卢沟桥共存亡”的军令,仅20天后,他就在战斗中壮烈殉国,用生命履行了守土抗敌的誓言。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站在祖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佟晓冬敬重地在展厅内的佟麟阁照片下方献上一束花。“在国家危难之际,爷爷临危不惧...
【解放军报】解放军报刊载纪念民族英雄马本斋和回民支队文章
站在卢沟桥眺望,昔日的宛平城焕发新的活力,城门人来人往,城内商业繁忙,一片热闹景象。西北方向,首钢滑雪大跳台勾勒飞跃之姿,宛如一座梦想之桥,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精神。 “睡狮”已醒,今日之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傲立东方。 ...
国民党抗战名将吉星文之子应邀前往卢沟桥(图)
图为卢沟枪打响抗日第一枪的吉星文将军(右五,穿白衬衫拄拐杖者),在宛平城内的断垣残壁中留影。(图:台湾《联合报》) 中新网7月6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打出“抗战第一枪”的国民党名将吉星文之子吉民立,昨天偕同家人应邀前往大陆参加七月七日在卢沟桥举办的抗战纪念活动。
抗日英烈佟麟阁:卢沟烽火铸忠魂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原标题:抗日英烈佟麟阁:卢沟烽火铸忠魂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高一学生张崔管融,小学时就成为了佟麟阁纪念馆志愿讲解员。 1937年7月28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后派...2009年,佟麟阁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014年,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佟麟阁后人每年清明和佟麟阁殉国...
佟麟阁后人捐赠“大刀” 丰台抗战专题展再现“烽火卢沟”
人民网北京7月14日电 (鲍聪颖 袁阳)7月12日,“烽火卢沟 硬气铸魂”丰台抗战专题展在宛平城小城会客厅开展。当天,抗日名将佟麟阁之孙佟晓冬向展览捐赠了一把按原样复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大刀。 “我的爷爷佟麟阁是在卢沟桥事变中壮烈牺牲的。我主动提出捐赠二十九军的大刀复制件,并且联系了其他抗战英烈后...
看着卢沟桥旁的弹孔,103岁的她又想父亲了…… | 天地英雄气
再一次来到卢沟桥 回忆起她的父亲 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 第一位高级将领 佟麟阁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刷新 “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不得后退一步!” 1937年7月7日夜 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 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这一无理要求立即...
百名女大学生讲述抗战故事丨他是“卢沟桥事变”亲历者,讲史70余年...
“爷爷活了93岁,去年去世,整整义务宣讲了73年。2024年4月8日,爷爷最后一次站在卢沟桥上讲述抗战历史。他说,讲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郑然深情讲述...
走近抗战29军将领之后:没有硝烟的集结号-中新网
走近抗战29军将领之后:没有硝烟的集结号 佟兵一生谨慎,为的是不辱没其父佟麟阁之名。 宋哲元外甥女李惠兰一直在为29军的后人奔走,只为大家能抱团聚合。 曾经的29军成员杨云峰演示大刀。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翻拍 何玟讲述父亲何基沣1937年率军在卢沟桥奋战的细节。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八十八年后再回首:卢沟桥的枪声与中华民族的脊梁
赵登禹将军牺牲时33岁,这位毕业于保定军校的抗日名将,在南苑阵地高喊"誓与阵地共存亡";佟麟阁将军身中数弹仍指挥部下突围,弥留之际叮嘱的是"抗战到底"。他们身后是3500万伤亡军民的血肉长城,是母亲送儿上火线的千行泪水,是孩童在焦土上寻找至亲的声声哭喊。河北农村的地窖里,嚼着树皮度日的女孩已成耄耋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