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谈教育 | 张福锁:科技小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新范式...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张福锁就“科技小院”这一教育、科技、人才融合新范式进行了深度探讨,分享将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的创新思路。 “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基础是什么? “科技小院”是长期驻扎在农村和农业产业等生产一线,与农民、企业和政府一起“零距离”开展社会服务、科技创新...
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一行来校调研
最后,张福锁热情地向在场的所有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寄语,希望大家在工作和学习中热爱自己的选择、更加努力奋斗、学会坚持。 会前,张院士一行参观了研究所实验室和温室。 张福锁院士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植物营养学家,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农业...
进一步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创新(在一线)
“我们要‘实’。‘实’字就是头戴一顶草帽,沉下去实实在在帮老百姓解决问题。”科技小院发起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说。2009年,张福锁院士团队在曲周创立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白寨科技小院,探索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一个院落,三五农舍,多名“学生专家”……15年来,科技...
标杆2023丨张福锁:把大学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2023年,张福锁和同事们,又把目光转回了河北曲周县。50年前的1973年,石元春、辛德惠等科学家们,从这里改土治碱,把盐碱滩变成了良田。14年前的2009年,张福锁沿着前辈们的脚步,把课堂和实验室搬进了乡村田间。如今,他想在这里,再一次和村里的农民一起,开启一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科技大会战。2023年3月...
围着农民转、带着农民干……中国农大张福锁院士将科技小院建在...
在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技小院 打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随着学术成就的不断提高 张福锁把目光投向了田间地头 “老百姓能看懂SCI吗?”为解决农业高等教育领域 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 2009年 他带领团队在河北曲周白寨乡 建起第一个科技小院 为农民朋友提供 “零距离、零时差 零门槛、零费用”的 科技服务 围着...
科技小院为什么行?
科技小院缘何诞生、如何发展,又带来了怎样的改变?今年3月,在云南大理,中国教育报记者对张福锁院士进行了采访。以下,是张福锁院士的口述。“团队一年能发100多篇英文论文,但咱们父老乡亲谁读英文”科技小院是我们2009年在河北曲周开始尝试的,最初的想法是下去看看我们的研究有没有用。2008年,我的团队每年能发100...
张福锁:心系三农,扎根基层一线
张福锁,植物营养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植物营养委员会主席、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兼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兼青年工作委员...
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小院大作为 - 育人故事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
“非凡十年”的回顾是一次精神洗礼,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福锁院士三十余年如一日奋斗在一线教师岗位,创建的“科技小院”扎根一线的立德树人研究生培养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十年来科技小院培养超过500名研究生。以下是他讲述的十年故事。 张福锁院士 ...
师者风范 | 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农业里藏有“大本事”,学农是最...
张福锁·ZHANG Fusuo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植物营养研究专家 2021年度杰出教学奖获得者 说起农业,你会想起什么?是粮食的来之不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还是田间地头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在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看来,这些都只是关于农业的小切面,现今的农业,远超乎外界的想象。
张福锁院士:农民没有得到好处,我们的工作就没做好
这些成绩,说明我们的教育模式,是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的,也不会耽误学生的科研。谈教育 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锻炼 新京报:很多学生在考上研究生之前,从没有下地的经历,他们会愿意驻村下地吗?张福锁:确实有不少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听到要下地、驻村,第一反应是想逃,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这么想了...
张福锁院士忆高考:走出塬上 立地顶天
张福锁 1978年7月参加高考,当年10月进入西北农学院土壤农化系学习。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技术专家组组长。一直从事植物营养与养分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在植物根际营养理论、农田和区域养分管理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 加快农科发展 端稳中国饭碗
编者按:4月21日,《科技日报》在5版刊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 加快农科发展 端稳中国饭碗》,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张福锁的专访,报道由党委宣传部、资环学院联合《科技日报》共同策划。 【院士访谈】 ◎本报记者 马爱平
张福锁院士:“草帽院士”扎根乡土
2023年,张福锁院士带领的养分资源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01 让学生“进村读研” 9月6日上午,北京通州区西槐庄村科技小院,温室大棚里播种的萝卜已经冒出了绿芽。 薄昊洋和耿恬瑜都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
张福锁副理事长:立地顶天,服务农业生产
课堂上,我常用“先行万里路,再读万卷书”“看天看地看庄稼,看山看水看人家”来教导学生们一定要走进生产实际,到社会这所大学校里去磨炼,练就真本领,做出有用的学问。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勇闯“无人区”,找到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方法,再回到生产中去,推动生产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中新网
着力完善保障条件,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代表认为,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
校友张福锁院士谈创新:把科研与应用紧密联系
4月9日,我校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作为委员之一的张福锁院士回到母校,听汇报,做交流。期间,学生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张福锁院士(右)参加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2次会议 学生记者:张老师,学校依托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学科群建设,您...
中国农大张福锁院士为三亚研究院讲述“人才培养新途径”
张福锁院士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了他对人才培养现状及人才成长的亲身感悟,分享科技小院培养人才的创新理念和成功经验。张福锁院士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须注重科技创新的带动,科技须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检验和提升,人才须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人才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工程院张福锁院士一行莅校访问交流
10月29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国际镁研究所所长张福锁院士、德国K+S集团代表郭延亮一行莅校访问交流,校党委书记严金静、副校长郑宝东在明德楼贵宾厅会见张福锁院士一行。 座谈会现场 严金静书记代表学校对张福锁院士一行莅校交流表示欢迎,向他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对国际镁...
麦香万里越重洋——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说。“科技小院的名字是农民取的”“一头连着大学课堂,一头连着田间地头。”2009年,张福锁院士团队在曲周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教师与研究生们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在“科技小院”授课的张福锁。人民网记者李依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