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二人台起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是集民歌、舞蹈、曲艺、牌子曲、戏曲为一体的地方戏曲,分布于土默特右旗的五镇三乡。土默特右旗素有“二人台戏窝子”之称,北靠阴山,南临黄河,往东为山西省、往南为陕西省、往东北方为河北省,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二人台在蒙汉民歌和曲艺丝弦坐腔的基础上,吸...
二人台(东路二人台) - 百度百科
二人台(东路二人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呼和浩特为界,二人台的风格流派有西路与东路之分。西路二人台最初叫蒙古曲,主要流行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榆林地区、忻州地区;东路二人台初名“蹦蹦”或二人台,主要流行于乌兰察布盟、雁北地区、张家口地区。二人...
二人台,延续文化传承的血脉!
1984年兼文化馆长,1986年任河曲县文化局副局长,1988年又兼文化馆长,1996年辞去行政职务全力搞二人台收集和整理工作,任河曲民歌二人台戏剧舞蹈协会主席至今,在本县搞文化工作48年至今从60年代初,在全国各种报刊发表了不少介绍与宣传二人台艺术的文章。培养了上百名二人台民歌演唱者...
从“打玩艺儿”到国家级非遗二人台的蝶变
二人台原称“打玩艺儿”,是广泛流布于晋、蒙、陕、冀、宁部分地区的民间戏曲剧种。二人台从民歌化妆演唱,到舞台演出,发展至今,经历了150余年。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二人台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人台传统曲目。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宋元...
张家口市非遗展示详情
二人台 康保二人台是中国北方颇具影响力的一个民间戏曲剧种,它的音乐起源于元代散曲,有的可追溯到唐宋大曲,它的小戏及唱腔有相当数量来源于元人小令及明代的民歌,形成于清乾隆年间,被专家和学者誉为“元曲遗韵﹒民族华声”,当地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唱蹦蹦儿、戳古董或打玩意儿”。 2006年6月,国务院、河北省人民...
非遗戏曲红火起来!80后“二人台”夫妻在快手直播间找到“传承+...
作为从艺20余年的二人台演员,@王茂林王丽霞(毛毛虫)曾走遍晋、蒙、陕、冀,在大大小小的村庄搭台演出。近年来,他们将二人台艺术搬到快手直播间,不仅收获了近160万粉丝,打开非遗戏曲传承的新天地,还通过助农带货将家乡特产买到全国,书写了一个传统戏曲艺人成功转型的新故事。▲二人台演员王茂林王丽霞夫妻转型开直播...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服务平台非遗精粹-详情
“东路二人台”是由古代民间口头文学与当地民间音乐相互融合,并加入太仆寺旗方言,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 太仆寺旗“东路二人台”,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受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地方习俗以及地方方言的影响,形成了明显的地域特性,曲调悠扬高亢,如行云流水,舞蹈淳朴粗犷,节奏明快,具有短小活泼、花样繁多、节奏紧凑、幽默诙谐...
...边军|内蒙古民间艺校|西部艺校|内蒙古二人台非遗|内蒙古艺术...
内蒙古艺术职业学校是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艺术学校,学校以继承传统,弘扬民族民间艺术为宗旨,致力于培养一专多能综合性的艺术人才.服务热线:0471-4975459,主要提供:内蒙古二人台,霍伴柱,武利平,边军,内蒙古民间艺校,西部艺校,内蒙古二人台非遗,
【二人台】《花落花开》雅俗共赏VLOG传唱两百年的民间非遗地方...
【二人台】《花落花开》雅俗共赏VLOG传唱两百年的民间非遗地方戏曲,小人物,大情怀 。没想到 周总理 、贺龙 、乌兰夫都看过 ,穿越到 1958🫰感受一下 。, 视频播放量 19、弹幕量 0、点赞数 2、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0、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陈陈陈小小小勇勇勇, 作者
二人台:多元文化碰撞的民间戏剧艺术
2019年8月24日晚,来自蒙晋陕冀4个省区的28名学员经过40多天的教学培训,以民族器乐合奏、打坐腔等方式在群星剧场演奏《大万年欢》《巴音杭盖》《西江月》《五梆子》等8支二人台经典牌子曲。受自治区非遗中心委托,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又承办了2019年全区二人台表演人才培训班。段八旺对二人台的发展传承信心满满,他
国家非遗康保二人台亮相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为增强地方艺术团体与高校的艺术教育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艺术人才培养的优势,为地方演艺团体培养高素质的演职人员,为高校增添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培养师生的审美能力,让高校学生感受“国家级非遗·康保二人台”地方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9月24日,康保二人台艺术团演艺人员参加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庆祖国75华诞,赏中华...
非遗|府谷二人台——长城内外多元文化融合的活化石
传统二人台以此类表演形式为主。古老的化装是女角小衣褶裙手执扇,男角皂衣毡帽蛤蟆脸。新中国成立后,受陕北秧歌化装的影响,改为羊角毛巾罩头为男角特点,紧身小衣大长辫为女角扮样。至于小戏二人台,采用地方戏古装扮妆。府谷二人台流传于陕西省府谷县境和榆林市各县,属民间小唱艺术形式。据府谷籍上海音乐学院...
府谷二人台 陕北戏曲支柱 -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二人台演员在府谷县文化馆非遗小剧场演出《挂红灯》。 府谷县文化馆演员佘鹏飞、陈静在直播间演唱二人台。 刘美兰在府谷第四小学教孩子们唱二人台 原创现代二人台剧《魂铸二人台》剧照 受访单位供图 二人台是流行于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的传统戏曲剧种。因其剧目大多采取一丑一旦二人演唱形式,所以叫“二人台”...
二人台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二人台是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和晋北、陕北、河北张家口等地的民间小戏。其原始曲调为当地的民歌,如由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汉族民歌演变的唱腔【打樱桃】、【压糕面】、【打后套】等,由晋北民歌演变的唱腔【走西口】、【五哥放羊】、【珍珠倒卷帘】等,由陕北民歌演变的唱腔【送大哥】、【十里墩】、【绣荷包】等...
神木二人台 - 百度百科
艺术价值:神木二人台是一种地方戏,它有说有唱有表演有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加上活泼多变的音乐伴奏,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它以丰富的表演的形式,表达了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进一步发掘保护和发展二人台艺术,不仅是对民间艺术传承的贡献,而且对发展地方文化艺术也有着不可...
二人台剧目(二人台传统演出剧目) - 百度百科
二人台简介 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二人班。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汉族戏曲剧种。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各地的二人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分为东西两路。2006年5月20日,...
二人台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类别:传统戏剧 所属地区:陕西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府谷县 保护单位:府谷县文化馆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府谷县 二人台主要流传于陕西省府谷县一带,它大约出现在清代同治年间,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清末府谷民间艺人为求生存,结伙成班在黄河中游沿岸一带演唱二人台,形成了许多“玩意(儿)班子”...
榆见·非遗 | 府谷二人台:汉蒙民族的艺术之花,唱尽人生百态
“亲切二人台,民间歌舞来。春风扬锦帕,飞蝶百花开。”古老的历史文化积淀,蒙汉民族的亲缘婚合,农耕游牧文化的相互交流,造就了这朵奇葩艺术之花。 府谷二人台是由土生土长的塞上民间音乐与晋北蒙西民间音乐滋养融合,形成跨地域的民族民间音乐戏...
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巡礼(十)—— 二人台
截至目前,我区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项(长调、呼麦),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为中蒙两国联合申报,是我国首次与外国就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并通过的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8个106处保护单位。 二人台 类别:传统戏剧 保护单位:土默特右旗文化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