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里的抗战记忆——台胞谢秋涵回忆父亲谢南光的抗战故事
81岁台胞谢秋涵一直珍藏着两支钢笔,笔帽已斑驳褪色,笔尖残留着墨迹。在常人看来,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书写工具,却被她视若珍宝,留存了半个多世纪。“我父亲的一生,都在用笔战斗。”谢秋涵说,“这两支钢笔,就是他以笔为枪、投身抗日救国的见证。”谢秋涵的父亲谢南光,是台湾爱国志士,1902年生于日据时期的台湾,是台
烽火漳州·台胞抗日档案 | 以笔为枪,一颗 “落花生” 的家国路
它们蕴含着许地山父亲许南英(台湾著名爱国诗人)的谆谆教诲——花生,直到成熟了,也无法立即判断它是否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能知道……就像做人一样,不要只讲体面,要做真正有用的人。 8月13日下午,许地山的侄孙许钢先生为导报记者翻开了厚重的历史扉页,回溯那个众志成城、浴血抗战的年代。 ▲许地山文学艺术馆 日寇围城 ...
钩沉|父亲臧克家在抗战中:我们有武器,笔就是枪_钩沉
是年底,我的父亲、诗人臧克家就像十一年前为了追求光明毅然抛弃学业和家庭、投奔黄埔军校武汉分校那样,再一次抱着精忠报国的赤子之心,义无反顾,抛家舍业,奔向了抗战前线——徐州。 “我甘愿掷上这条身子” 父亲原来的目的地是延安,到了西安等待八路军办事处的消息时,收到了内兄发来的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即将在徐...
“希望有一天,台湾也能插上红旗”
“台湾收复,实现了父亲平生的遗愿,倘若他有知,定会在九泉之下开怀大笑。” 这份家书是1945年10月,正在云南疗伤的林正亨听闻抗战胜利写给母亲的。80年过去,他的儿子林义旻仍珍藏着它。泛黄的书信,记录着一位台湾爱国青年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如何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
【以物述史】一纸证明,如何存留台湾雾峰林家的抗日史迹?-今日头条...
台湾爱国志士林资铿是台湾被日本窃据后第一位恢复中国国籍的台湾同胞。图为林资铿恢复中国国籍证明。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留在岛内的林家子嗣深怀国仇家恨,投入接连不断的反日斗争。林资铿的父亲林朝栋对其组建的乡勇“栋军”下令“归田不解甲,枪炮带回家”,播下抗日火种。林...
铭记共同历史 深化交往交融 ——驻马店市台联会举办台胞家族抗日...
7月3日驻马店市“誓不臣倭——台胞家族抗日救亡历史图文展暨两岸往来信物展”在市文化馆开幕 以图载史:铭记抗战历史捍卫光复成果 今年是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强调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重回祖国怀抱,这是中国近代史...
烽火漳州·台胞抗日档案 | 从台湾到大陆,漳州施家“一门三杰”的...
03 施英:6岁投身抗日,牺牲在长征路上 ▲张爱萍将军证明施英为烈士的亲笔信 在施家“一门三杰”中,施英的故事最令人动容。这位施至善的长女,1914年出生于台湾(具体地点因战乱失考)。在父亲影响下,她16岁就秘密参加了地下抗日组织,1930年到江西瑞金,成为红军学校最年轻的文化教员。
泪目!5封两岸家书,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
本信中的建忠儿即黄建忠,是黄阿九和黄宝兰独子。他是铜钵村被抓去台湾的壮丁里年龄最小的,才17岁。在黄建忠被抓走的第25年,他的父亲去世。而在与儿子分别的第30年,黄宝兰再也支撑不下去了,撒手人寰前,请人代写了这封信。1978年,东山县在全国率先设立台湾同胞接待站,为台湾渔船避风停靠、物资补给、...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父亲萧道应辗转前往广东,加入台湾抗日志士丘逢甲之子丘念台领导的“东区服务队”。家族抗日故事是台湾同胞抗日缩影,两岸同胞并肩战斗,直至最后胜利。 “记住抗战,是为了记住我们从哪里来,也为了知道我们要往哪里去。”萧开平说,台湾近30个抗日家族成立协进会,就是要以实际行动宣扬先人抗日精神,让台湾后代子弟不要忘记...
吴石牺牲41年后,女儿才读懂密令,泪流满面:爸,我错怪了你半生
父亲的爱是沉默的,女儿吴学成则选择成为那个讲述者。1991年,她护送父亲的骨灰回到大陆。晚年,她一遍遍向孙辈们讲述外公的故事,她说:“你们外公不是不爱我们,他是把爱分给了四万万同胞。” 她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父亲牺牲前留下的纸条“学成吾女,以国家为重”,也捐赠给了纪念馆。她用讲述,完成了家族情感的最终...
系列微纪录片·烽火侨“批”丨一支钢笔里的家与国
随父亲远渡菲律宾谋生 1937年 卢沟桥的炮火撕裂了华北的夜空 也震醒了南洋侨胞的赤子之心 沈尔七动员华侨回国参战 由他领导的菲律宾华侨团体 率先举起战旗,请缨回国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沈尔七后人诵读沈尔七信件 1938年5月 沈尔七在皖南接...
...个拥抱:台湾光复80年后的家族印记与精神传承_林正亨_林义旻_父亲
秋天,北京台湾会馆,两位年轻的台湾青年声情并茂地朗诵抗日志士林正亨的家书后,与林正亨之子、83岁高龄的林义旻紧紧相拥。 80年前,因赴缅抗日受伤在云南养伤的林正亨给母亲写去一封家书:“台湾的收复——父亲生平的遗志可算达到了。”80年后,10月21日,一场以“共铸中华 光阴为证”为主题的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分享...
“有国才有家,爱家先爱国”(“追寻台胞抗日足迹”系列③)
为让更多人铭记台湾同胞五十年不屈的抗日史,2007年林光辉将抗日志士后人组织起来,成立“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并担任首任理事长。林光辉等抗日志士后代奔走两岸,搜集历史资料,通过举办活动、出版书籍,讲述台湾人民的抗日事迹,还原历史真相。 林家后人、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长林铭聪表示,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
沧海百年 血脉同心——雾峰林家抗日史诗映照台胞家国情怀 - 中国军网
沧海百年 血脉同心——雾峰林家抗日史诗映照台胞家国情怀 新华社记者李悦、李建华 燕尾屋脊高翘挺立,雕花木窗精巧雅致,福州式戏台华美庄重……在台中雾峰林家古宅的深院间,岁月留存的不仅是百余年的门第荣光,更是厚重的家国记忆。 戏台正对面的客厅里,悬挂着林文察、林朝栋、林祖密三代人的肖像,两侧的墙壁上则悬挂着...
海峡忠魂归故里 两岸共筑中华根 ——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中原...
雾峰林家祖籍地在福建漳州,曾以抗日卓绝而闻名,族人林朝栋、林祖密、林献堂及林幼春领导的台胞反殖民运动广为流传。清代乾隆年间,其先祖从故乡漳州埔坪漂洋过海到台湾中部垦荒,后发展成为台湾知名望族。 在展览林家事迹展板前,年近七旬的雾峰林家第九代后人、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长林铭聪驻足良久说,“林幼春...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暨台湾光复80周年图片展在武汉举办
“这是我的堂伯父,这是我的父亲,这是我的亲伯父,堂伯父张锡祺创办了上海光华眼科医院并任院长,以医院为场所,从事抗日、革命活动,并掩护大批抗日、革命人士;我的父亲张锡钧曾获取日本即将发动太平洋战争的重要情报;伯父张邦杰1932年在福建泉州组织成立台湾反日同盟会(后改组为台湾革命党),以收复台湾领土为宗旨,积极活动...
两岸人士来川找寻抗战记忆,三个瞬间引发情感共鸣_四川在线
当台湾青年廖家兴驻足在关于“死”字旗的还原场景前时,旗面上的墨痕与他记忆中祖父讲述的抗战故事悄然重叠。1937年,四川安县青年王建堂投笔从戎,父亲王者成特意制作此旗,鼓励儿子奋勇杀敌。旗面正中苍劲有力的“死”字,格外醒目。旁边书写着“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上尽忠”,落款是父亲王者成寄给...
两岸开放探亲30年:书信渐成记忆 漳台亲情历久弥新_福建要闻_福建_新闻...
黄镇国在东山“寡妇村”展览馆讲述台胞黄建忠赠他一根刻有“代笔功高”钢笔的故事。 台海网12月26日讯 据闽南日报报道,“我一生帮村里‘寡妇’代写许多情书,让隔绝于两岸的‘牛郎织女’凭藉这些足以抵万金的家信寄托精神抚慰。现在,两岸交流不再有‘藩篱’阻隔。”12月24日,在东山“寡妇村”展览馆,见证“寡妇村...
台胞携子许鼎彥同学赴港观抗战展:以史为鉴,让少年铭记民族魂 - 知乎
近日,“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型巡回展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展会现场,来自台湾的一位父亲带着儿子许鼎彥专程跨越海峡观展,成为展厅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身影——他希望让在台湾接受教育的孩子,亲身触摸这段不容淡化的历史记忆。 “在台湾的教育环境里,受‘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