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平:将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党史-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袁国平是一位具有献身精神的革命家,在危急时刻总是挺身而出,甘愿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在皖南事变中,他用年轻的生命兑现了将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的庄严承诺。袁国平被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为首批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1906年5月26日,袁国平出生于湖南省宝庆县(今邵东市)。1916年,袁国平考入当时被誉为“革
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_安徽纪检监察网_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因为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铁的新四军,如果我们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当俘虏!”
抗日英烈袁国平: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
1月15日,袁国平被流弹打中胸口,失血过多重伤昏迷,被士兵背起继续转移。因怕自己拖累战友,袁国平用配枪自尽,牺牲时年仅35岁。 袁国平用生命兑现了“如果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的承诺。2014年,袁国平被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彭佳瑶 张语 中青报·中青网...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袁国平:九十九发子弹射向敌人 最后一发留给自己
袁国平为了不拖累部队突围,趁着其他人不注意掏出了手枪,举枪自尽,兑现了“如果有一百发子弹,要用九十九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的诺言。
下一页 - 袁国平: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 - 中国军网
袁国平: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 写给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文/周云峰 在皖南事变75周年到来之际,我记忆的脑海里,不时浮现出你的样子——一位我军早期高级政工领导的形象:儒雅的身姿,亲切的笑容,圆圆的黑框眼镜背后,是弹线般喷射而出的目光。 那是1941年1月,在安徽泾县的崇山峻岭中,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袁国平: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丨湖湘抗战英烈故事-湖南政协新闻网
袁国平: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 “前进号角,大家准备好。子弹上膛,刺刀出鞘。啦啦啦,啦啦啦。三年的皖南,别了。” 这首歌曲《别了,皖南》,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词者是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抗战烈士名录中,皖南事变中牺牲的袁国平就名列其中。
甘肃纪检监察网|【家风家书】袁国平:把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
袁国平:把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 袁国平(1906-1941),原名袁裕,字醉涵,湖南邵东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委员、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15日,在皖南事变中牺牲,时年35岁。 1925年,袁国平在黄埔军校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中。
宝庆印象 | 袁国平:九十九发子弹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
2008年,袁国平百年诞辰。经中央批准,中央党史文献研究室等单位联合摄制了大型人物传记片《父亲·将军》并在央视播出。拍摄期间,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在接见袁国平之子袁振威(南京海军指挥学院教授)时说:你父亲袁国平贡献很大,一百发子弹射向敌人...
袁国平: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 - 中国军网
袁国平: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有人说,倘不知党史军史,忠党必少深情,强军必少坚志。 75年前的1月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周恩来在得知消息后,愤笔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还原真相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发出“皓电”,令黄河以南新四军于一个月内撤...
35岁新四军干部最后时刻:交完党费举枪自尽,儿子后来成国家栋梁
1941年的冬天,皖南的山林里枪声震天,一个35岁的男人站在生死边缘。他叫袁国平,新四军政治部主任,一个铁骨铮铮的革命者。面对敌人的围剿,他没打算投降,而是掏出身上最后一点钱交了党费,然后举起枪,对准自己,果断扣下扳机。这不是冲动,而是他早就许下的誓言——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他的死震撼了所有人,可他的故事却没
35岁的他,把最后一发子弹留给了自己
天亮前,赶到青弋江边。渡河时袁国平再度受伤,身体极度虚弱。他挣扎着把一个笔记本和7块大洋交给李甫,向战士们交代完后,乘战士们不备,悄悄摸出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壮烈践行了他在皖南部队突围动员时所讲的阵前誓言,“如果我们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
袁国平:将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七一网
袁国平是一位具有献身精神的革命家,在危急时刻总是挺身而出,甘愿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在皖南事变中,他用年轻的生命兑现了将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的庄严承诺。袁国平被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为首批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1906年5月26日,袁国平出生于湖南省宝庆县(今邵东市)。1916年,袁国...
新华全媒+|袁国平: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 - 新华社客户端
新华全媒+|袁国平: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 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战史诗中 安徽泾县云岭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地标 (无人机航拍泾县云岭)在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政治部旧址前的广场上 矗立着袁国平烈士的铜像 目光炯炯 气宇轩昂 (袁国平烈士铜像)全民族抗战爆发后 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 被改编成国民革命军陆军...
致袁国平:山河已无恙 吾辈正担当_先锋文汇_共产党员网
1938年7月,您在给兄长的信中再次写道:“国事如此,愿以最后一滴血贡献于国家民族”。这份誓言,您用生命做了最彻底的践行——在1941年皖南事变中,您为掩护战友突围身负重伤,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用热血浇筑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您在家书中提到“世界上应该有一些像我们这种不聪明的人”,看似谦逊的自嘲,蕴含...
35岁的新四军巨头,交完党费后举枪自尽,唯一的儿子成为国家栋梁
他对战友说:“你们走吧,我不能拖累大家。”说完,他掏出身上仅剩的几块钱,交了最后一次党费,然后用手枪对准自己,开枪自尽。35岁,正是一个人风华正茂的时候,袁国平却选择了这样的结局。他不是怕死,而是怕连累战友。那一刻,他用生命践行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誓言。据说,他牺牲的地方叫石井坑,...
开福开讲㊾│袁国平: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为了不拖累部队行动,让战士们能轻装突围,袁国平趁大家不注意时从口袋里摸出手枪,向自己的头部扣动了扳机…… 袁国平,这位不足35岁的新四军高级将领,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实现了“如果有一百发子弹,要用九十九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的诺言。 这一首荡气回肠的忠烈之歌,是袁国平用他的...
青少年爱国主义网_网上纪念馆_中国青年网
抗日英烈袁国平: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 袁国平用生命兑现了“如果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的承诺。[详细] 最新报道More>> “硬仗将军”王甲本 在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硬仗将军”王甲本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位从乌蒙山区走出的铁血将领,一生戎马,从云南陆军讲武堂的热血青年成长为高...
知乎盐选 | 袁国平: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说完,乘战士们不备,袁国平悄悄摸出手枪,毫不犹豫地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如果我们有 100 发子弹,要用 99 发射向敌人,最后 1 发留给自己,决不当俘虏!」35 岁的袁国平同志以生命践行了自己的阵前誓言。 李甫把袁国平的遗体交给当地游击队的负责人刘奎。刘奎将他葬在一个老木匠的祖坟地里,并告诉他...
【传承红色基因 品读红廉故事】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袁国平
皖南突围前,袁国平给战士们作动员讲话:“如果有一百发子弹,要用九十九颗射向敌人,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决不当俘虏。”这最后一发子弹,实现了他舍身赴敌、战死沙场的夙愿。 在他牺牲之后,毛泽东专门致电项英,对袁国平烈士表示哀悼。袁国平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