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Manus“删博跑路”
7月11日,AI Agent产品Manus官方账号清空了发布在微博、小红书的内容。两天前,Manus刚刚陷入裁员争议。消息称,Manus对旗下部分国内业务进行了裁员,并将核心技术人员迁往了新加坡。当日晚间,凤凰网科技从Manus内部了解到调整属实,“基于公司自身经营效率考量,我们决定对部分业务团队进行调整。公司将继续
“跑路”新加坡!从现象级应用到清空微博,Manus发生了什么?
相比 Monica 在大众市场的「默默无闻」,Manus 称得上发布即巅峰,在很短的时间内刷屏了中文互联网,从小红书到微信公众号、到抖音,大量的自媒体内容都在讨论这个号称「首个通用 AI 智能体」的 AI 产品。二手平台上一个邀请码,甚至都被炒到了上万元。Manus 用例「回放」(加速 5 倍),图/ Manus 直到 5 月...
网红AI产品,Manus裁员跑路了?
据钛媒体报道,Manus在中国区的员工总数约为120人,其中40多名核心技术人员已转岗至新加坡总部,其余员工面临裁员优化,裁员补偿标准为 N+3或2N。据悉,Manus裁掉的大部分是非核心技术岗,这也符合目前AI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公司规模。有被裁员工向界面新闻透露,此次裁员流程推进迅速,从通知到办理离职手续仅用了3天时...
Manus跑路了吗?
只是这家由中国团队攒局,并在全球打出一片天的AI Agent公司,在破圈式爆火125天后,间接宣判了自己的下一步:业务重心、核心人员和公司总部,从今以后一起“物理”出海去了。说白了,Manus现在优先赚外国人的钱,做给海外用户用的工具,算不上溃败,也不是跑路,更多是一种选择。不过话说回来了,面向出海后就...
AI智能体公司Manus跑路?国内业务裁员,核心技术人员迁往新加坡!总部...
新浪科技讯 7月11日午间消息,日前有消息称,通用AI智能体公司Manus对旗下部分国内业务进行裁员,并将核心技术人员迁往新加坡总部,公司目前在中国区的员工总数为120人左右。对此,Manus方面曾回应称:基于公司自身经营效率考量,我们决定对部分业务团队进行调整。公司将继
“跑路”争议之外,Manus这半年产品做怎么样了
但这注定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AI Agent赛道的竞争已经异常激烈。前有OpenAI、Google等巨头环伺,后有无数灵活的创业公司紧追不舍,Manus能否靠更快的迭代速度,在底层技术被追上之前,建立起足够的用户忠诚度,将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从这些产品体验来看,它的“跑路”过程里,产品也没停止更新迭代和完善功能,但...
突发!Manus跑路了吗?突然全部清空!网友:走得太急!此前被传大规模...
今年三月,AI圈突然冒出一个新网红:Manus。 这个名字一听就有点“高大上”,结果上线不到三天,注册用户突破200万,体验码被炒到10万元一个,简直比演唱会内场票还难抢。微博、小红书上一水的“谁有邀请码?在线等,挺急的”。那段时间,AI圈的气氛可以用四个字形容——血脉喷张。
Manus跑路真相大揭秘!你被带节奏了吗?_哔哩哔哩_bilibili
用AI 透视新闻真相,拒做信息盲从者最近网上有条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说“AI明星公司 Mannus 疑似跑路了!总部搬去新加坡,国内大裁员,留下一堆烂摊子!”听起来是不是挺吓人的?但先别急着下结论,今天我们就来**理性拆解一下这条消息**,看看它到底靠不靠谱。 **第一步,我们先看看它的逻辑是怎么推出来的**:它...
狂吹一天就翻车?Manus为何突然跌下神坛?
最近这一两天,相信都被“Manus”刷了屏,它能在得到你一句话指令后,自己拆解任务,一步步完成,直接给到你想要的成品。非常牛逼非常高级,而且还搞营销策略,一个内测码要 10 万块钱。各个社媒铺天盖地的报道,这是继“DeepSeek”之后又一个国运级AI 产品!在整个 AI 科技圈投入了炸弹,全体炸锅。但是好景...
网红AI产品Manus被曝裁员,回应称自身经营考量,结局或已预见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啊,就在这两天,网红AI公司Manus被曝出大规模裁员。面对这波舆论,Manus官方也没噎着藏着,倒是很快给出了标准的公关辞令:“基于公司自身经营效率考量,我们决定对部分业务团队进行调整。”然而,当我们将这一“调整”与Manus自诞生以来的种种争议和战略摇摆联系在一起时,一幅更复杂的图景浮出...
Manus多平台账号清空,官网显示“地区不可用”
据蓝鲸新闻7月10日报道,Manus将与阿里通义千问合作开发中文版一事,Manus一员工称“不会继续推进”。Manus背后的公司BUTTERFLY EFFECT PTE. LTD. 成立于2023年8月2日,在内地关联公司有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红色蝴蝶科技有限公司,且两公司均在武汉设有分公司。据天眼查统计,Ma
Manus跌下神坛?原来deepseek早已看透了一切_加密_产品_DeepSeek
我们的官方X帐户(@ManusAI_HQ ) 昨天意外被冻结。我们正积极与X团队合作解决此事。初步观察表明,此次冻结可能与第三方提及加密货币诈骗有关。澄清一下:Manus 从未参与过加密货币项目、代币发行或区块链计划,任何声称与我们有关联的类似名称的加密货币企业都是具有欺诈性的。我们正在对这些冒名者采取法律行动,并鼓励用户...
曾经一码难求的Manus,裁员了
此外,据南洋时讯和联合早报报道,Manus AI研发负责人曾在内部会议中提到,由于无法及时获取最新AI芯片,公司的智能体迭代升级进度被迫延缓。因此,将总部迁往新加坡,或能够降低在技术层面受限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Manus的市场战略也是原因之一。据报道,Manus计划在日本东京开设办事处,以进军东亚和中东市场。新加坡作为...
AI智能体Manus裁员传闻坐实,总部迁至新加坡,国内120人团队面临调整!
Manus背后的公司为ButterflyEffect(蝴蝶效应),该公司于2023年在香港成立,对北京红色蝴蝶科技有限公司拥有100%实际控制权。后者由肖弘创立于2022年,曾推出主攻海外市场的AI浏览器插件Monica。今年5月,有外媒报道称,蝴蝶效应在由美国风险投资公司Benchmark领投的融资中筹集了7500万美元,估值达到5亿美元,但该投资...
Manus 24小时从爆红到跌落神坛的全过程分析 一、事件时间线:从高光到...
二级市场泡沫:AI概念股借势暴涨,但缺乏基本面支撑,Manus跌落引发板块回调,散户成“接盘侠”。 官媒与券商助推:过度宣传导致预期虚高,实际产品未能匹配“中国版ChatGPT”标签。 三、行业启示:AI产品的炒作陷阱与技术本质 警惕营销驱动的“伪创新” Manus事件反映部分企业重营销轻研发,利用信息差制造概念泡沫。行业需回归...
Manus的“爆火”与“崩塌”:一场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现实的碰撞...
Manus事件为AI发展提供了三个警示: 1. 技术民主化与商业垄断的悖论:开源生态降低了创新门槛,但也使差异化竞争愈发困难,最终可能形成“开源社区供养,闭源公司获利”的畸形生态。 2. 用户期待与技术现实的悖论:市场渴望“万能AI助手”,但现有技术仍处于“弱智能”阶段,过度承诺必然导致信任崩塌。
从百万爆款到闪电外迁:Manus回应大规模裁员风波 总部已于上月迁至...
行业趋势:中国AI企业的集体出海潮 Manus并非孤例,地缘压力正推动中国AI企业重构全球布局,如HeyGen(原深圳)迁至洛杉矶,要求红杉中国等中方投资者退出股权。 新加坡凭借政策开放性、国际算力节点和金融优势,吸引WIZ.AI(前360高管创立)、Tabcut等企业落户。海外实体通过开曼架构控股,分离中国业务,淡化地缘标签。
AI智能体公司Manus中国官网显示“所在地区不可用”、多社交平台...
【TechWeb】7月11日消息,AI智能体公司“Manus”的官方微博和小红书账号的内容均已清空。Manus官网首页显示“Manus在你所在的地区不可用”,而此前为“Manus中文版本正在开发中”。 近期,有媒体报道,Manus近期对旗下部分国内业务进行裁员,并将核心技术人员迁往新加坡总部。Manus中国区原有员工约120人,这次裁员中,40多名...
Manus闪电外迁背后:中美AI博弈下的创业生死局,金钱是王道
Benchmark领投的7500万美元B轮融资,成为Manus命运的转折点。这笔看似普通的融资条款中,藏着美元资本的集体焦虑——美国投资人正要求被投企业建立"去中国化"架构。就像当年TikTok遭遇的围剿,Manus的出海不是主动选择,而是应对审查风险的被动避险。数据揭示的真相更为残酷:保持"中国身份"的AI公司,在美融资成功率从...
裁员66%背后的AI生死局:Manus何以至此?
据悉,Manus裁掉的大部分是非核心技术岗,这也符合目前AI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公司规模。在虎嗅接触的这一轮AI应用初创公司,人数极为精简,团队在20人左右的比比皆是,与此相比,Manus的120人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属实有些臃肿,人效比过低了,而对Manus来说,相比于营销,打磨产品更为重要。这份由一位连续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