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红色网站
曾经是清华园'小主人'的杨振宁也没有料到,1997年6日2日这一天,当他年逾古稀之时,他又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的身份回到了清华园,回到了为他的人生和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的所在,在以人生为轴心、事业为半径的漫漫旅程中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清华大学对杨振宁来说,是儿时嬉戏的地方,是少年时代课余活动的场所,是青年时代科学启蒙的殿堂,他曾不止
清华大学设立杨振宁先生缅怀室 悼念学子:“我们失去了一盏明灯”
杨振宁对清华有着特殊的感情,1929年,年仅7岁的他随父母来到这里,先入读清华园内的成志学校,后就读于崇德中学,在清华园度过了8年的少年时光。“我从小在清华园中长大,对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我愿在有生之年尽力帮助清华大学发展。”杨振宁曾说。时间回到1997年6月2日,时年75岁的杨振宁在清华大...
「视频」“我对清华有很深厚的感情。”杨振宁先生曾在采访中表示...
「视频」“我对清华有很深厚的感情。”杨振宁先生曾在采访中表示,帮助清华学子走到正确的科研道路上,是非常值得做的事业 极目新闻 发布时间:2分钟前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 关注 发表评论 发表 相关推荐 自动播放 加载中,请稍后...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
杨振宁与清华大学缘分贯穿一生:7岁随父北上,在清华园度过8年少年...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上世纪40年代赴美留学任教,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回国20多年来,杨振宁在清华大...
“清华第一,中大第二”,杨振宁先生的一句话,道尽百年名校格局...
杨振宁对清华与中大的排序,绝非简单的情感偏爱,而是深植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眼光。清华于他是 “根系所在”,象征着科学启蒙与家国情怀的源头;中大则是 “开拓之地”,代表着基础学科深耕与学术传承的重镇。这种 “一源一支” 的格局观,暗合了他对中国高校 “扎根传统、多元发展” 的期许。正如他在南大设立...
归根!送别杨振宁先生
当天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会上,杨振宁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发表了讲话,深情回忆了与“最重要的也是我最亲近的朋友”邓稼先的往事,并说道:“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
巨星陨落!杨振宁院士逝世-中新网
1997年6月2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次年6月,杨振宁从时任清华校长王大中手中接过聘书,成为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在聘任仪式上,他动情地说:“我从小在清华园中长大,对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我愿在有生之年尽力帮助清华大学发展,尤其是使清华大学的理科重新建立起来。” ...
...希望留在清华的不只是科学工作,还有‘杨振宁’这个人”-清华大学
“杨先生的捐赠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宝库。”朱邦芬说,杨振宁所捐赠的文章手稿、上课讲稿、影像资料中饱含他许多独特的学术思考和见解,一些有价值的提问和猜想仍值得深入研究。 从小在清华园中浸润、后在西南联大就读的杨振宁对清华大学有着深厚感情。2003年,他重回清华,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名誉主任,希望为有志...
99岁杨振宁捐赠2000余件珍贵资料给清华大学-清华大学
“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这是杨振宁先生重回清华园时以《归根》为题写下的诗句。从小在清华园中浸润、后在西南联大就读的杨先生对清华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2003年,他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名誉主任,为有志于投身科研的清华学生“指路”,推动中国物理学发展。
新华全媒+丨清华110岁了,听听“先生”们怎么说……-新华网
对清华有着深厚的感情” 杨振宁先生与清华大学本科生。(新华社发) 年近100岁的诺奖得主杨振宁 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 回忆起他与清华的缘分 从小浸润于清华园 后就读于西南联大 他始终心系祖国 写下了 “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
#杨振宁心中高校清华第一中大第二# 杨振宁... 来自源月_123 - 微博
#杨振宁心中高校清华第一中大第二#杨振宁认为清华第一,北大第二,这是基于他个人经历与情感所形成的观点,应该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个人情感寄托,也体现了清华在他生命中的特殊意义。1929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受聘于清华大学算学系教授,他随父母来到清华,在清华园度过了八年少年时光。清华园是他成长的地方,承载着他童年的回忆和诸多美好经历,这种深厚的
杨振宁:清华园里的“大先生”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一剧中曾将人生比作一出七幕戏,这是第七幕也是最后一幕。 2002年,在即将回到清华园的前夕,杨振宁曾引用这句话,并加以解释说:“假如我的一生是一出戏,那么我实在十分幸运。今天不但我有牙齿,有眼睛,有味觉,有几乎一切。而且我还有机会开始一个新的事业——帮助清华大...
杨振宁先生捐赠清华大学暨“杨振宁资料室”揭牌仪式举行-清华大学
“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这是杨振宁先生重回清华园时以《归根》为题写下的诗句。从小在清华园中浸润、后在西南联大就读的杨先生对清华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2003年,他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名誉主任,为有志于投身科研的清华学生“指路”,推动中国物理学发展。
杨振宁:我在清华庆八十-清华大学
杨振宁组织基金会支持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发展,自己和夫人已认捐100万美元。他希望为中心募捐到1000万美元。他说:“清华大学将伴随我走过晚年。” 杨振宁对记者说:“希望我90大寿时,还在清华园,再办一个比这次更大规模的科学前沿研讨会,有更多的科学大师来中国,来北京,来清华。”本报记者 戚海燕 ...
杨振宁先生逝世,月初刚过完103岁生日!他曾分享自己的长寿秘诀
后来,22岁的杨振宁顺利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第六届留美公费生。 图为杨振宁的准考证。来源:清华大学官网 1945年8月28日,杨振宁远赴美国求学,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为自己的中国血统感到骄傲” 在芝加哥大学,杨振宁一开始想做实验,因为他觉得实验技能对他将来回国后更有用。杨振宁曾对导师说:“我总得回中国去,回国后...
杨振宁:归根在清华-清华校友总会
“我要把回归清华当作一个‘新事业’” 杨振宁曾说:“在我的记忆里,清华园是很漂亮的。我跟我的小学同学在园里到处游玩,几乎每一棵树我们都曾经爬过,每一棵草我们都曾经研究过。” “我是1929年~1937年之间在清华长大的,所以我对清华有很深厚的感情,这首诗是我自己对于回归的想法一个浓缩了的描述吧!” 他...
杨振宁:我的起点就是我的终点,我的终点就是我的起点清华大学
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一剧中曾将人生比作一出七幕戏,这是第七幕也是最后一幕。2002年,在即将回到清华园的前夕,杨振宁曾引用这句话,并加以解释说:“假如我的一生是一出戏,那么我实在十分幸运。今天不但我有牙齿,有眼睛,有味觉,有几乎一切。而且我还有机会开始一个新的事业——帮助...
清华大学设立杨振宁先生缅怀室 悼念学子:“我们失去了一盏明灯”
“我从小在清华园中长大,对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我愿在有生之年尽力帮助清华大学发展。”杨振宁曾说。 时间回到1997年6月2日,时年75岁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成立高等研究中心,并立志将其打造成“中国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这,便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前身。
清华大学设立杨振宁先生缅怀室 悼念学子:“我们失去了一盏明灯...
“我从小在清华园中长大,对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我愿在有生之年尽力帮助清华大学发展。”杨振宁曾说。 时间回到1997年6月2日,时年75岁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成立高等研究中心,并立志将其打造成“中国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这,便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