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老兵·抗战特辑丨追忆父母的抗战往事-新华网
从放驴娃成长为八路军战士 我的父亲郭尊荣,1924年12月出生在山西盂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他常跟我讲起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郭尊荣在战场 全面抗战爆发后,还不满13岁的父亲,揣着一颗滚烫的心报名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生前,父亲经常提及入伍时的情景——“那天雪下得真大
聆听!老红军女儿讲父辈的抗战故事
夏日的热浪,阻挡不住人们赶去聆听一位老红军女儿追忆她父亲1939年抗战故事的脚步。现场,老红军尹特辉的女儿尹斌分享了他父亲参加抗战经历。“日军竟丧心病狂地违背《日内瓦公约》禁用化学武器的规定,向齐会村、大朱村施放毒气弹。”曾任八路军120师359旅9团3营机枪连政治指导员的尹特辉,是一名老红军、老革命,参...
抗战中的父母亲
抗战中的父母亲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笔者采访了家住韩城市新城区丁家村、当年参加八路军丁瑞生、申玉兰的长子丁渝,讲述了他的父、母亲在抗战期间的传奇历史: 1937年8月,卢沟桥事变后,父亲丁瑞生年仅17岁,在韩城县城中药铺当学徒,他受抗日宣传的影响,怀着一颗抗日报国的决心,...
“抗日之家”,全民抗战的缩影
郑闽江将山东老百姓身上表现出的抗战精神,凝练为通俗易懂的三句话:剩下一口粮,也要送给八路军;仅剩一寸布,也要给八路军做军服;只剩一个孩子,也要送去当八路! 精神赓续,家族记忆代代相传 父系一脉参加抗战,“我父亲先参了军,很快??我大伯也参了军”。从临淄曹村投军到鲁南,郑闽江的父亲加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
八路军后代讲述父母的抗战往事_手机新浪网
八路军后代讲述父母的抗战往事 转自:北京时间 【#八路军后代讲述父母的抗战往事#】#八路军饿到喂牲口饲料当饭吃#无一人动摇 对日军坚持坚壁清野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路军老战士后代安仰东追忆父母的艰苦抗战岁月。在日军的封锁下,物资极度匮乏,八路军甚至将喂牲口的饲料来充饥。面对国民党高官的...
从战火中走来,在血脉里生根——抗战英雄后代的家国记忆
讲述人胡晋中,62岁,父亲胡克礼,97岁,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能听见记忆里那嘹亮的军号声。那是父亲的生命之歌,也是我们全家人最珍贵的传家宝。 胡克礼父亲胡克礼的一生,是用军号谱写的史诗。9岁那年,在日...
铭记历史|雪夜只身送情报救下全村人,老革命靳松林的女儿讲述母亲...
虽已天人永隔,但靳松林在抗战中的光荣事迹以及她身上的艰苦朴素、百折不挠的精神,一直深深影响着后代。8月13日,靳松林的女儿周文华在他们生活了30多年的老房子里,向记者讲述了母亲的革命事迹和光荣传统。靳松林(前排左三)参加“邻里新春大拜年”的合照 雪夜只身送情报 “我们都太怀念母亲了,所以她走后,这...
...母亲向我讲述的一段往事_将帅风采_中共党史网 中共党史网...
1980年5月的一天,我的父母探望了患病卧床的老首长——刘伯承。回家后,母亲向我讲了当年“刘伯承师长指挥我们冲出了日寇包围圈”的一段往事。 母亲向我详细讲了她第一次见到刘伯承师长的经过。1981年6月,母亲在《伤病员的贴心人》一文里记述了当时的情景。今天,我找出了这篇文章,略加整理了个别字句,作为对他们的...
我家有老兵·抗战特辑丨听抗战老兵讲烽火岁月-新华网
1938年1月,不满12岁的父亲主动投身抗日救亡儿童团,被选为乡儿童团团长。站岗时他像小松树般挺拔,送情报时跑得飞快,还经常站在集市高台上,宣传抗日救亡。 1942年,父亲加入八路军平度县游击大队,成了一名“小八路”。1943年,日伪军调动3000多兵力,对大泽山进行“扫荡”。父亲所在的分队受命把守要...
抗战老兵宋存恩:勋章映初心,家风续荣光
作为曾亲历烽火岁月的八路军战士,宋老在抗日战场上以医者仁心守护生命;他的女儿宋玉晴则深情讲述父亲的家风传承。如今,宋老精神矍铄,对新时代青年寄予厚望。通过宋存恩的亲身回忆、女儿的动情叙述,展现抗战精神的永恒光芒,激励后人勿忘国耻、砥砺前行。烽火医者:老兵仁心铸传奇 宋存恩,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的...
...张永兴年年步行百公里安平孝亲——倾听八路军战士后人深情讲述...
1943年春,抗战的红色烽火在冀中平原熊熊燃烧。安平县马店镇辛店村,21岁的安新籍八路军战士张永兴在日寇扫荡中险些暴露。堡垒户陈趁意让他假扮自己儿子,躲过一劫,但她的亲生儿子却被日寇当做八路军抓走惨遭杀害。 这“以命换命”的恩情,张永兴记了一辈子,也以儿子的身份报答了一辈子。复员后,张永兴坚持多年看望恩人。硝烟远去的今天,
追忆父母的抗战往事-记忆拾贝-湖北党史网-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从放驴娃成长为八路军战士 郭玉华口述 张立广整理 我的父亲郭尊荣,1924年12月出生在山西盂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他常跟我讲起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全面抗战爆发后,还不满13岁的父亲,揣着一颗滚烫的心报名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生前,父亲经常提及入伍时的情景——“那天雪下得真大,队伍踩着冰碴子往河北平山...
我的父亲是老八路
抗日战争时期,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奋起抗争14载,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一批老八路来到新疆兵团,他们仗剑扶犁、屯垦戍边的同时没忘了那段抗击侵略、救亡图存的日子,他们将自己亲身经历,讲述给后辈们,希望他们能牢记历史,珍惜如今幸福的生活。本版特邀3位老八路的...
我家有老兵·抗战特辑丨听抗战老兵讲烽火岁月
1938年1月,不满12岁的父亲主动投身抗日救亡儿童团,被选为乡儿童团团长。站岗时他像小松树般挺拔,送情报时跑得飞快,还经常站在集市高台上,宣传抗日救亡。1942年,父亲加入八路军平度县游击大队,成了一名“小八路”。1943年,日伪军调动3000多兵力,对大泽山进行“扫荡”。父亲所在的分队受命把守要道、埋设...
追忆父母的抗战往事-记忆拾贝-湖北党史网-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从放驴娃成长为八路军战士 郭玉华口述 张立广整理 我的父亲郭尊荣,1924年12月出生在山西盂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他常跟我讲起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全面抗战爆发后,还不满13岁的父亲,揣着一颗滚烫的心报名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生前,父亲经常提及入伍时的情景——“那天雪下得真大,队伍踩着冰碴子往河北平山...
我的父辈在抗战中--党史频道--人民网
“翻边”战术是1942年由父亲罗荣桓提出的对付日伪军“蚕食”和“扫荡”的一种战术,是“敌进我进”原则结合山东抗战实际的产物。八路军所以要采用这一战术是由敌后抗战的具体条件决定的。1941年,在日伪军集中重兵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反复“蚕食”、“扫荡”的情况下,山东抗日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
我家有老兵·抗战特辑丨追忆父母的抗战往事-新华网
我的母亲叫沈若兰,我至今仍珍藏着她1972年写给我的信,泛黄的信纸末端写着:“跟党跟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并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每当展开这封信,母亲穿着新四军军装的黑白老照片就会浮现在眼前,那些她亲口讲述的往事,也随着纸页的沙沙声重新鲜活起来。
粽香时节忆亲人:八路军母女在冀中抗战的难忘经历……
我寄居在一位军属家中,她是本地知名抗日人士高士一的侄媳,其夫高万秋服务于一二O师。因其在高家行五,我亲切地称呼她为五嫂。自高士一带领乡亲加入一二O师随贺龙师长出征后,其家园便遭敌焚毁,家人为避风险,分散藏匿于附近村落。五嫂的兄长高万亭与幼弟高万峰时常前来探望,并向我通报敌人在大清河南北的动态...
追忆父母的抗战往事-记忆拾贝-湖北党史网-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从放驴娃成长为八路军战士 郭玉华口述 张立广整理 我的父亲郭尊荣,1924年12月出生在山西盂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他常跟我讲起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全面抗战爆发后,还不满13岁的父亲,揣着一颗滚烫的心报名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生前,父亲经常提及入伍时的情景——“那天雪下得真大,队伍踩着冰碴子往河北平山...
饶卫华:革命洪流中的坚定战士|我父辈的抗战故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对话饶卫华之子饶潮生,听这位近70岁的老人讲述那段被岁月封存的家国往事。“他从未对我发过脾气,连重话都少”饶潮生至今记得,父亲饶卫华是个“自带温和气场”的人。“我们父子俩一起生活的时间不算长,但他总像春天的风。邻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