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抗战老兵何值:军毯为幕以剧为枪,唤醒民众投身抗战|烽火回声...
“我们最常演出的节目是多幕话剧《路西一年》。大家在祠堂或小学门前空地,搭上桌子或门板就成了舞台;四角竖起借来的竹竿,挂上战士们自用的军棉毯作幕布;两盏照明灯悬于竹竿,有时连服装也是向村民借的……”何值用手比划说道。除了粉刷醒目标语,剧团成员还用竹箩和军毯改装打扮成“狮子”,敲锣打鼓满村跑,既演讲又喊口号,发动
98岁抗战老兵何值:军毯为幕以剧为枪,唤... 来自广州日报 - 微博
【98岁抗战老兵何值:军毯为幕以剧为枪,唤醒民众投身抗战 | 烽火回声·青春对话】“1938年东莞沦陷前夕,我们家族(何祝平家族)有11人参加东莞模范壮丁队,抗击日寇。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何氏家族先后有19人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其中17人参加东江纵队。”在广州市海珠区一家养老院里,98岁的东江纵队老战士何值将那段...
东江纵队第一支队老战士何值:抗战烽火中的“文艺轻骑兵”
“我们在祠堂或小学门前空地,搭上桌子或门板就成了舞台,用竹竿撑起军毯就成了幕布,有时连服装也是向村民借的,演出结束后再顶着星星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准备之后的演出。”何值说,红色文艺团体随部队活动,利用战事空隙迅速编演反映斗争现实的短...
胜利消息传来时 | 何值:非常高兴 胜利消息你传我我传你 - 广州市...
“日本投降,那当然非常高兴!”提起1945年8月15日那个永载史册的时刻,98岁的东江纵队老战士何值,声音依然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这位历史亲历者,双眼仿佛穿越了80载光阴,重新被那天的狂喜点亮:“消息像火种,一人知晓,顷刻燎原!” 军毯幕布前的文艺轻骑兵 何值1927年出生,1944年9月加入东江纵队,在路西一支队东江流动...
百名老党员诉初心(14)-新快网-新快报官方网站
1944年9月何值加入东江纵队路西一支队。在政工队,以演唱抗日歌曲为主要形式宣传抗日救亡,有时也演些简单的话剧。每天,大家踏着夕阳急行几里甚至十几里到达演出村庄,在祠堂或小学门前空地搭上桌子或门板就成了舞台,用竹竿撑起军毯就成了幕布,连服装也是临时向村民借的。演出结束后,大家再顶着星星赶回营地。
1943年,王近山率部顺手歼灭...@欣欣廖科技的动态
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跳下车的日军不掏枪,反而挥舞着亮闪闪的军刀胡乱劈砍。有个握着镶金刀柄军刀的老鬼子刚举刀叫喊,就被八路军班长一梭子子弹放倒。 战士们冲进车辆堆里,更傻眼了:车里塞满了皮质公文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花花绿绿的地图。这场白刃战只打了三个小时,180个鬼子就全被消灭了,可缴获的步枪连半...
⑨那天,孙瑞斌听说了一件事:当地有个农民,花了几十年时间收集了一...
⑨那天,孙瑞斌听说了一件事:当地有个农民,花了几十年时间收集了一大批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服、红军刀、红军水壶、望远镜、军号、药箱、马鞍等老物件,把自家的农家小院改造成了上下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用过的那些单兵装备
使用冲锋枪的战士,则配备50式冲锋枪弹药携具,在外形上,与二战期间苏联波波沙冲锋枪的弹药携行具一样,同样,整体也是使用帆布制成,弹匣舱口处则是皮革,携行具上面一共有4个独立的弹匣舱,一次性可携带4个35发冲锋枪弹匣。在战场上,每个志愿军战士都会配备木柄式手榴弹,同时还会配备专门用来装载手榴弹的50式...
胜利!_广州日报大洋网
98岁抗战老兵何值:军毯为幕以剧为枪,唤醒民众投身抗战 81年前,受母亲进步思想影响,何值毅然投身抗日救亡洪流。从决心参加革命那天起,她就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担任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东江流动剧团的政治服务员期间,她运用文艺武器,深入敌后宣传动员群众。离休后,她致力于东江纵队历史的研究和挖掘工作。 2025-09-01...
86岁志愿军老战士追忆军旅生涯,战场上获赠的半条军毯保留至今
”在位于西翠路军休所的家中,今年86岁的志愿军老战士顾志锦讲起当年的经历。当年在战场上获赠的半条军毯顾志锦保留至今。每当披起半条军毯,老人就仿佛回到了战斗的岁月。顾志锦16岁入伍,1950年11月20日随部队从吉林临江入朝参战。“我们的士气很高,参加志愿军感到非常光荣。为了隐蔽,我们都是夜间行军。一路上...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父亲的军毯马宇龙 ①十天了,孙瑞斌的老...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件展品,是一张承载着深厚军民鱼水情的军毯。它的背后,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解放战争时期,一位名叫孙士田的老民兵,在黄河边执行任务时遭遇严严寒,就在他几乎失去知觉时,一位解放军战士将他救起,并用这条军毯为他驱寒。这条军毯,不仅是孙士田老人的救命之物,更是那段艰苦...
志愿军战士的24种单兵装备,让我们向曾经“最可爱的人们”致敬
大家都经常听老一辈的人讲,当年的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非常艰苦,在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仅要面对武器装备比自己领先数倍的敌人,在入冬后,还要面对将近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就即使是这样,那也以强大的意志力,百折不挠,令敌人畏惧的精神,最终赢得胜利。那志愿军战士在当年的单兵装备情况都如何呢?下面...
见证战友情深的军毯-机关刊-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
许映泉的背包中有全连人员的花名册,对他来说,就算丢掉性命也决不能让花名册受损,于是,他拿出自己的军毯,将花名册包了个严严实实。敌人增援不断,子弹像雨点般洒落在战士们身上。看着战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许映泉强忍悲痛,举起轻机枪拼命向敌人扫射。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牺牲的同志报仇,带领部队突出重围。
新四军老战士后人捐赠彭雪枫用过的军毯:祖孙三代已珍藏76年...
那时,彭雪枫时常到刘金友所在的4师11旅召开军事会议、为干部士兵讲课,偶尔也会住上一段时间。作为旅部机关的后勤管理人员,刘金友负责过彭师长的饮食起居等工作。“听(刘保国)老先生讲,当年彭师长吃过他父亲做的豆腐,聊过家常”。张继红介绍,这条军毯就是当年彭师长在11旅用过的,由刘保国的父亲保管,后来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推独轮车的少年徐 鲁 ①漆黑的夜晚,队伍...
答案:(1)①柱子和家人跟着支前队伍赶路 ②爷爷和几位乡亲在敌人的轰炸中牺牲 ③长江边 ④军装、小马枪(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营造了宁静美好的氛围,与战争背景形成对比,凸显和平的珍贵;也为下文支前队伍和解放军队伍在小树林里被敌机轰炸埋下了伏笔。(3)A句。分析:A句更符合小战士的形象。“那可不”表达了...
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特别报道:第七条军毯
“一方面,如果有可能就继续寻找,另一方面也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样一段故事。”宫绍山至今记得接过王秀臣捐赠的军毯那刻,他感受到了群众对志愿军战士的真挚情感。现在,这条军毯陈列在抗美援朝纪念馆1层的展厅里,在宫绍山眼中,这种浓缩着军民情谊的文物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条军毯,又...
军毯“穿”在树上?一张老照片,再现渡江战役中的军民鱼水情_荔枝网...
荔枝新闻讯70年前,时任新华社摄影记者的邹健东,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解放南京的全过程。一张张珍贵的纪实照片,如今已成为历史名作。其中有一张鲜为人知的老照片《“穿”军毯的树》,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却因为一名战士的细心举动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这名战士是谁,他做了什么呢?
盐山县九旬抗美援朝老战士捐赠珍藏70年的战利品_河北新闻网
可我老了,不留了,也讲不动了,把军毯捐给国家吧。“希望让更多人看到,教育更多人。告诉年轻人,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好好工作,为国家多做贡献。” 70年过去了,这条军毯弥漫的弹药焦味早已散尽,但是老人和那些保家卫国志愿军战士的生命轨迹,如绚烂绽放的时代符号,早已薪火相传,铸成永恒。
89师为何在长津湖之战中冻伤最少?老战士回忆:政委有远见
对于志愿军战士们来说,羊毛军毯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它质地柔软轻便,而且保暖性能优秀,是防冻的最佳物资。只不过,从美军那里截获的羊毛军毯只有3000条,这显然也不够一万多名官兵分配,王直再度发挥了他的机智,他下令,将羊毛毯全部剪成四五个小块,然后每名战士都能分到两块毛毯。王直断定,虽然这些小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