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我们的种子选手,等待明年的诺奖传奇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
利迪娅·若热的创作生涯已持续近40年,斩获多项重磅大奖,包括欧洲年度作家、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拉丁语联盟国际奖、西葡艺术文化奖、FIL罗曼语文学奖、葡萄牙作家协会编年史和文学散文大奖、美第奇外国文学奖等,在文坛享有极高声誉,尤其在76岁高龄出版的长篇小说《怜悯》依然能创造新的写作高峰,显示了作家坚韧、顽强、奇迹般的创造力。文景曾出
“数”说诺奖:10年后日本堪忧 25岁获奖者拼爹-新华网
这位最年轻的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获奖者是时年25岁的英国物理学家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他不是一个人获奖,而是“上阵父子兵“,与父亲威廉·亨利·布拉格同获此奖,父子二人1915年因对X射线晶体结构的研究获得当年的物理学奖。 原来,小布拉格年纪轻轻就能站上诺奖领奖台,也是靠“拼爹”。别人25岁可能还在苦苦攻读博士...
诺贝尔奖(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命名的奖项) - 百度百科
2007年10月10日,2007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公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为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而幸运获奖。巧合的是,当天正好是埃特尔71岁生日。等待55年 1911年,裴顿·劳斯公布了肿瘤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是他等了55年直到85岁时获得196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居里家族 玛丽·居里,1903年物理...
时间的重量——那些等待加冕的“无冕之王” | 2025诺奖前瞻:从世纪遗珠到...
必要的时间延迟:从发现到获奖,平均需要数十年。这既是验证科学结论稳健性的需要,也是等待其临床应用价值充分显现的过程。 必须强调的是,所有评估均基于历史模式与当前趋势的推测,而非确定性预测。诺贝尔奖的最终决策深不可测,这正是其每年吸引全球目光的魅力所在。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10月6日的电话响彻谁家,这些“...
诺贝尔奖爆冷背后,有这4个趋势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2008年,两人共同获得拉斯克基础医学奖,这一奖项被称为“诺奖风向标”。哈佛大学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个错误,于是重新邀请安布罗斯回到哈佛继续研究。安布罗斯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并选择了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做研究。 从哈佛大学混不下去,到32年后拿到了诺奖。安布罗斯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哈佛:“我等了32年,就是想等...
10位被遗忘的科学家:改变世界却未获认可
直到近年,学术机构和科学组织才开始公开认可她的贡献。2024年,诺贝尔奖档案馆通过特别展览,凸显了她被忽视的遗产。如今核能与核医学持续影响世界,迈特纳的故事仍警示我们:改变世界的科学成果,其荣誉很容易被错置。爱丽丝·鲍尔:麻风病治愈方案背后的“无名医者”试想你研发出绝症疗法,成果却被他人冠名。这就是...
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 百度百科
李政道、杨振宁等获诺贝尔奖就是证明。由此可见,之所以“境内为枳,过海为橘”,主要原因是国内的科学土壤与科学环境。杨李获奖时国籍 1957年10月31日,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们均持有“中国护照”(准确地说是 “中华民国护照”),因此成为历史上首次站上诺贝尔奖领奖台的中国人。在诺贝尔...
从坚守寂寞到诺奖加冕️_卡塔林·考里科_研究_种子
🏆当卡塔林·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共同获得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很多人说,考里科是这一届诺奖得主中最为励志的。考里科也是继屠呦呦之后,120多年来第13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女科学家。 🧩1955年,考里科出生在一个匈牙利小镇,父亲是屠夫,她常常在家里的肉铺帮忙,从父亲的“解剖”工作中第一次...
苦等30年!诺奖为何越来越“迟到”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诺贝尔奖的滞后期越来越长?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社会科学家Yian Yin看来,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科学突破的总数每年都在增加,一些研究像“睡美人”,重要性可能在几年或几十年后才被意识到。 此外,还有可能是由于能够改变所在领域范式的颠覆性...
迟到18 年的诺奖?长达 7 年无人信,该领域还被质疑「造假重灾区」
昨天,202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科学家 Victor Ambros(维克托·安布罗斯)和 Gary Ruvkun(加里·鲁夫昆),以表彰他们「发现 microRNA 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图源:诺贝尔奖官网 如今,在 PubMed 上搜索 microRNA 这...
37岁获诺奖、遭受10年学术不端争议,逆转录酶发现者大卫·巴尔的摩...
直至2019年,巴尔的摩将实验室交由年轻人接管,表示:我从事科研工作60年了,是时候把这个领域交给年轻人了。纵观他的整条科研历程,大卫·巴尔的摩在免疫学、病毒学、癌症研究、生物技术等领域都做出过重要贡献,研究深刻影响了国际科学。除了1975年的诺贝尔奖,他还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99年)、美国国家
诺奖有“玄学”?有人出成果第二年就拿到了,也有人等了55年 - 文汇报
科学家们做出获奖工作时的年龄以及获奖前的等待时间,与他们所在的研究领域有关。多少岁才能拿诺奖?1895年11月27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签订遗嘱,捐献他的大部分财产设立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奖。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设立经济学奖以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从1901年到2018年,诺贝尔奖共...
...弗莱明在发现青霉素17年后,与另两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③④:通常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会严谨地对研究成果进行验证,部分研究成果有时甚至需要经过数十年的评估,才能确定研究价值,这也是诺贝尔奖能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评委会这样做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
被遗忘的人类恩人:拯救10亿人的西方袁隆平,在田里得知获诺奖
直到墨西哥各大媒体报纸报道此事,博洛格才肯相信这个消息。 12月10日,诺贝尔奖讲座会上,博洛格并不觉得自己做出了卓越贡献,而是把功劳分给研究团队。他后来表示''1970年诺贝尔奖指定给我的原因,是为了表彰我对绿色革命的贡献。事实上,组委会是选择出一个人代表农业和粮食的重要作用,我只是恰好出现在那一个位置而已。
从不被认可到摘得诺奖,他们守得云开见月明
10月7日,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举行的诺贝尔大会决定将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Victor Ambros)和加里·鲁夫坎(Gary Ruvkun),以表彰他们发现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众望所归,实至名归。”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多位专家表示,“他们发现了‘...
揭秘今年首个诺奖得主的传奇人生:如何从少有人关注到学界巅峰?
可以说,这两位学者在获得拉斯克奖和霍维兹奖后十五六年还能拿诺贝尔奖,是较小概率事件。今年,安布罗斯71岁,鲁夫昆72岁。但恰恰,今天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在奇迹背后,是两位科学家跌宕曲折的科研生涯。安布罗斯在麻省理工学院 (MIT)进行了6年的博士后研究才获聘为哈佛大学首席研究员,在哈佛大学任教期间做出了如今...
被冷落7年 他们终于拿到了诺贝尔奖
2024年10月7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 Victor Ambros 和 Gary Ruvkun,以表彰他们在发现微小 RNA(microRNA)及其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这项突破性发现揭示了生命调控的一个全新维度,对我们理解生命过程具有深远影响。
诺贝尔奖提名导师留他在美深造,他却弃医回国!杨雅生的30年种业路
诺贝尔奖提名导师留他在美深造,他却弃医回国!杨雅生的30年种业路 见到杨雅生,会惊讶于他的精气神,很难和60岁联系在一起。 满怀热忱,杨雅生依旧奋进在种业一线,在创世纪种业任职副董事长,在亚太种子协会任职执委,还是中国种子协会常务理事、深圳市种子同业商会会长、广东省第十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身兼数...
致敬2024年两位诺奖得主:甘坐“冷板凳”,一朝诺奖天下知_风闻
10月7日北京时间,202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揭晓,奖项授予维克多·安布罗斯(Victor Ambros)和加里·鲁弗肯(Gary Ruvkun)两位学者,他们因发现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而获奖。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