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交谈中毛主席发问:“万寿无疆”科学吗...
1973年,当时已经51岁的杨振宁受到了已年近80岁的毛主席的接见。 杨振宁非常激动,他一直想着要去见一见毛主席,但是,由于主席当时年事已高,已经基本不见客。而自己的工作也非常繁忙,实在没有时间。这一次,杨振宁终于可以见到自己一直敬仰的主席。 7月17日,杨振宁来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室。见到毛主席之后,杨振宁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周
1973年杨振宁面见毛主席,临别一句话引主席大笑,主席:这不科学...
二人越聊越投机,毛主席像跟久别的朋友谈话一样,告诉杨振宁: “我年轻的时候对科学很有兴趣,想做个科学家,可惜后来没能做成。你现在做的自然科学对世界很有贡献,比我对世界的贡献更大,我要感谢你。” 也许正是因为心中对科学知识的崇尚,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自己儿时梦想的怀缅,毛主席才一定要来会见这位为人类...
周培源: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是科学的旗帜 ——忆毛主席的两次谈话_社史资料...
毛主席与杨振宁博士讨论了宇宙守恒和不守恒问题,赞扬他说:你是物理学家,你对物理学有贡献。你对世界是有贡献的。毛主席对我在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综合大学组座谈会上关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发言,也予以关注,说:你的发言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杨振宁博士说:我看到《光明日报》上的文章。这就是我在1972年10月发表...
科学巨擘的世纪回望,一文解读杨振宁的百年人生密码
3、杨振宁回忆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谈话内容 1973年7月, 杨振宁在第四次来华访问期间,向接待人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请求——拜会毛泽东主席。7月17日,在周恩来总理和周培源的陪同下,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书房会见了杨振宁。杨振宁说:“毛主席的兴趣非常广泛,那次一个半钟头的见面,从哲学到物理学,到怎么样做研究...
【中国新闻周刊】杨振宁忆1970年代6次回国,与毛泽东谈基本粒子...
与毛泽东论基本粒子 1973年,杨振宁两次访华。 5月,父亲杨武之去世,他临时回国,参加了葬礼。7月12日,他再次按原定计划访华。这次,夫人杜致礼同行。这是她1947年赴美留学后第一次回国,也是第一次见到父亲杜聿明。前几次,因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她没能随杨振宁一同归国。
杨振宁逝世!当年回国后,他很快便来到湖南 - 教科卫要闻 - 新湖南
1973年7月19日,杨振宁在湖南省外事部门领导的陪同下从北京来到韶山,参观了毛主席旧居,并和大家合影留念。 这次来韶山,缘于2天前在中南海和毛主席的见面。 见面是杨振宁主动提出的。当时毛主席已80岁高龄,身体很不好,基本不见客了。杨振宁没抱太大希望,但没想到,他突然接到了一个通知:毛主席要在自己的书房接见...
科学巨擘杨振宁 - 教育 - 中工网
1973年,杨振宁见到了毛泽东主席。一个半小时,毛主席和他谈了许多与科学有关的哲学问题。临别时,毛主席说,“杨振宁能够对人类科学有所贡献,他很高兴。”毛主席会见华裔科学家,这是第一次。 “杨先生是牢记根本的一个人,他常常谈起在中国生活学习的那些日子,对于抗日战争期间流离失所的情景记得非常清楚。多年来和...
宇称不守恒理论在中国的曲折遭遇_私家历史_澎湃新闻-The Paper
突破发生在1973年。1973年7月,杨振宁第四次回国,他之前提出的拜见毛泽东的愿望得以实现。在7月17日毛泽东接见杨振宁的交谈中,毛泽东“不仅询问了宇称的守恒、非守恒问题,而且问到了光子的性质和质子的可分与不可分性”。“主席说,宇称也可以是守恒,也可以说是不守恒,对么?这显示他在这方面有很正确的看法。”从这...
杨振宁百岁生日演讲,提到了这位最亲近的朋友 - 澎湃在线
“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访问中国的第一人,也是架设起中美之间科学家友谊和交流桥梁的第一人。光是这方面的贡献,杨振宁的成就就是无人能及的。” ——周培源(著名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 1973年7月17日,毛泽东在他那有名的书房里接见了杨振宁。左起:周恩来、周培源、毛泽东、杨振宁。(...
周培源与毛泽东、周恩来、杨振宁交往剪影_社史资料_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
1973年7月17日,周培源(左二)陪同毛泽东、周恩来接见杨振宁(右一) 1962年,周恩来向周培源(右一)、钱三强敬酒。 1992年6月,杨振宁在周培源90寿宴酒会致辞 在九三学社历史陈列馆有一幅历史照片,记录了1973年7月周培源陪同毛泽东、周恩来接见杨振宁的场景。在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背后,蕴藏着一系列意味深长的故事。
...毛主席向李政道叹息:恨我没有时间了,不能研究自然科学_杨振宁...
老覃在前段时间写了《1973年,毛主席见到杨振宁,说:你还很年轻,还可以做更大的贡献》一文,讲的是伟大的科学家杨振宁于1973年7月17日下午由他的恩师周培源作陪,到中南海见到了毛主席。 那一天,宾主相谈甚欢。 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堪与比肩爱因斯坦,但他绝不是人们刻板印象里的“理科男”。他其实是个全才,文、理科都学得很好,只是理科
1973年,杨振宁做客中南海,事后他回忆:毛主席的物理造诣非常深...
1973年7月17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会见了杨振宁,周恩来、周培源陪同会见,他们一共谈了一个半小时。 聊天时,杨振宁提到了当时物理界一个很有意义的结论:即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叫“虚子”,任何物质都是由若干虚子组成的,虚子是不能再分割的最小单位,即有即无,飘忽不定,甚至可以用“从无中来,又到无中...
科学家中的科学家,杨振宁影响了什么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1973年,杨振宁在中南海见到了毛泽东。他回忆,毛泽东说,“我年轻的时候也希望在科学上能够有所贡献”。 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刚刚解冻,杨振宁回国访问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帮助中国重回世界科学舞台。在1971年之后的更多次回国访问中,杨振宁明确提出中国应该重视基础研究,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促进了中国后来恢复对基础研究...
巨星陨落!诺奖得主杨振宁逝世,这个月刚过103岁生日
50余年前,中美关系尚未解冻。当年陪同毛主席和周总理会见杨振宁的周培源院士曾经说过:“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访问中国的第一人,也是架设起中美之间科学家友谊和交流桥梁的第一人。”“杨振宁先生这样做,其实是承担了相当大的风险。美国中央情报局多次找他麻烦,但他并没有因此停止对中国的正面宣传。”中国科学院...
杨振宁破冰之旅:1971年率先回国,受周恩来接见近5小时_能见度_澎湃新...
1973年7月17日,毛泽东会见杨振宁,7月1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对此次会见进行了报道。 1985年6月,杨振宁到医院看望病中的邓稼先。 杨振宁回到美国后,曾先后四次公开发表演讲,介绍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为推动中美两国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做出了贡献。当年8月他在康奈尔大学的物理会议上、9月在他任教的纽约州立大学,他...
散文丨陪杨振宁先生参观韶山 - 新湖南
散文丨陪杨振宁先生参观韶山 文丨马明喜 昨晚看《新闻联播》,教育部负责同志9月22日到清华大学看望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赠送花篮并转达对他百岁生日的祝福。看到这条新闻,不由得想起这位百岁老人45年前参观韶山时的一段往事……那是1973年7月17日,毛主席和周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第一次回国的...
杨振宁与杜聿明北京相见的曲折故事--青岛新闻网
毛主席接见杨振宁 1973年夏天,杨振宁和杜致礼第四次回国探亲,这次回国,杨振宁向中央提出要拜见毛主席,很快,杨振宁就接到通知,主席要接见他。7月17日下午,毛主席亲切接见了杨振宁,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就播送了这则消息。毛主席会见美籍科学家,在新中国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红墙女作家”推新作《毛泽东真情实录》,撰文回顾创作之路_翻书党...
也是因为这张照片,孕育了一个文学青年对探索领袖的好奇心,引出无数问号与思考,对领袖晚年岁月有了另外一种感触。这也是我后来答应为杜老写一本自传体作品的初心。那本书就是1991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红墙里的瞬间》。 杜修贤拍摄的毛泽东。1973年,在中南海会见物理学家杨振宁。
这50年,杨振宁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途
“那个访问是我人生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段,因为使得我对于新中国第一次有了一点认识,而这个认识对于以后50年我的人生轨迹有了非常大的影响。”9月22日,杨振宁在自己农历百岁生日时感慨不已。 50年前,中美关系尚未解冻。当年陪同毛主席和周总理会见杨振宁的周培源院士曾经说过:“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访问中国的第一人...
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事件 - 百度百科
1947年夏天,他和杨振宁、凌宁开着这辆车去西部旅行。除了在大峡谷遇险的故事外,书中披露,李政道还说起一个有趣的细节:出发前,杨振宁提议三人按比例出钱,把那部车子买下来,回来后再由李政道一人出钱买下车子。杨振宁的这个提议究竟意味着什么,后来李政道才琢磨过味来。他对杨振宁的精于算计颇有感触。密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