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14岁不再是“免罪金牌”
昨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14至16周岁未成年人若一年内两次违法,便可予以拘留;14至18周岁未成年人初次违法但情节恶劣的,同样要受到法律制裁。自2026年元旦起,这部新法将撕下某些“小恶魔”身上那无形的免罚“护身符”。1 血色童年:邯郸案背后的霸凌深渊 小光的世界在2024年3
“未成年”不再是免罪金牌
针对类似问题,在2025年修正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若未成年人违法情节严重,即使未满16周岁,或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者出现“一年内二次以上违法”的情况,将依法执行行政拘留,未成年人触犯法律不再具有“免拘牌”。这是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最引人瞩目的改革之一,其调整了对未成年人的处罚规定,不再...
明年起,14岁未成年人违法或被拘留,未成年违法不再是免死金牌
以往,根据2005年制定的治安管理处罚法,14至16周岁以及16至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未成年人,一律不执行行政拘留。出发点是给予未成年人更多改过自新的机会,体现特殊保护。但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部分未成年人钻法律空子,多次实施盗窃、斗殴等违法行为 ,反正知道不会被执行拘留,便肆无忌惮。就在去年,某地15岁...
未成年不再是“免罚金牌”
未成年不再是“免罚金牌”【来源:陕西日报】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的特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按照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原则,对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相关规定作了进一步完善。新法打破“未成年人违法不拘留”的惯例。对于14周岁至16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一年内二次以上违...
未成年不是“免罪金牌” 结伙盗窃终获刑
未成年人不是“免罪金牌”,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从轻处罚的目的并非纵容,而是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但从轻不等于免责,一旦触碰法律红线,不仅要面临刑事处罚,还可能留下终身无法抹去的违法犯罪记录,影响未来升学、参军、就业等人生重要选择。因此,家长应以身作则,加强法治教育与品德...
“未成年”不再是免罪金牌!5名侮辱同龄少女未成年人全部获刑
这个案子的判决对于打击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让“未成年”不再成为免罪或脱罪的依据。然而,这起案件本身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第一,案件的发生时间是凌晨,无论是五个被告人还是被害人肖某都是未成年人,家长怎么能放任孩子在这个时间点外出?就算是在暑假期间,也不应该没有监护吧?第二,作为...
【小丁漫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真的不用负责吗?
未成年不是违法犯罪的免责金牌,只要触碰到法律的红线,无论是否成年,都会得到相应的处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只要年满十六周岁,无论犯什么罪都要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犯抢劫等八种犯罪要负刑事责任;年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符合特定情形,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也要负刑事责任。对因不满法定...
重拳出击!新规打破“未成年”免罪金牌,校园欺凌终于要结束了?
法律亮剑!新规打破“未成年”免罪金牌,校园欺凌要凉凉了?前言:当“他还是个孩子”成了挡箭牌“我家孩子才14岁,打人怎么了?”这句话您听着耳熟吗?过去这些年,类似的论调让不少校园欺凌事件最终不了了之。可就在昨天,全国人大常委会一锤定音——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正式通过,明年元旦起,那些把年龄...
是不是未成年人犯法就相当于得了免死金牌
未成年人犯法并不等同于获得免死金牌。这一观点需要明确并详细解释。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未成年人在犯罪时,因其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其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其刑事责任能力有别于成年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可以完全免责。 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
郑州人民公园暴力事件:未成年人犯罪不是免罚金牌
网络-治安-教育”三位一体的防控网,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 结语:守护公平正义,需法律与社会合力 “未成年不是免罪金牌!”这起案件再次印证:正义不会因年龄打折扣。无论是刑事严惩、经济追责还是矫治教育,都是社会对暴力零容忍的坚定表态。当法律利剑与社会共治形成合力,城市的夜晚才能真正回归安宁。
中学生辱骂同学被判道歉赔 6000 元!未成年人≠免罪金牌
连云港市法院经审理认定,六名被告通过群组系统性实施侮辱行为,已构成名誉权侵害。法院判决被告须在 15 日内提交经法院审核的书面道歉信,若逾期将承担媒体公告费用;同时赔偿小文维权开支 6000 元,由监护人承担连带责任。网友热议 支持判决派:许多网友对法院的判决表示支持,认为 “未成年人≠免罪金牌”,微信群不是法外之地,
“未成年”不再是犯罪者的免罪金牌!
其实,可以明显看到,这些年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多,部分案件手段之残忍令人心惊胆寒,但这些罪犯无论所犯何罪,皆因顶着“未成年”这块免罪金牌而得以完美脱罪,没有受到任何实质性的惩罚,令人愤慨之余,更多的是无奈,以及父母对于如何保护和教育自己孩子的思考。前不久,最高检已明确表态,对未成年人实施的...
14岁违法可拘留!新治安管理处罚法终结“免罪金牌”时代
2025年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打破施行近二十年的“未成年人违法不拘留”刚性规则。新法将于2026年元旦实施,首次明文规定:1. 14至16周岁少年一年内二次以上违法,可执行拘留 2. 14-18周岁初次违法但情节恶劣者,同样可拘留 这一调整直指现实痛点——最高法数据显示...
未成年不是免“罪”金牌 宽严相济确保司法公正
未成年人是司法保护的重点对象,对涉罪未成年人,法律设置了诸多保护条款,但这种保护并不是没有底线,未成年人的身份也不是“免罪金牌”。纳雍县检察院未成年人办案团队始终坚持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坚持宽容不纵容,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准确把握和判断犯罪行为...
刑事责任年龄划分,未成年人并非免罪金牌
刑事责任年龄划分,未成年人并非免罪金牌! 我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完全无刑事责任阶段(0~12岁):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对其所有不法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并不意味着免除行政和民事责任。 相对有刑事责任阶段一(12~14岁):已满12周岁但不满14周岁的人,若故意杀人、...
年少不是未成年人的“免罪金牌”
第二,2023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9.7万人,其中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约1万人。这是检察机关用司法办案向社会传达出一种立场:年少不是未成年人的“免罪金牌”。同样也是在2023年,最高检两次召开检察委员会会议,提出对未成年人犯罪情节恶劣、符合追诉条件的,该追究刑事责任的应予核准,依法追究...
最高检核准追诉!低龄不是恶性犯罪的“免罪金牌”
低龄不是恶性犯罪的“免罪金牌”4月8日,据河北省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消息,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河北邯郸初中生被杀案”中3名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依法作出核准追诉决定。如何看待这起核准追诉案?核准与不核准之间,有着怎样的法律考量?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
大同通报未成年人霸凌调查结果,年龄不应成为免罪金牌
“身份不是免罪金牌,年龄也不能是免罪金牌” 。未成年人保护法到底是保护未成年人?还是保护未成年人犯罪分子?山西大同一小学家长发帖称,自己四年级儿子在校长达1年半时间里,被同班同宿舍的同学极端侮辱。家长曝光的内容,触目惊心,令人发指。10岁孩子,遭到了殴打、强迫舔对方生殖器、肛门等恶劣行为,甚至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