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双音之谜:先秦音律超前欧洲千年?现代测音数据揭秘
纽约大学教授麦克伦盛赞曾侯乙编钟为 “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因其不仅在音律上领先欧洲千年,更在铸造技术上达到了当时的巅峰。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出土的早期编钟表明,“一钟双音” 技术早在西周早期便已成熟,而曾侯乙编钟将这一技术推向了极致。这种跨越数百年的技术传承,展现了中华文明对完美的执着追求。六...
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迹”——曾侯乙编钟
而曾侯乙编钟体就是合瓦形钟体,两侧有棱。而棱是两片瓦状的连接部,是钟体刚性最大的部分,钟体震动时要使棱部进入振动状态需要更大的能量,因此编钟发声时。棱能对钟声起阻尼作用,加速钟声的衰减。而且敲击同一编钟的不同部位时,因为棱的阻尼作用不同,其振动模式有很大变化。这样,就给一钟双音提供了可...
曾侯乙编钟:历史的回声与文化的传承
第二次是在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之际,编钟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奏响,令各国驻华使节赞叹不已。第三次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编钟敲响了《交响曲1997—天,地,人》,展现了泱泱大国的气度。曾侯乙编钟不仅是音乐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次的奏响,都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文化的传承。0 0 ...
2400多年前的天籁之音——曾侯乙编钟
而它腹部的那幅漆画,画中乐人们正在敲击着乐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国宝曾侯乙编钟,考古人员用墓葬的长棍,按照图示样子再次敲击,沉睡千年后的曾侯乙编钟,终于发出了震惊世界的天籁之音。在中国湖北省博物馆20多万件的馆藏中,曾侯乙编钟位列镇馆之宝,当之无愧,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最庞大的青铜乐器。更...
曾侯乙编钟双音之谜:先秦音律超前欧洲千年?现代测音数据揭秘
曾侯乙编钟上镌刻的3755个字符,以错金工艺呈现,堪称是先秦时期乐律知识的宝典。这些字符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编钟的钟体、横梁以及悬挂部件之上,其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编钟的序号标记、历史事件的记录、音符的标识,以及深入的乐律学理论探讨。钟身上镌刻的铭文采用了繁复的花体篆书,大部分经由错金工艺点缀,诸如“羽调...
探一探“曾侯乙编钟”的前世今生
曾有考古学家称:无外乎两件,一是秦始皇兵马俑,再者就是曾侯乙编钟。 一、“曾侯乙编钟”的前世今生 1、江汉诸姬尽灭于楚,唯曾独存 “曾侯乙编钟”铸造于战国早期的随国(今随州地界),也可以说是曾国。距今2400余年,全套编钟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上层为钮钟,共...
2400多年前的编钟与改革开放美妙共振 - 中国江苏网
2018年4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进行非正式会晤,并共同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被称为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曾侯乙编钟见证了两个伟大国家的携手。1978年5月,深埋于地下2400余年的曾侯乙编钟在湖北随州擂鼓墩重见天日,震惊中外。因为有了1978年的“巧遇”,便注定与中国改革开放“同行”...
曾侯乙墓考古:曾侯乙编钟奏响中华文明悦耳之音 - 中国日报网
在悠久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来自“孔子时代”的音乐曾侯乙编钟历经两千多年经久不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文明再发现进程中,曾侯乙墓考古发现这个中国“国家宝藏”不断为人类谱写共同的“世界记忆”。 发现:震惊世界的礼乐场景 1977年9月,一支部队在随州擂鼓墩平整山头、兴建厂房时,偶然发现这座战国早期大型墓葬。1978...
守护国宝古乐!曾侯乙编钟在数字世界中被“敲响”
历经2400余年,青铜编钟依然清脆悦耳,震撼人心!近日,在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传统器乐数字化”项目完成对曾侯乙编钟1:1复制件的音源采集,“古代乐器之王”在数字世界中被“敲响”,音源有望永久保存。据了解, “传统器乐数字化”项目是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守护国宝古乐!曾侯乙编钟在数字世界中被“敲响”
历经2400余年,青铜编钟依然清脆悦耳,震撼人心!近日,在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传统器乐数字化”项目完成对曾侯乙编钟1:1复制件的音源采集,“古代乐器之王”在数字世界中被“敲响”,音源有望永久保存。据了解, “传统器乐数字化”项目是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来自2400年前的声音,修复后的曾侯乙编钟,首次敲响的哪首乐曲?
可是,编钟不像兵马俑或其它观赏性文物,只要外形复制得惟妙惟肖就算成功,检验编钟的标准,还要看能否成功演奏出音符。随后,由六家单位联合组成的“曾侯乙编钟复制研究组”,承担了复制编钟的重任。经过几年的反复实验和不懈努力,1984年,曾侯乙编钟全面复制成功,从此,来自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声音,在全世界发出余音...
2400多岁的“神器”频频“出圈”
”千百年前,伴随着祭祀、宴飨和庆典的举行,井然有序的礼节规程中,多少次,曾侯乙编钟在大殿上鸣响华美乐章。精彩绝伦、鸿篇巨制的背后,是华夏文明的系脉拓伸。可以说,礼乐文明的绵延传承,任何时候都绕不过编钟。1978年8月1日建军节,曾侯乙编钟成功奏响了《东方红》;1997年香港回归庆典上,一首《交响曲1997...
曾侯乙墓编钟: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曾侯乙墓编钟,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其独特之处令人叹为观止。全套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钟架上,形状如同曲尺。这套编钟的完整性在考古史上极为罕见,出土时绝大多数编钟仍悬挂于编钟架上,这在考古发掘中是前所未有的。其次,曾侯乙墓编钟的数量之多也是空前的。此前出土编钟最多的墓葬是河...
几代人接力,让沉睡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活起来”
经过清理检测,曾侯乙编钟共有64件,被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全套编钟总重量2567公斤。这些编钟出土后很快就被修复并架了起来。编钟还能敲响吗?会发出怎样的声音?怎么个敲击法?是单纯的礼器还是乐器?编钟上的铭文讲的是什么?当时,全国各地青铜器、古文字、音乐等方面的专家都来了,所有实物和文字资料都...
遍访36件海内外现存大晟钟,为宋代编钟文化“定调”
“大晟钟以其高雅的艺术品质与大雅的艺术追求,穿越近千年,呈现出宋代编钟文化的历史嬗变及其艺术魅力。”以大晟钟为研究突破口 从曾侯乙编钟出土时起,李幼平便开始关注并学习音乐学家黄翔鹏的研究成果。黄翔鹏在唐宋遗音曲调考证工作中,一直将历代黄钟标准音高研究,作为其中心环节之一予以重视与思考,并于1989年明确...
文博日历丨听!这是来自2400年前的回响
它在教科书中频频露面 跨界语文书、历史书、音乐书 听!这叮叮当当的乐音 是千年前的回响 为你讲述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点击感受2400年前的钟声 这套编钟拥有5个“最”!连架子都精美 编钟,由大小渐次的青铜钟 相编而成的打击乐器 在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百多套先秦编钟里 战国早期的曾侯乙编钟 占有5个“最...
战国曾侯乙编钟:揭示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的巅峰
战国曾侯乙编钟,这套大型礼乐重器,属于战国早期曾国国君,被誉为国家一级文物。它于1978年在湖北随县(现随州)的擂鼓墩曾侯乙墓中惊艳出土,如今珍藏在湖北省博物馆,成为该馆的璀璨“镇馆之宝”。曾侯乙,作为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亦称随国)的国君,其名姬姓、南宫氏,名乙,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475年至公元...
郭安廷散文:我看曾侯乙编钟
十月份去武汉出差的时候,得闲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终于见到了国家一级文物曾侯乙编钟。编钟是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象征,而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就是1978年于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发掘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
历史上的1月9日:湖北博物馆镇店之宝:“曾侯乙”编钟复制成功
湖北博物馆镇店之宝:“曾侯乙”编钟复制成功 1983年1月9日,我国战国早期诸侯宫廷乐器——曾侯乙墓大型编钟复制成功。(湖北省博物馆编钟表演《东方红》,私人珍藏哦)1)曾侯乙编钟简介 1978年5月,在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中挖掘出了这套罕见的古乐器。编钟出土时分三层悬挂在钟架上,全长10米左右,上下3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