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桥,只有你们中国人造得出来……”
这座在荒岛沼泽上建立起来的大桥不仅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单箱单室箱梁结构大桥,还由于地形所限拐了一个将近90度的急转弯,在世界范围内也很少见。 中国施工方——中国交建二航局是通过什么技术来解决这个难题的呢? 上不了岛?那就专门建造一个码头 两年多以前,这里只有一片荒芜的海岛,和无尽的沼泽。 中国建设者们利用岛西侧的一片空隙地,
这就是“天工开物”!-新华网天津
京津冀协同创新在天开园加速推进 天开高教科创园 用自己的故事 向更多人诉说 这,就是天开园! 这,就是新时代的“天工开物”! 这,就是中国科创的澎湃缩影! 制片人:邵香云 杨丽 统筹:李鲲 许健 策划:冯娟 记者:郭方达 摄影:李然 天津市委网信办 新华社天津分社 新华网 联合出品...
...为何诞生在这座小城?——江西分宜谱写新时代《天工开物》,向...
日本科学史家三枝博音在《中国有代表性的技术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文中进一步阐释:“‘天工’是与人类行为对应的自然界的行为,而‘开物’则是根据人类生存的利益将自然界中所包藏的种种由人类加工出来。”“天工”指自然界的创造力量,“开物”指人类通过智慧和劳动,发现和利用自然界的资源,创造出各种物...
在“千年瓷都”续写新时代“天工开物”
5月下旬,由民进中央主办的开明文化论坛(2025·景德镇)在江西景德镇举行,本次论坛以“天工开物——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文化之力与技术之美,聚焦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如何互融共促展开了深入探讨。 作为古代科技与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天工开物(中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撰的综合性科技著作) - 百度百科
《天工开物》,原名《天工开物卷》,中国古代综合性科技著作,书名意为“巧模天工开创万物”,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撰,初刊于1637年,共18卷,与《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并称明末“四大科技名著”。《天工开物》约成书于崇祯九年(1636),是宋应星在任江西分宜教谕时,根据大量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
向世界开源中国技术——谈谈《天工开物》的“开物之学”
在知识来源上,《天工开物》基于本土经验,聆听工匠口述,亲往实地观察,《物理小识》则融合中国阴阳五行自然观与西方科学地圆说、光学理论等,以“光肥影瘦”,解释小孔成像,用“气”的聚散,解释物质变化,建构其综合性知识体系。 两者共同构成明末科学“经验—思辨”的双翼,相比之下,《天工开物》更贴近社会经济需求,...
成为中国丨江西新余天工开物城:匠心独运,经世致用__澎湃新闻-The...
匠心独运,经世致用。这个评价送给《天工开物》这本书以及它背后寄托的中国人重视实学的传统,毫不为过。10月6日,澎湃新闻国庆特别策划“成为中国”报道组来到《天工开物》诞生地江西新余,一起重新品读这本“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澎湃新闻记者 龙云杰 导播 柳彦 编辑 石轶君 顾亚敏 海报设计 周寰 合...
《天工开物》:中国古代科技的瑰宝与世界的桥梁
然而,这并未消磨他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在47岁那年,他放弃了仕途,转而投身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之中,并最终撰写出《天工开物》这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集大成之作。当时,他仅是一名分宜县的教育小吏,生活清贫,既无足够的资金购买所需参考书籍,又无合适的住所供朋友交流学术。尽管如此,他仍凭借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
天工开物·舟车 - 百度百科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
左宗棠:这新疆也太新了!【新天工开物】【4K】-PiggyZora-地理...
PiggyZora创建的收藏夹地理内容:左宗棠:这新疆也太新了!【新天工开物】【4K】,如果您对当前收藏夹内容感兴趣点击“收藏”可转入个人收藏夹方便浏览
持续擦亮天工开物“文化名片”_新余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_新余要闻
12月19日,“天工开万物,文化鼓‘赣’劲”天工开物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天工开物》诞生地——新余举行。 研讨会由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新余市委、市政府主办。会议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文化旅游企业负责人、社科界代表、天工开物文化爱好者等200余人齐聚一堂,深入探讨被誉为“中国17世纪
《天工开物》:一部造物文化的“大历史”
为何《天工开物》会在海外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在注释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曹小鸥看来,对于《天工开物》的关注,到目前为止主要集中在农业、工业与科技方面,事实上,贯穿全书的还有另外一条线索,即有关人类造物的记录和论述。作者认为,在《天工开物》身上,浓缩着中国中古到近代这一阶段可靠的物质文化历史。因...
云冈石窟与《天工开物》:中国古代科技与艺术的璀璨
宋应星,这位中国17世纪的杰出学者,以其所著的《天工开物》闻名,该书详细记录了各种工艺技术,展现了宋应星的学术追求和贡献。自幼便浸润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的宋应星,出生在一个士大夫家庭,他追求“新”与“异”,并热衷于走出书斋,亲身接触社会。正是这样的学术理念,成就了《天工开物》这部不朽的著作。▣ ...
天工开物·膏液 - 百度百科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现代视听+古代科技”,舞剧《天工开物》呈现中国气派-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11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一本奇书传四海,一部舞剧贯古今——“现代视听+古代科技”,舞剧<天工开物>呈现中国气派》的报道。 一本奇书,贯通古今;一部舞剧,如梦似幻。 上海售罄、北京售罄、杭州售罄、南昌售罄……近期在全国巡演的舞剧《天工开物》好评如潮,受到观众热捧。不少...
天工开物·乃服 - 百度百科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作品注释 (1)乃服:汉韩婴《韩外传》:“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梁周兴嗣《千字文》:“...
《天工开物》 曾令世界瞩目的中国技术
原标题:曾令世界瞩目的中国技术(中国典籍在海外) 《天工开物》日文全译本,日汉学家籔内清译,平凡社1969年版。 《天工开物》法文译本,法国汉学家儒莲译文合集《中华帝国工业之今夕》,2018年再版本。 《天工开物》第一个英文全译本,任兴都等翻译,196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
清朝封禁的《天工开物》究竟有多牛? - 知乎
然后按照这个原刻本,《天工开物》这本书才在中国又广为印行,重见天日。看了这样的事实,不知道大家...
天工开物(202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 - 百度百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究《天工开物》,八十年代出版了两本相关图书《天工开物新注研究》《宋应星思想研究及诗文注译》。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何丙郁先生在给他的信件中说:“宋应星《谈天序》说:所愿此简流传后世,敢求知己于目下哉。结果,他在三百多年后才有像您一位了解他的思想和学问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