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花光积蓄建抗战纪念馆 再现“毛子埠惨案”_央广网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只留存了屠杀规模1000人以上惨案的资料,毛子埠惨案难道就这么被抹杀了?”这时他有点急了,“纪念馆建成了,幸存者的口述材料有了,档案馆里却无史料可查,这怎么行? ”就在一筹莫展时,一个朋友告诉他,在老即墨县旧址的档案馆里,好像见过对这起惨案的描述。他马不停蹄地赶到那里,终于见到了记录这段历史的珍贵档案。 他
倾尽所有,传承初心!他自费建起抗战胜利纪念馆
参观者中,有烈士子女闻讯而来,他们红着眼圈、流着眼泪对梁茂祥再三道谢,“父亲籍籍无名,是您让更多人知道了他的故事”;许许多多的“90后”“00后”在这里上了一堂难忘的历史课,他们深感震撼,“如果不是梁爷爷,真不知道谁还会做这样的事情”“英雄铸就...
倾尽家产建“红色电影博物馆” 他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河北邯郸市丛台区四留固村村民 魏少先:一个人活着不能光为了钱,你得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我搞收藏,目的不是“藏”,也不是为了投资升值,而是把这些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利用红色影片宣传红色精神。 现在,上了年纪的魏少先精力不如从前了,他便想让儿子接过自己的接力棒。 魏少先儿子 魏行:我爸一做就是半辈子,真不...
...汉铁路工人破坏大队后人记(连载九) - 投稿专栏 - 抗日战争纪念网
二是因为日本右翼政府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不愿意向中国人民谢罪、道歉,所以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铭记这段历史,我决定举全部之力,自费建一个“抗战英烈纪念馆”和“日军侵华罪证展览馆”。我是一个农民,年轻时曾干过酱菜厂、做过蜡烛、卖过电动车,积蓄下的资金全部投入到建馆之中。平时我省吃俭用,但一到买展...
鸡西农民何兵伟自筹千万创建“抗日战争博物馆”
不忘历史 珍视和平 东北网鸡西7月22日讯 (鸡西新闻网记者 李万华 陈江) “我创办这样的博物馆,就是想让我们的后人,不要忘记历史,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走进何兵伟个人创建的博物馆,需要穿过还没有施工完毕的楼梯到达顶楼。在这里,我们看到已经初具规模的藏馆里,摆放着各种抗日战争时期的藏品,看着一件件侵华罪证...
一家四代五口人为国牺牲,后人自掏腰包、花30年建红色博物馆,感动...
作者:陈虹君来源:好妈好爸好孩子 湖北武汉有一座侏儒山战役博物馆,那是付卓和家人自筹资金建立的。每逢长假,付卓就会带女儿陈卓悦回武汉探亲。陈卓悦,这个脸上稚气满满的小姑娘只要一踏上武汉的土地,就想要去外公付建桥亲手创建的侏儒山战役博物馆。她要听外公讲述祖辈在动荡年代的英勇事迹,讲述博物馆中每一件...
题:饮水思源 不忘来路——承德一农民创建“承平宁抗日战争纪念馆”
院内矗立着“承平宁抗战纪念碑”,房门上方挂着“承平宁抗日战争纪念馆”牌匾,屋内展示着承平宁抗日根据地的英勇抗战事迹和日本侵华罪证。创建这座纪念馆的是承德县五道河乡建厂沟村农民李铜,10年来总投资31余万元,已接待参观者15万人(次)。 立碑:拿出所有积蓄...
淮安剃头匠自建纪念馆,开直播宣传家乡抗战史-现代快报网
“之前东北有一个抗战博物馆要把我的东西全部买过去布展,出了很高的价格,我没有舍得卖。我要用这些物品去教育下一代永远铭记历史、勿忘耻辱,要把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蒋乃平说。 但是,家里场地小,还潮湿,为防保护不当,村里和他商量着要在村委会帮他建个馆,这对蒋乃平来说是个好事,这样他的展品将能更...
纪实:冰柜天价雪糕,56岁农民工却活活热死原来人间疾苦并不相通
这世上仍有很多人,吃不起十块钱一支的雪糕。如果冰柜里只有十块钱以上的雪糕,他们可能这辈子就告别雪糕了。前不久和钟薛高一起上热搜的,还有一条新闻。西安一位56岁的建筑工人,辛苦一天收工回家,却在街头突然倒地。令人惋惜的是,经过一番抢救,他依旧没能见到家人的最后一面。而造成他死亡的原因,正是今年...
55岁农民自建抗日纪念馆 拒绝买卖要代代相传_手机中国山东网
河南汝州55岁农民王登科自建抗日纪念馆,虽然12年来陆续投入足足200万元,甚至不惜欠下外债,但他仍坚持免费开放,供各界人士参观、学习,深藏心中的历史责任感使他放弃富足生活的机会,在压力和质疑面前走得从容而坚定。9月15日,记者采访获悉,不少人提出想购买纪念馆,王登科都坚决地予以拒绝,他说,建这个纪念馆,就是为了...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可王石钧的妻子深知丈夫的品性,不愿去给丈夫“添麻烦”。最后,在乡亲们的劝说下,王石钧的妻子去找了丈夫,为难地开了口:“我能忍,孩子实在饿得忍不下去了……”出于人情,王石钧应该给孩子一碗粥喝,可是他最后还是摇了摇头,对妻子说:“家里的困难我知道,可救济粮只有一点儿,这粥咱能喝吗?”一根扁担,见证了王石钧煮粥济民,也
【抗战故事】一个抗日烈士孤儿追忆父亲的英勇事迹,痛斥日军劣迹
永远不能忘记 一个抗日烈士孤儿的记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是一名抗日烈士的孤儿,日本鬼子杀害了我的祖父,烧毁了我的家,抢光了我家的财物;母亲在战乱中病逝;父亲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使我不满...
致富不忘固“长城”_光明日报_光明网
河北省唐山市个体企业家常玉珍致富不忘报国拥军,自1995年以来,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兴建了功臣幸福院、军人度假村、国防教育展厅等公益设施。日前,她又作出惊人之举,对财产进行公证,声明自己的子女无权继承,并将所有产业无偿捐献给国家,用于赡养功臣和为军人服务。
这是父亲一辈子的荣耀--文化--人民网
1938年,日寇入侵沂蒙山区,21岁的父亲被抓去当了苦工,给敌人修筑碉楼和公路。他一天只允许吃一顿饭,被痛打和折磨却是家常便饭,一次搬运石块时由于动作慢了点,便横遭一顿毒打。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趁着敌人不备,侥幸脱逃。在路上,他亲眼看见日寇杀害了一名无辜村民,只是因为这位村民不肯带路。这一幕,深深震撼...
农民花光积蓄,自费建了一座纪念馆
当前设备不支持播放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70017001.199-c4e2efe891c9cf4d0661530a72d2c4a7 农民花光积蓄,自费建了一座纪念馆 2025-06-19 14:14 发布于陕西 2025-06-17 摄于河北承德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凡人繁星 粉丝7270|关注5 +关注 作者最新视频 播放中 农民花光积蓄,自费建了一座纪念馆 5分钟前 ...
“抗日之家”,全民抗战的缩影
一户“抗日之家”,满门忠勇志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特务团政委郑海亭之女、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郑闽江的家中,六人当八路,一门两烈士。 这是一个典型的“全民抗战”家族。郑闽江的父亲郑海亭,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独立自由勋章;二舅吴洪云参加抗战时仅有十二三岁年纪;大姑父于俊杰在日军“扫荡”中,如...
对父亲最后的记忆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今天是父亲节,1937年寒冬,无数孩子痛失父亲,从此只能在回忆中找寻父亲的音容笑貌。 夏淑琴 “1937年12月13日上午,一队日本兵来到我家门前敲门,刚刚打开门的哈姓房主遭到枪杀。父亲看到这个情况,跪在日本兵面前,恳求他们不要杀害其他人,也被日本兵用枪打死。全家9口人有7口惨遭日军杀害,我被日军用刺刀在背后刺了...
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诉说人民军队与人民的...
一件淡雅、素色的旗袍吸引着一群小学生参观。副馆长朱卓正给孩子们讲述旗袍背后的故事:“它属于1941年反‘扫荡’中壮烈牺牲的鲁艺华中分院学生王海纹烈士。面对日寇包围,她与同学们宁死不屈,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17岁。1986年,王海纹的姐姐将王海纹烈士穿过的这件旗袍以及镶有她照片的戒指捐献给新四军纪念馆。”...
回忆我的父亲母亲——梁思成林徽因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梁思成诞辰120周年,斯人已逝,光辉永续,梁思成、林徽因之女,前新华社记者梁再冰出版《我的父亲母亲,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一书,深情追忆父母。在旁人眼中,梁林是名门之后、建筑大师,但在女儿眼中,他们是至亲至爱的慈父慈母,“从小到大,爹爹(梁思成)是我最...
父亲的“河”,流淌在传承里
但面对困难群众,他却格外大方。记得有一次,父亲到村里走访,看到一个孩子衣着单薄,当即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相助。父亲常说:“公家的钱,一分不能贪;百姓的苦,一分不能忘。”这句话,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得淋漓尽致。 父亲正是用他的一言一行告诉我们: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