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遗丨永胜珐琅银器:以银为胎,掐丝为骨,珐琅作魂
在永胜珐琅银器谭志平的工作室里,49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谭志平以精湛技艺在银胎上勾勒出纳西的神话传说、中国的山水花鸟,再经高温烧制,让珐琅彩与银器完美融合,色泽鲜艳,图案精美,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谭志平1976年出生于丽江市永胜县三川镇金官街银匠世家,14岁时师从手艺不凡的伯父谭...
云南三交史话 | 永胜珐琅银器——云南华艳夺目的边屯文化传承
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县内永北镇和三川镇。在13世纪蒙古攻破大理国后,部分士兵和一些手工业者就此留在永胜当地,其中就有会制作珐琅银器的匠人,这一工艺就此传入永胜。明朝洪武年间,在今永胜一带设澜沧卫,调派内地军民戍守屯田,大...
当白银遇到珐琅 丽江永胜匠人的独特技艺
《新纂云南通志》“工业考”中记载:“永北厅之珐琅银器,自来擅长,清代以前,妇女首饰以金银珠翠四者制成,翠者翠鸟之羽毛也。北永厅制珐琅杯碟,华艳夺目,与直省所出无异。” 02 历经曲折 技艺未曾断流 元末明初,永胜珐琅生产只限于小件饰品,如妇女的手镯、...
云南永胜珐琅银器:非遗工艺的传承与发扬
关于永胜珐琅工艺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珐琅工艺是通过元蒙军队远征后传入云南的。明朝时期,今永胜一带设有澜沧卫,调派内地军民戍守屯田,带来了汉族传统工艺。珐琅工艺与汉族传统工艺、云南民族银器制作中的“掐丝”技法相结合,并吸收了白族、纳西族、藏族等民族文化元素,逐渐发展成熟。到了明清时期,永...
永胜珐琅银器的传承与振兴之旅
正是这份严苛的技艺传承,使得永胜珐琅银器在明清时期便已声名远扬,成为茶马古道上的稀世珍品。谭志平,一位对珐琅银器制作充满热情的匠人,正全神贯注地烧制着手中的作品。△ 制作工艺的细节与创新 谭志平,一位致力于珐琅银器制作的匠人,正全神贯注地投身于烧制工作中。他的手中,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在火中诞生,...
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 - 中国非物质文化...
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是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于地处横断山脉、滇西北高原的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和三川镇的汉族居住地,并辐射至周边区域。永胜县盛产煤、砂金、铜等矿产资源,为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发达的交通,也为珐琅银手工制品的交易流通创造了良好条件,促进了技...
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传承人_手机新浪网
近年来,谭志平成立了云南百年谭氏珐琅银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到国内外参展、讲学、开网店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动永胜珐琅银器 “走出去”,让有800年历史的珐琅工艺焕发出勃勃生机。 唐建安于1983年出生在永胜县永北镇银匠世家,16岁时师从祖父唐家华、父亲唐庆雄学艺,逐步掌握了制坯、拼形、掐丝、焊接、点蓝、烧制等...
【西部之光·丽江篇章】谭志平:30年守护指尖上的非遗瑰宝 - 丽江网
“以银为胎,掐丝为骨,珐琅作魂”——这是谭志平制作珐琅银器的秘诀,藏在12道严苛的工序里。在谭志平的工坊里,每个细节都是与历史的对话。0.3毫米的银丝需要18次弯折才能定型,釉料填涂必须精确到0.1毫米,780℃窑温的把握全凭30年练就的“火眼金睛”。正是这般极致追求,让“永胜珐琅”自明代起便远销东南亚。
永胜珐琅银器:非遗工艺的现代传承与创新
在永胜珐琅银器的工作室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谭志平,以他卓越的技艺,在银胎上细腻地描绘出纳西的神话传说与中国的山水花鸟。经过高温烧制,珐琅彩与银器和谐相融,呈现出鲜艳的色泽与精美的图案,每一件作品都独具匠心,堪称艺术品。谭志平源自丽江永胜的银匠世家,自幼便跟随技艺高超的伯父谭继成学习...
丽江特产大集合:工艺与美食齐飞
丽江特产大集合:工艺与美食齐飞 丽江,不仅以其绝美的风光吸引着游客,更拥有众多丰盛的特产和精美的礼品。这里,我们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丽江的几大好礼,让我们一起探索它们的魅力,看看都有哪些令人心动的选择。► 永胜珐琅银器 永胜珐琅银器,被誉为“银胎掐丝珐琅”,融合了精湛的银胎掐丝工艺与绚烂的珐琅釉彩艺术。其造型古朴典雅
永胜银胎掐丝珐琅:濒临失传的匠心技艺
🔍 探索云南的独特工艺,我们发现了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技艺——永胜银胎掐丝珐琅。这种工艺在元代从中亚传入中国,被誉为北京“景泰蓝”的原始形态。云南,作为中亚伊斯兰工艺文化进入中国的传播路径之一,承载着这一古老技艺的传承。🏆 2021年,“永胜银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被正式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
丽江永胜县:探索珐琅银器与土陶技艺的文化之旅
◇ 谭志平与珐琅银器 在永胜珐琅银器谭志平的工作室,我们见到了正在忙碌的谭志平。他今年49岁,作为家族第四代传人, 不仅完整继承了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等近百道严苛工序,更是在这基础上不断创新,使这项起源于元代宫廷的技艺在西南边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邓永超与陶窑技艺 在中州村,距离珐琅工...
探访丰宁:领略匠心非遗——永胜掐丝珐琅的独特魅力
他在云南民族大学担任高级顾问,并负责云南冶金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珐琅银器匠人。此外,唐建安还担任多项社会职务,包括永胜珐琅银器传承基地负责人、丽江工匠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等,为传承和发扬珐琅银器艺术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丽江(永胜)珐琅银器在2020年荣获“云南技能品牌”的称号,并在2021年...
“百马行动”探寻永胜非遗的时光故事_中国网
近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百马行动”文旅+体育宣传推广活动程海站走进丽江市永胜县,走访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谭志平和永胜土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邓永超,了解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魅力。 在永胜珐琅银器谭志平的工作室里,49岁的谭志平正俯身调整微型喷枪的火焰。作为家族第四代传人,他完整继承了...
永胜传统手工艺的多元与传承
◇ 永胜县的珐琅银器历史 永胜县的珐琅银器制作工艺在明清时期就已闻名,并出口到东南亚。在永胜县,这种银器的制作工艺主要流传于汉族聚居的永北镇和金官镇(三川镇)。三川的珐琅银器在明清时期就已声名远扬,不仅在云南省内销售,还出口到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谭氏家族的传承与创新 谭氏家族四代人的传承创新使珐琅...
活力永胜 · 山水间|百艺百器,“遗”见倾心
永胜珐琅银器,又称“掐丝珐琅彩”,始创于明清,盛行于民国,流传于永北、三川,远销至缅甸、印度。珐琅银器因其工艺复杂、色彩艳丽、造型典雅,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观赏价值、实用价值、收藏价值而深受人们喜爱,是驰名中外的民间传统工艺品。 珐琅银器工艺...
非遗中国年 | 大年初五,一起探寻永胜珐琅银器和纳西族口弦制作技艺~
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始创于元代 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这是一门在指尖掐出繁花世界的技艺 以银为胎 综合银器制作工艺和珐琅工艺 使其既有白银的纯粹 又有珠宝的光辉 这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传统手艺 如流水般柔美 如山峦般起伏 如云雾...
【西部之光·丽江篇章】过鹏儒:百年珐琅彩技艺的守护者 - 丽江网
素胚银胎之上,银丝勾勒出精美的图案,再将耀目的珐琅釉料一点一点填嵌其中,经过高温煅烧后,一件色彩明艳、清冷典雅的珐琅彩银器就诞生了。 永胜珐琅彩银器制作技艺,创于元代,成熟于明清,盛行于民国,迄今已有近800年历史。永胜的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于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被列入...
永胜县文化馆 - 百度百科
永胜县文化馆建立于20世纪70年代,是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县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主要职能包括举办文艺培训、指导乡镇文化站业务、辅导业余文化队伍,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与保护工作,2021年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保护单位。该馆2016年数据显示常年开展城乡文化活动,并于2021年入选全国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