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四个字,人民日报记者等了一夜
看台区的两位同事发来视频:朝霞渐染,红旗在建筑灯光下迎风招展,国徽被日出照亮……清晨的新闻要素近乎完美,我们快速剪辑送审。6点40分,《这是9月3日清晨的天安门广场》——人民日报九三阅兵的第一条现场短视频在各端口发出。此时,离纪念活动正式开始还有2个多小时。7点整,徒步方队开始了阅兵前的最后一次训练。这是他们的
为了这四个字,人民日报记者等了一夜
回想十年前,我作为传媒专业的大学生,守在电视前分析阅兵式里的新镜头;十年后的今天,我站在新闻现场,思考着如何将手中的一个点位、一个视角尽我所能发挥出更多价值,让现场抵达远方。 个人记忆,正是在这样宏大的仪式中与国家记忆交汇共鸣。“参与、沟通、记录时代”,这句人民日报新媒体创立之初的口号,正在此时此刻...
太厉害!为了这四个字 人民日报记者等了一夜 拍摄“复制粘贴”震撼...
【为了这四个字 人民日报记者等了一夜】9月3日凌晨1点,记者巩晗抵达阅兵拍摄点位。他认真扛起真实记录历史的责任,以创意延展时空表达,拍摄出徒步方队“复制粘贴”般的震撼!这次报道,巩晗的点位在国家博物馆42.5米高的楼顶,即拍摄“制高点”。他表示,第三次演练时,我首次登顶,发现东侧视角不佳,便在同行指引下前往...
#为了四个字人民日报记者等了一夜# 九... 来自中国记协 - 微博
【#为了四个字人民日报记者等了一夜# 】九三阅兵现场,@人民日报 新媒体中心记者巩晗在国家博物馆楼顶“制高点”,以独特的视角带来不一样的阅兵报道。#九三盛大阅兵幕后故事# ,是从凌晨1点调试设备到正式拍摄,虽然累到虚脱,但看到#第一批复制粘贴照来了# 微博引发全网3万转发、11万点赞、登上热搜,一切都值了!
汪晓东:与人民共情,这是人民日报记者一辈子的坚守 - 人民网
中央指导组有关负责同志曾不止一次跟我说,这项工作“人民日报立了头功”,“必将载入中国新闻史的史册”。这无疑是很高的评价,我们听了很受鼓舞,同时对我们作为党报记者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汪晓东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采访 事实上,除了网络平台,这一个多月来,我们前方的同事,经常会收到...
任正非:国家越开放,会促使我们更加进步
《人民日报》(2025年06月10日 第 01 版) 近日,在深圳华为总部,围绕大众关心的一些热点话题,人民日报记者一行与华为首席执行官任正非面对面交流。 从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一个企业家“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的自信。 “不去想困难,干就完了,一步一步往前走” ...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前行——写在第25个中国记者节之际-政务公开...
“当记者就是我学生时代的理想!”青海日报社西宁记者站站长贾泓有着一种记者情怀。今年她先后带队前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让她惊艳的风景、让她感动的故事。这几年不知在这片土地上走了多少公里,让一个东北姑娘对青海的风物很...
军旅人生丨贾永:军事记者永远在路上_央广网
贾永,1963年出生,1980年参军入伍,著名军事记者,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曾担任新华社编务会成员、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兼任《世界军事》《中国军队》杂志社社长。军旅生涯四十多年间,他参加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重要军事活动和军队重大典型的采访报道,并担任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
用生命践行“四力”的新闻人闫树泉
1981年9月,闫树泉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麦浪翻滚的广袤田野,不仅给予了他质朴的成长环境,更赋予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2004年,从安徽大学新闻系毕业后,闫树泉带着对新闻事业的满腔热忱,毅然扎根安庆。他成为《安庆日报・下午版》《安庆晚报》的记者,就此踏上了一段用脚步丈量安庆、用文字...
今天,让镜头对准这群北大人
我叫宋子节(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校友),就职于人民日报社,这是我成为记者的第6年。 工作以来,我陆续“解锁”了大半个中国,在最北极漠河拍摄元旦跨年、在青藏高原拍风力发电机、乘着劳务专列十几个小时从甘肃一直到青岛……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观察着社会的每一...
记者那么辛苦 他们为什么还在坚持? - 环球网
第十八个记者节,央广记者说 “我在办公室的时间里,我的儿子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跳,学会了滋水枪、骑自行车。我错过了所有‘第一次’。到晚上,儿子常苦等我到家,提着最卑微的要求,‘妈妈把这个故事讲完’。但除了这些时刻,做记者,其实还不错。像是一个只有我才了然的庞大计划,我用每一个字细密搭出框架,每有成形的部
新时代,如何成为一名好记者--新闻--中国作家网
3月26日至4月2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举办“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活动。24名优秀记者分成3路,奔赴全国10个省区市作报告并进行座谈。本报记者跟随其中一路巡讲团,奔赴北京、上海、浙江和福建。巡讲团的8名记者走进人民日报社、上海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新闻单位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
见证与记录·新时代的媒体力量
我骄傲,我是一名记者 阿瓦提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麦吾兰江·莫明 在记者这条道路上,不知不觉我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这四年,宛如一部生动的纪录片,每一帧画面都刻满了故事,每一个片段都蕴含着感动与成长。 我曾为了采访一位非遗传承人来到偏远的乡村。在简陋的工坊里,老人用粗糙的双手精心制作着传统工艺品。他向我...
他用二十多年的坚守与486小时的奉献,诠释医者仁心
“我每天都提前到岗,已经坚持二十多年了。”胡海舰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他整理好档案、核对好药品,都是为了让早到的患者少等一分钟,让突发情况多一分应对时间。这份“早到”的坚持,背后是对3000多份慢性病档案的牵挂。“张婶的降压药快吃完了”“刘叔的血糖该复查了”……这些名字在他心里不是冰冷的...
第二十二个记者节:心有所向,行在路上
在新媒体时代,一篇文章、一个项目,会被网友和业界学者“货比三家”,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和挫败感都会很强。但记者这一职业的最大魅力也在于此——每次面临挑战最终做出突破时,那种“翻山越岭”后得到小红花的快乐,无与伦比。“文艺星开讲”“红色放映室”屡屡“破圈”,“人民艺评”引领行业风向,“光影中国”...
记者们发来这些故事,只能在深夜
人大开幕会结束,记者“堵”到了她……作者: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进进 人大开幕会刚结束,胸前别着红色证件的代表们快速走出会场,在人民大会堂熙熙攘攘的大厅里,来自境内外的记者们蜂拥而上,希望从中捕捉到最可贵的新闻瞬间。尽管这是我第五年上会,但每次站在这里,心中仍不免涌起一股悸动。这份悸动,并非...
为了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侧记-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桂从路 这是一次注定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册的重要会议——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 全会重点研究了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审议通过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
2600多个人民日报夜班,带给他怎样的感悟和收获
第二个例子是要闻四版的“求证”栏目,这个栏目是2011年的时候开创的,当时主要针对网络谣言、疑点事件进行报道。据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的调查,我们的“求证”是第一个出现的辟谣类和事实核查类栏目,我想说从第一来谈什么呢?体现的是人民日报不断创新、不断开拓...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第三场...
人民日报记者: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注意到,公布第四批著名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能否请简要介绍一下有关工作情况?谢谢。 马飞雄: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抗战纪念设施、...
人民日报整版报道:八月十五日,永远值得铭记
日本投降了,我高兴得不得了。我们电报科一收到电报,马上就交给机要科翻译。为了这一刻,大家等了太久。国家强盛了,个人才有尊严。现在不用再流血牺牲了,但先辈们的精神仍要传承下去。我唯一的愿望就是,祖国更加强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新四军报务员万众一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