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在深山密林发现东北抗联用过的缝纫机残件,徒步10多公里背下山
10月10日晚,网友@千峰竞秀发视频称,他徒步10多公里将在深山密林发现的东北抗联缝纫机残件背下山,感谢朋友们的私信,这些缝纫机残件已移交给哈尔滨市博物馆展出。来源:受访者社交账号 11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到上述视频发布者祁凤麟。他说,他是一名文化志愿者。今年7月,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时,他们在东北抗联第三
男子发现东北抗联用过的缝纫机残件 见证抗联艰苦岁月_新闻频道...
10月10日晚,网友@千峰竞秀发布视频称,他在深山密林中徒步10多公里,将发现的东北抗联缝纫机残件背下山。这些残件已移交给哈尔滨市博物馆展出。 祁凤麟是一名文化志愿者。今年7月,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时,他们在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安乐河(沟)临时被服厂密营遗址发现了这些缝纫机残件,揭开了一段抗联密营战斗的生活场景。
东北抗联十四年⑧|密营岁月——铁血忠魂的浴火坚守
边缘破损的小吊锅、锈损斑驳的缝纫机、刻满岁月凿痕的机床……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展柜里,几件褪尽光泽的旧物在无声“诉说”:它们并非寻常遗存,而是东北抗日联军在“密营”绝境中生存与战斗的见证—— 东北抗联将士使用过的小吊锅 这口小吊锅曾在1935年至1938年间,与东北抗联战士的密营...
跨越20年的寻找_东北抗联_祁致中_菏泽
喻强说,前些年,他和巡山队员经常捡到当年抗联战士遗存的残缺武器,以及缝纫机头、玻璃瓶、手锯、碗等物品,全都交到纪念馆陈列。 抗战时期,桦南地区是松花江中游南岸抗日游击的核心区和主战场,七星砬子密营成了东北抗日武装较大的密营集聚区之一。同祁致中领导的第十一军一样,抗联第三、四、五、六、八军等也在这里...
【夏季行动】深山惊现“缝纫机”,经鉴定……
7月24日,东方红分局青山派出所接到群众电话,称其在山里游玩不慎跌倒,爬起身来发现山顶石砬子上有一个锈迹斑斑的老式缝纫机,看起来年代久远疑似文物,需要民警前去鉴别。 夏季行动 保护文物 接到电话后,民警立刻前往现场进行勘查,在与该名群众了解当时情况后,...
《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丨密营树上藏着老式缝纫机...
在他的引导下,采访团驻足在一部锈迹斑驳的老式缝纫机前。廖怀志说,这台老式缝纫机是丹清河林场工人在依兰县四块石山上密林中发现的,当时,缝纫机被人用绳子吊在大树上。后来,这台缝纫机成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当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在依兰县博物馆看到这部老式缝纫机时,感慨地说,这就是抗联被服厂的手摇...
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的历史见证与抗战精神
在安乐河北岸,我们发现了三处依次排列的营房遗址。其中,1号营房内出土了片镐等农具以及地垅痕迹,这表明居住在这里的人可能主要负责后勤和生产粮食。2号营房内,我们发现了一架美国胜家牌缝纫机的机架残件,这架缝纫机曾被敌军砸毁,证明这里曾是抗联战士们缝制被服的地方。至于3号营房,它显然是驻兵之地,周围...
发现遗留物超3700件 东北抗联密营遗址考古最新成果公布_央广网
近日,黑龙江哈尔滨市木兰县相关部门公布了东北抗联密营遗址考古发现的最新成果,发现遗留物超过3700件。 3700多件遗留物种类丰富,包括抗联战士们在生产和战斗中使用的武器和各类生产生活用品。考古团队通过科学记录和精细清理,最大限度保留了遗留物的历史信息,为研究东北抗联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锈蚀的缝纫机诉说抗联烽火岁月_手机新浪网
锈蚀的缝纫机诉说抗联烽火岁月 普查队员加固遗址界桩。 本报记者 张大星 在延寿县境内大青山蜿蜒的褶皱深处,一处不起眼的山洞静默地守护着一段尘封的烽火记忆。近日,延寿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员踏足这片人迹罕至的山林,为深藏于此的东北抗联第三军被服厂遗址拂去历史的尘埃,让其“开口诉说”抗联战士的那段烽火...
黑龙江挖出“东北抗联密营”,这件文物的出土,令人眼含热泪
簸箕掌遗址挖出来的吊锅,就在半地穴的房子里头,旁边还堆了三千多件东西,弹壳有苏联的莫辛纳甘,也有日本的三八式步枪零件,还有手工做的斧头,拆掉的缝纫机,这些东西一凑,一个密营的样子就出来了。不光是打仗,还有做衣服的地方,修枪的地方,医院,搞不好还有学校,地窖角落里翻出碳化的高粱米,考古队的人...
东北抗联密营的艰苦岁月与不屈精神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展柜中,几件旧物静静地“诉说”着它们不寻常的经历。它们包括边缘破损的小吊锅、锈损斑驳的缝纫机,以及刻满岁月凿痕的机床。这些物品虽已褪尽光泽,但它们见证了东北抗日联军在“密营”中的艰苦生存与顽强战斗。> 小吊锅与缝纫机的故事 这口小吊锅,见证了东北抗联将士在密营中的艰苦岁月。从1935年
哈尔滨新闻网-无名深山惊现“缝纫机”,初步判断系东北抗联遗留物
无名深山惊现“缝纫机”,初步判断系东北抗联遗留物 7月24日,黑龙江省林区公安局东方红分局青山派出所接到群众电话,称其在山里游玩不慎跌倒,爬起身来发现山顶石砬子上有一个锈迹斑斑的老式缝纫机,看起来年代久远,疑似文物。 意外发现“老物件”的人是东方红林业局河口林场居民高女士。原来,近日高女士家里来了远方的...
黑龙江新闻网
依兰博物馆里有一部绣迹斑驳的缝纫机,这是丹清河林场工人在依兰县四块石山上的密林中发现的。多年后,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再次在依兰县看到这部缝纫机时,曾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当年在被服厂用过的缝纫机!” 记者邵国良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键词-缝纫机,依兰县,丹清河,林场,看到 网站编辑-李洪 ...
依兰县博物馆缝纫机背后的故事:东北抗联的英勇历史
1.2 ▍ 东北抗联的回忆 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在依兰县博物馆看到那台老式缝纫机时,深感共鸣。她回忆道,这正是在抗联被服厂中曾经使用过的手摇老式缝纫机,当时厂里总共有两台这样的缝纫机,它们主要被用于生产军用棉被、子弹袋以及军装等重要物资。在那个年代,军装是由白布经过柞树皮煮水染料染色后缝制而成,...
抗联密营探秘⑪|大东北岔:全民抗日可歌可泣_遗址_凤山_日军
通河县图书馆收藏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在大东北岔东北抗联密营遗址出土的文物。 嵌入树干的子弹头 两片巴掌大小、带有锔补痕迹的铁锅片,那是日军捣毁抗联密营时砸碎的。几把用铁皮捶击而成、锈迹斑斑的简易菜刀,那是抗联战士切菜做饭的工具,见证了当时抗联生存环境的极度恶劣。美国产的缝纫机脚架残件,经证明是被...
抗联密营探秘⑪|大东北岔:全民抗日可歌可泣
缝纫机残件 化整为零,坚持抗战。在北满地区抗战低潮的1942年至1943年,张瑞麟小分队仍继续坚持战斗在通河县大东北岔地区。 1942年10月,为粉碎日军的“围剿”,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十二支队由张瑞麟、朴吉松、于天放组成三个分队,转移到铁力、庆安、东兴等地区...
九件珍贵文物留存于白山黑水见证那段血与火中悲壮的不屈抗争历史
1938到1940年,东北抗联伤亡极重,封锁更严,补给更难。严冬里,战士嚼树皮、煮皮带,冻伤比子弹狠。将领接连牺牲,像杨靖宇那样的名字,成为林海里回荡的回声。许多队伍被迫向边境转移,留下秘密联络点和几台拆散的缝纫机,有的藏炕洞,有的埋土里。那只绣着年份的布兜,被主人塞进柜底,等一个说不准的日子。
抗联密营探秘⑪|大东北岔:全民抗日可歌可泣
缝纫机残件 化整为零,坚持抗战。在北满地区抗战低潮的1942年至1943年,张瑞麟小分队仍继续坚持战斗在通河县大东北岔地区。 1942年10月,为粉碎日军的“围剿”,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十二支队由张瑞麟、朴吉松、于天放组成三个分队,转移到铁力、庆安、东兴等地区进行抗日活动。由于被日伪军发现,张瑞麟小分队便向通河县凤...
伊春发现东北抗联使用的缝纫机机头-《北方文物》2004年01期-中国知网
20 0 1年 5月 ,伊春市文物管理站征集到一件东北抗日联军使用过的缝纫机机头。此件文物是在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抗联三、六军基地遗址附近 ,由当地林场工人在清林时发现的。缝纫机支架、踏板、台板等部分已无存 ,机头上少部分零件也已不在。该机... (共1页) 关键词 东北抗联 释 缝纫机 释 PDF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