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武读抗战家书:士兵连写3封赴前线 上前线连夜写下3封家书,落款是...
【姜武读抗战家书:士兵连写3封赴前线】近日,看姜武读抗战家书:士兵上前线连夜写下3封家书,落款是“预死的我”。1937年,一位叫吴瑞的士兵在奔赴淞沪会战前以必死的心态在夜色下给父母、兄长、妻子写了三封家书。在给父亲的信中,他写道:倭寇占我平津,继又攻击上海,因此我忍无可忍,不能再让再忍了。儿从因杀倭寇而牺牲,可是有代价
姜武读抗战家书:士兵连写3封赴前线!落款是“预死的我”_新闻频道...
铁汉柔情、父子深情、夫妻爱情和爱国之情凝结在一封封家书中,给人们带来强烈的阅读震撼。在左权将军写给爱妻刘志兰的信中,既有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也有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的款款深情:“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
抗战家书寄情义_新闻资讯_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我担心着你及北北,我在前线,我不愿挂念你,但为了儿女情长,影响我的职责,就是最大的罪恶。”仅3天后,左权在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不幸牺牲,年仅37岁。 爱国青年的无悔选择 七七事变后,许多爱国青年不忍山河破碎,...
听!8封抗战家书中的不屈精神和报国之心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本报推出“人民家书”之“抗战家书”,通过8封写于抗战期间的家书,再现那段难忘的民族抗争史,记录烽火时代的血与泪,以个人与家庭、战友间的心灵视角,展现中华民族不屈的自强精神以及中华儿女拳拳报国之心。关于抗战家书的更多详情,敬请关注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
重读抗战家书 感受先烈家国情怀--党史-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赴苏联学习。“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党组织派往东北从事抗战工作。赵一曼深知此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与家人再见。但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赵一曼毅然决然地抛下幼子,奔赴东北抗日前线。临行前,留下母子二人唯一合影。 1935年11月,在反日伪军“讨伐”战斗中,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2...
晋军悍将上前线之际,来看望病中的母亲,母亲:快走,打鬼子要紧
1937年9月,晋军旅长姜玉贞正站在自家小院中,手里紧握着刚从太原传来的电报。那是阎锡山亲笔书写的命令,要求他即刻率领部队,奔赴那硝烟弥漫的抗日前线。家中,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姜玉贞的妻子,那个温柔贤惠、总是默默支持他的女人,不久前刚刚因病离世,留下三个还在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孩子,以及一位...
重读抗战烽火家书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沉重的历史,如同泛黄的纸页,上面浸染着泪痕、血印,还有模糊的墨迹,无声诉说着烽火岁月。那一封封抗战将士留下的“万金家书”,如同从民族危亡深渊中挣扎而出的灵魂印记,经时光沉淀,愈发闪耀如金。
烽火家书中的抗战记忆
今天,重读烽火家书,铭记抗战记忆。 赵一曼:一封迟到21年的家书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她作战身先士卒,十分关心和爱护战士,被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1935年11月,第二团被日伪军围困,赵一曼为...
重读烽火家书,弘扬抗战精神|第2期:张自忠家书
重读烽火家书 弘扬抗战精神 第2期 张自忠家书 导语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硝烟漫过山河,无数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今日,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人文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与人文...
重读《抗战家书》,理解生死存亡之际抗日军人的家国情怀 - 中国军网
凝望《抗战家书》封面,一派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阴沉肃杀、生死契阔的气氛——彤云密布,火光冲天,标题殷红如血,士兵憔悴奔突,城垣颓败荒凉……倏然,我们又被带回到70多年前炮火连天、枪林弹雨的抗日烽火硝烟之中。 《抗战家书》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联合编撰,201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红色记忆】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冯俊龙_红色文化_文化纵横...
漫漫抗战史中,无数家书穿梭于战火烽烟、曲折邮路,传递父母子女、夫妻恋人之间的思念和勉励。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抗战最终取得胜利。 前线将士视死如归,亦时时牵挂远方的亲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枚信封,承载彼此的慰藉;满满信纸,诉不完一腔衷情。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人类灾难有天灾,也有人祸。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德、意、日法西斯造成的人祸。资
731真相来了!姜武零片酬出演,80万人等待它上映
十年磨一剑,演员哭着演完,为了还原真相,导演赵林山在哈尔滨零下30度的寒冬里搭起1:1的四方楼。毒气室的铁门按原尺寸复刻,当姜武饰演的中国劳工被拖进实验室时,钢板碰撞声震得观众头皮发麻。 拍摄活体解剖戏时,监视器后的王志文突然冲出去呕吐。 这位老戏骨后来坦白:"演日本军医那三个月,我每天都得喝半斤...
...先辈近100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3分钟速读《抗战家书》 - 知乎
接下来我们看的这封家书,其实也可以算是遗书,是1937年9月,由傅常将军写给他的妻儿。当时七七事变刚爆发不久,傅常将军正要跟着部队,离开四川,奔赴前线。出征前,四川民众为抗日军队举办“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第一纵队司令邓锡侯在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鼓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
《重读抗战家书》:于烽火连天中感悟家国情怀 - 中国军网
《重读抗战家书》收录了左权、吉鸿昌、张自忠、赵一曼等32位抗战先辈的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每封家书包括抗战英烈照片及简介、家书照片及誊清稿、家书解读三个方面的内容,有厚重的历史感,有鲜明的思想性,图文并茂,鲜活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战心灵史。
军中家书:探寻家国情怀中的英雄传奇
刘之冰通过深情朗诵这封家书,不仅传达了父爱的深沉,更展现了军人的忠诚与担当。这份忠孝相融的情怀,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在军营中默默奉献的军人及其家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尽忠即是尽孝,爱国便是爱家”的深刻内涵。刘之冰深情讲述老兵周添保的回家路 周添保,一位在西藏军区无名湖哨所坚守的军人,已经连续六...
“美丽三江·书香警营”2025第四期——《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
《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该书收录了左权、吉鸿昌、张自忠、戴安澜、蔡炳炎、谢晋元等抗战先辈近100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其中既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既有战场的硝烟炮火,也有乱世的颠沛流离。...
12封抗战家书:字字千钧 拳拳赤诚_滚动播报_吉林电视台
在此次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中,共展出了10余位英雄人物的12封抗战家书。从这些泛黄的纸上,我们读出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之心。 捐躯赴国难 “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就义前给妻子留下的绝笔...
重读烽火家书,铭记抗战记忆
为了纪念那段历史,我们今天重读了烽火中的家书,试图铭记那些抗战的记忆。其中,赵一曼的家书尤为引人注目。赵一曼,原名李坤泰,是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她被派往东北地区参与抗日斗争。1935年秋,她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展现出极高的政治觉悟和军事才能。然而,战争是残酷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邀您为英烈献花 抗战家书里的铁血柔情_新闻频道_中国青 ...
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带兵死守浏阳河,英勇就义,时年22岁。 致兄长:吾军各师官兵均抱视死如归之决心,决不让敌渡浏阳河南岸来……弟若无恙,则兄可勿念,若有不幸,则请兄勿悲。 程雄 1943年,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时年24岁。 致父母: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
青年追光者|“全面抗战打响前,家书中的抗战已经开始”,亲兄弟齐上...
信中,周平民为安慰父母,说是没有危险,但战火之中,危险重重。周健民被推荐到了鲁北前线工作,在周健民启程的前夜,兄弟俩曾促膝长谈至深夜。然而就在周健民前往鲁北的路途中,有汉奸知晓了此次行动,周健民不幸中弹身亡,那时他年仅 18 岁。 周平民听到噩耗悲痛欲绝。家书中,他写道:" 今晨在床上思及健民,眼泪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