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院研究成果Nature刊发,事关肿瘤治疗性疫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骥研究员团队牵头,联合复旦大学、辽宁大学科研人员,在疫苗研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个具备抗原内质网靶向功能的新型疫苗佐剂,促进抗原在胞内的“最后一公里”递送,显著提升传染病预防性疫苗和肿瘤治疗性疫苗的效果。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2025年3月27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
中山一院团队疫苗研发获新突破 打通“最后一公里”_新闻频道_中华网
中山一院团队疫苗研发获新突破 打通“最后一公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骥研究员团队联合复旦大学、辽宁大学科研人员,在疫苗研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个具备抗原内质网靶向功能的新型疫苗佐剂。这种佐剂能显著提升传染病预防性疫苗和肿瘤治疗性疫苗的效果。相关成果于2025年3月2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
一场疫苗革命将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队成功研发新型疫苗佐剂...
3月27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研究员王骥团队牵头,联合复旦大学、辽宁大学科研人员在疫苗研发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研究团队耗时6年,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个具备抗原内质网靶向功能的新型疫苗佐剂,促进抗原在胞内的“最后一公里”递送,能显著提升传染...
新概念疫苗佐剂为疫苗技术“换芯”
3月27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研究员王骥团队同合作者的最新成果。他们提出了全新的疫苗佐剂设计思路,开发出全球首个具有引导抗原靶向内质网功能的新型疫苗佐剂SABER,为疫苗研发开辟了新路径。“与传统佐剂不同,SABER具有双重功能。”论文通讯作者王骥向《中国科学报》介绍,一方...
全球首个!中山一院研发新型疫苗佐剂,打通抗原递送“最后一公里”
3月27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精准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王骥团队联合复旦大学、辽宁大学相关科研团队,研制出全球首个具备抗原内质网靶向功能的新型疫苗佐剂,促进抗原在细胞内的“最后一公里”递送,显著提升传染病预防性疫苗和肿瘤治疗性疫苗的效果。该研究成果于3月27日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
王骥| 中山大学附属一院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感染性疾病疫苗和肿瘤疫苗;免疫调控分子和材料、疫苗佐剂和递送系统;免疫工程和免疫疾病 电子邮件:wangj683@mail.sysu.edu.cn 个人简介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中青年杰出人才。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生物学学士(2007)和博士学位(2012),在哈佛大学医学院接受博士后训练...
发展新质生产力,唱响医学创新“广东style”
“我们正在加强与医学工程专家的联合研发,力求脑控机器人更小更便携,尽快走向临床。”该院院长、脊柱外科专家戎利民说。 ——在第二站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他们又见证了何晓顺团队带来的生命奇迹:在无缺血器官养护系统支持下,猪脑与身体分...
抗击肿瘤,广东为全球贡献新药新方案
例如,EB病毒(EBV)感染每年引起约26.5万例新发肿瘤,包括华南地区高发的鼻咽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教授团队研发成功EB病毒候选疫苗,并实现转化。凭借这一成果,2024年6月,团队完成的《EB病毒致癌分子机制与靶向干预》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4年6月,团队《高危EB病毒亚型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DNA疫苗研究新突破
🦠铜绿假单胞菌DNA疫苗研究新突破!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科研团队在2024年2月发表了一项关于DNA疫苗的最新研究,论文名为《Enhanced protective efficacy of an OprF/PcrV bivalent DNA vaccine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using a hydrogel delivery system》。 💉研究聚焦于铜绿假单胞菌(PA),这种细菌...
Cell子刊:张弩团队开发circRNA疫苗,编码lncRNA来源蛋白,治疗脑肿瘤...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弩、刘雪松、张茂雷等人在 Cell 子刊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Lnc-H19-derived protein shapes the immunosuppressive microenvironment of glioblastoma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H19(Lnc-H19)编码一种免疫相关蛋白——H19-IRP。该蛋白独立于Lnc-H19发挥作用——促进胶质母...
特殊人群如何科学接种新冠疫苗?来自中山一院15位专家的建议
2022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内分泌科首席专家肖海鹏教授带领的团队在甲状腺领域权威杂志Thyroid上发表一项研究,观察了657名参与者接种前及接种第二针新冠疫苗28天甲状腺功能、抗甲状腺抗体的水平变化。结果发现在接种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564名...
都市快报:绘制浙江医学科研创新图谱!“老”浙一的新使命:破未竟之...
在国际舞台上,浙大一院的临床试验也扮演着重要角色。2014年,埃博拉疫情趋紧,随着埃博拉疫苗研发成功,浙大一院在国内完成了首个在华非洲人群I期安全性与耐受性研究,为其获得西非塞拉利昂临床试验许可,并最终在2017年上市奠定基础。 在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全面迈向研究型医院过程中,浙大一院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以患者需要...
中山一院研究:新冠疫苗上午接种更有效-荔枝网
深圳加大以旧换新支持力度 车辆更新增加4-7万补贴 2025-03-15 20:03:57 第43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进一步织密织牢消费权益保护网 2025-03-15 20:01:26 中山一院研究:新冠疫苗上午接种更有效 2021-04-08 22:05 更多 26:47 2025-03-15 直播广东 03:02 “良法+良机” 绘就春耕新图景 03:01 汕头多家医院...
寻找打开创新疫苗之门的钥匙 王骥:探索新型疫苗技术发展道路
王骥与学生一起讨论工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供图 “新冠疫情的出现让疫苗研究变得更加紧迫,今年春节假期,为了尽快检测我们新近开展的新冠疫苗临床研究的样品,我与团队成员一起通宵达旦,整个春节没有正常休息过一天,为新冠疫苗接种策略制定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王骥称。新冠病毒的高变异性对传统疫苗...
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团队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免疫治疗是癌症治疗的新希望,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高强教授团队在《Science(科学)》和《Cell(细胞)》杂志上分别发表两项重要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了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和功能多样性,突破了既往“以T细胞为核心的免疫治疗”研究模式,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和转化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5月3日,复旦...
打破病毒变异壁垒,开发下一代流感疫苗 - 知乎
目前可用的流感疫苗从实际的临床应用分为三价流感疫苗和四价流感疫苗。为了打破流感病毒变异的壁垒,实现通用型流感疫苗的突破,研究人员在能够靶向广谱中和抗体的疫苗靶点上进行了多种研究,为下一代流感疫苗研发提供了新思路。除了上述陈耀庆教授团队的流感疫苗研究重要靶点神经氨酸酶NA抗原蛋白之外,HA,NP等也是流感疫苗研发...
...致敬!默默探索疾病机理的研究员们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赵强:坚持原创,不做跟风性研究;实现突破,做出引领世界的新技术 赵强本硕就读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2012年被遴选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附属医院学习多器官移植技术,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 多年来,他致力于离体器官活力维护技术的研发,通过一系列技术突破,研制出首台多器官维护系统,该...
中国卫生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设免疫医院,构建立体防控新体系
在疫苗方面,创新性开展疫苗接种效果评价临床研究,为破除疫苗犹豫、指导疫苗接种提供了高循证等级的研究证据。 中山一院领衔完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综合防控诊治体系”研究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医院通过“免疫医院”建设新...
科研团队 | 中山大学附属一院
于君 教授,博士生导师,精准医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研究方向: 消化道肿瘤 匡铭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一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 肿瘤微创治疗;精准防治肝癌消融后复发转移 张弩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一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 研究方向: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疗新技术;肿瘤代谢;肿瘤免疫;肿瘤新靶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