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的抗战家书 | 烽火里的信仰之光
程雄 1943年8月,在江苏省六合县,为保卫农民秋收,新四军连长程雄带领战士与日寇英勇作战,壮烈牺牲时,年仅24岁。 牺牲前,程雄曾在给父母的一封家书中写道:“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信辞别双亲大人…...
红色经典润初心 绿色阅读促发展 | 枪神孙存余的朱家岗情结
在泗洪县朱家岗烈士陵园内,长眠着1942年朱家岗对日守备战中殉国的73位烈士。在73位烈士墓东南约30米处,还有一座墓,该墓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安葬进来的,墓主是时任新四军四师二十六团一营二连连长孙存余,墓主人生前最后的遗愿,就是希望自己能...
新四军大胡庄连全员牺牲,黄克诚晚年痛悔:英勇不逊刘老庄,为何被...
根据考证并能证实的,胡其南一家四口死亡、四人受伤;朱三家老两口死亡,女儿小凤腿部重伤;住在小圩子南头40来岁的胡锡凡因瓦斯中毒当场死亡,还有一个青年农民在撤离时被日军误当成新四军混入人群而枪杀。大胡庄战斗中牺牲的82名抗日烈士的遗骸,最终全部被移入烈士陵园。结语 随着对大胡庄战斗的深入研究,更多细节被...
新四军一连沙暴中全员牺牲,黄克诚至死一憾
黄克诚大将那年病重,他向老部下胡继成谈起心中一桩憾事:新四军三师,曾有两支全员牺牲的连队。其中一个,也就是大胡庄连,几乎被时间掩埋了。这话听着让人心头一紧。同样是英雄,为何一个名传千古,另一个却默默无闻,直到老将军病榻前才被唤醒?这背后,有很多值得琢磨的。沙尘蔽日,孤军绝唱 时间回到1941年春...
1986年,黄克诚临终之际嘱托:一定要找到3师留在淮安的那个连
1986年初,一封来自黄克诚将军的遗嘱,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军队高层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黄克诚将军的秘书,胡连成肩负着完成将军遗愿的重任。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历史考证工作,更关乎到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历史正义的彰显。胡连成首先联系了军队档案部门,希望能从官方记录中找到关于"那个连"的蛛丝马迹。
1986年,黄克诚病危时嘱托胡继成:一定要找到3师留在淮安那个连
胡继成,接到黄克诚大将病危时的嘱托后,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他多次回到淮安,寻找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痕迹。胡继成深知这份嘱托的重要性,不仅因为它关系到黄克诚的个人遗愿,更是对那些为国家牺牲的英雄们的记忆与尊重。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多方面的搜集信息,胡继成最终在淮安找到了2连牺牲官兵的墓地。这一发现不仅是对...
新四军3师一连全员牺牲,多年后黄克诚坦言:后悔当年没好好宣传
1943年3月,日军集结大批部队,计划对淮海根据地进行扫荡。16日,超过1000名日伪军分11路向淮海区党委所在地六和塘发起进攻。为掩护机关撤退,新四军第三师第7旅19团4连与敌军展开三次激烈战斗,随后撤至刘老庄。从18日清晨到傍晚,4连与敌人持续交战,但因兵力悬殊,最终全体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新四军迅速重组...
1986年,黄克诚病危时嘱托胡继成:一定要找到3师留在淮安那个连
老将军的嘱托成为推动这段历史真相重见天日的关键。这也成为新四军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黄克诚用生命最后的时光,完成了对战友的交代,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这成为了一段不朽的军史佳话。四十五载寻访终圆将军心愿 从1986年开始,胡继成带着黄克诚将军的遗愿,踏上了寻找英烈的征程。他走访了...
抗战·民族记忆⑧ 新四军“刘老庄连”:血战到最后一刻的钢铁连
新四军臂章 3月18日子夜,敌军主力1600余人,携带100多门大小火炮,向刘老庄方向进犯。4连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向营长请示:掩护地方机关和群众转移。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从拂晓一直打到黄昏。全连82人借助村前交通沟英勇抗敌,为地方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赢得难得的12小时,自己却陷入日伪军的重重包围。
新四军两段全灭悲歌,黄克诚将军晚年:那愧疚,为何迟迟才得彰显
就在1941年4月23日,新四军第三师8旅24团团长胡继成将军,考虑到防区安全与群众利益,派遣麾下1营2连共82名战斗员前往大胡庄执行游动警戒任务。这支连队,由经验丰富的连长晋志云与副营长巩殿坤共同指挥,他们与当地村民关系融洽,驻扎在小西场圩子里,九户人家十四间房屋散落其间,成为临时的掩护。不料,仅仅三天后...
无声的歌 永生的人 - 解放军报 - 中国军网
“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这是新四军某部连长程雄1940年牺牲前写给父母的诀别信; …… 言犹在耳,叹斯人已逝。无觅青山,惟风骨永存! 那是怎样的一代大义大勇、无畏无我的中国人啊! 他们以“甘为中华献头颅”的决绝豪迈“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致敬新四军老战士”系列报道三:烽火狼烟正盛 民族气节不灭
他们中,有光脚蹚过冰河的少年,有背负“娃娃兵”标签的司号员,有在枪林弹雨中自学战地救护的卫生员,更有目睹战友与碉堡同归于尽后含泪冲锋的连长……这些被历史尘封的名字,是抗日战争中几十万新四军战士的缩影。他们用刺刀与草鞋丈量着信仰的深度...
微信公众平台
陈毅任命梅光迪为司令,何克希为副司令,吕平为政治部主任。部队整编为三个连:原苏浙人民抗日自卫军120余人编为一连,连长陈小文;原江南抗日游击队100余人编为二连,连长刘振太;原青训班数十人编为三连,连长杨继武。“江抗”三路隶属新四军一支队建制。 新四军第一支队领导人和第六团干部合影...
纪实| 碧血长江流不尽—— 上海兵在新四军_上观新闻
在悲痛中,徐志远继承遗志,埋首于后方医院的工作,努力革命。许多年后,她的遗愿是:请将我的骨灰埋在四明山成君宜烈士墓旁。 新四军中的上海女兵这道风景线,在那个年代是十分特别的。 1942年,上海新裕纺织厂练习生吴金风与三个同伴一起到江苏靖江投军。接待他们的干事,出乎意料,竟是一个女新四军。“那时民间流行的...
英雄连长长眠郧阳大山 叔侄两代人接力守墓74载-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在郧阳区刘洞镇中原突围战役革命遗址鸡子岭处,有一座无名烈士墓,埋葬着一位新四军英雄连长。英雄牺牲后,当地百姓默默地为他办理后事,王立富王清海叔侄为他立碑撰文,年年祭扫,接力守墓74年……如今,王清海的心愿就是希望一代代子孙接替自己守好烈士陵墓,以及为无名烈士寻找到亲人。
永不褪色的家书里,有家国长河_手机新浪网
1943年8月,在江苏省六合县,为保卫农民秋收,新四军连长程雄带领战士与日寇英勇作战,壮烈牺牲时,年仅24岁。 牺牲前,程雄曾在给父母的一封家书中写道:“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信辞别双亲大人……” 1938年盛夏,“白衣战士”罗锦文在给弟弟的家书中这样...
1990年徐向前逝世,临终前留下三条遗嘱,中央为何只采用一条?_的...
对于徐向前提出的前两条遗嘱,中央难以完全满足。这个决定虽然违背了徐向前的生前遗愿,但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他的尊重和怀念之情。 不过,中央还是采纳了徐向前的第三条遗嘱,决定将他的骨灰撒向淮海、延安等革命战斗过的地区。 1990年11月,徐向前元帅的骨灰被分别撒向淮海战役地区、新四军军部旧址、延安、麻城、井冈山等...
抗战·民族记忆⑧ 新四军"刘老庄连":血战到最后一刻的钢铁连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苏北淮海抗日根据地展开残酷“扫荡”。为了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的82名勇士与多于自己20倍的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战斗。 新四军臂章 3月18日子夜,敌军主力1600余人,携带100多门大小火炮,向刘老庄方向进犯。4连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向营长请示:掩护地方机关和群众转移。
86年胡继成探望病重的黄克诚,黄拉着他感慨:你那个连牺牲的壮烈
打到最后,还能活动的战士大多数与敌人同归于尽。大胡庄内渐渐没有了声音,日伪军大部队冲进了庄子,挨家挨户的搜索,他们将还有气息的新四军战士挨个补刀,并将那些抱着敌人同归于尽的战士砍手剁足施以报复。图|大胡庄战斗遗址发掘现场 还有不少重伤的新四军战士,被日伪军生俘,关在村子里一户人家。日伪军对他们...
淮阴报云报
“由陕西,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达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1943年3月18日,为掩护地方群众和党政领导机关安全转移,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全体官兵82人在淮阴刘老庄与1000余名日伪军血战竟日,全部壮烈牺牲,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日诗篇。战后七旅重新组建四连,三师党委命名为“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