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物普查重大发现:内蒙古境内首次发现《皇帝北巡之碑》,镌刻...
据内蒙古文旅,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野外调查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乌兰察布市文物部门联合组成的普查队,在乌兰察布市境内的丘陵草原地带新发现了一处汉文石刻。该石刻顶部篆书“皇帝北巡之碑”。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对《北巡碑》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和拓片记录,正在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调研
重大发现:内蒙古境内首次发现《皇帝北巡之碑》-观察者网
微信公众号“内蒙古文旅”8月1日消息,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野外调查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乌兰察布市文物部门联合组成的普查队,在乌兰察布市境内的丘陵草原地带新发现了一处汉文石刻。该石刻顶部篆书“皇帝北巡之碑”。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对《北巡碑》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和拓片...
重大发现:内蒙古境内首次发现《皇帝北巡之碑》__财经头条__新浪财经
重大发现:内蒙古境内首次发现《皇帝北巡之碑》 微信公众号“内蒙古文旅”8月1日消息,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野外调查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乌兰察布市文物部门联合组成的普查队,在乌兰察布市境内的丘陵草原地带新发现了一处汉文石刻。该石刻顶部篆书“皇帝北巡之碑”。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
全国文物普查重大发现:内蒙古境内首次发现《皇帝北巡之碑》,镌刻...
据内蒙古文旅,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野外调查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乌兰察布市文物部门联合组成的普查队,在乌兰察布市境内的丘陵草原地带新发现了一处汉文石刻。该石刻顶部篆书“皇帝北巡之碑”。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对《北巡碑》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和拓片记录,正在组织专家进行实地...
内蒙古境内发现《皇帝北巡之碑》 北魏纪功刻石重现_新闻频道_中华网
内蒙古境内发现《皇帝北巡之碑》 北魏纪功刻石重现 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野外调查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乌兰察布市文物部门联合组成的普查队,在乌兰察布市境内的丘陵草原地带发现了一处汉文石刻。该石刻顶部篆书“皇帝北巡之碑”。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发现:内蒙古境内首次发现《皇帝北巡之碑》
微信公众号“内蒙古文旅”8月1日消息,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野外调查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乌兰察布市文物部门联合组成的普查队,在乌兰察布市境内的丘陵草原地带新发现了一处汉文石刻。该石刻顶部篆书“皇帝北巡之碑”。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对《北巡碑》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和拓片...
镶嵌在大青山巅的北魏皇家祭祀遗址
据《魏书·高祖纪》记载,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拓跋宏在由平城迁都洛阳之前,于七八月间北巡盛乐及阴山地区,先后举行了“谒金陵”“行幸阴山,观云川”“幸阅武台,临观讲武”等活动,其中“行幸阴山,观云川”极有可能是指在坝顶遗址举行祭天活动。依照古代皇帝祭天礼仪,祭祀活动结束之际,晚上要举行“望燎”...
《皇帝东巡之碑》的发现与历史变迁
关于《皇帝东巡之碑》的发现,历史上有不同的记载。张彦生在《善本碑帖录》中提及,该碑约在民国十年(1921年)被发现。然而,林鹏在《寻访御射碑记》中则根据燕下都考古队的傅振伦先生的回忆,指出发现时间可能是在1936年或1935年。若以时间线考量,傅振伦的回忆似乎更为可靠,因此《皇帝东巡之碑》的发现时间应...
北魏皇家祭天遗址 - 百度百科
北魏皇家祭天遗址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蜈蚣坝顶,分布范围约1万平方米,地处北魏六镇之一的武川镇境内。该遗址自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后,于2020年10月首次进行考古发掘,2022年7月揭露出灶坑、马骨、鹿角及碳化木柱等遗存。遗址直径98.5米,包含灵台、壝埒、内外辟雍、内外垓等结构,中部保留有内径15.5米...
《揭秘元朝皇帝北巡之旅:大象背上的黄家征途与草原传奇》
在历史的长河中,元朝皇帝们每年都会进行一场盛大的北巡之旅,从繁华的大都(今北京)前往草原深处的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这条征途不仅见证了蒙古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更在政治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探寻元朝皇帝北巡之旅的路线、交通工具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一、
四十年谜团谜底揭开!我国首次发掘北魏皇家祭天遗址,孝文帝曾在此...
圆形房屋外边还发现内外两个垓,即皇帝祭天时文武官员陪祭站立的平台。 张文平说,该遗址所在位置,北魏时期名为白道岭,白道岭之上有白道贯通阴山南北,遗址即位于白道之上。据《魏书·高祖纪》记载,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元宏北巡阴山,曾于阴山之上“观云川”,即观天象。孝文帝“观云川”之地,极有可能与该遗址有...
中蒙联合考察《燕然山铭》等刻石成果发布-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燕然山铭》等刻石成果涵盖《燕然山铭》刻石理想拓片,以及辽代契丹文大字摩崖石刻、金代《九峰石壁纪功碑》(女真文、汉文)、成吉思汗大奥鲁附近畏吾体蒙古文石刻、明代永乐皇帝纪行系列石刻、清代康熙皇帝纪功系列石刻等近20件刻石拓片。其中《燕然山铭》拓片共有5份,内蒙古大学是国内唯一获取和收藏的单位。这...
文成帝南巡碑 - 百度百科
碑文内容与《水经注》地理记载相印证,其官制记载对解析北魏部落传统与中原官僚体制融合过程具有关键史料价值。考古发现与形制特征 1994年山西大学靳生禾团队对该碑实施考古清理,确认碑体残高3米、宽1.4米,现存碑额篆书"皇帝南巡之颂"六字。碑座出土位置与《水经注》记载的御射台遗址相吻合,印证了郦道元关于文成帝...
中蒙联合考察《燕然山铭》等刻石成果发布_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燕然山铭》等刻石成果涵盖《燕然山铭》刻石理想拓片,以及辽代契丹文大字摩崖石刻、金代《九峰石壁纪功碑》(女真文、汉文)、成吉思汗大奥鲁附近畏吾体蒙古文石刻、明代永乐皇帝纪行系列石刻、清代康熙皇帝纪功系列石刻等近20件刻石拓片。其中《燕然山铭》拓片共有5份,内蒙古大学是国内唯一获取和收藏的单位。这...
匈奴单于庭“龙城”被发现了?“单于天子”瓦当现身 - 环球时报
发现这一摩崖石刻后,考察队进行了拓片、照相等工作,并对石刻文字作了仔细的核对和辨识,最终确认了该摩崖石刻的20行约260多个汉字中的220多个汉字,确定该摩崖石刻即为东汉永元元年班固所作的《燕然山铭》。这是东汉永元元年窦宪率领汉军大破北匈奴,登上燕然山南麓、勒石纪功的摩崖文字,反映的是东汉与北匈奴之间...
【内蒙古日报】中蒙联合考察《燕然山铭》等刻石成果发布
《燕然山铭》等刻石成果涵盖《燕然山铭》刻石理想拓片,以及辽代契丹文大字摩崖石刻、金代《九峰石壁纪功碑》(女真文、汉文)、成吉思汗大奥鲁附近畏吾体蒙古文石刻、明代永乐皇帝纪行系列石刻、清代康熙皇帝纪功系列石刻等近20件刻石拓片。其中《燕然山铭》拓片共有5份,内蒙古大学是国内唯一获取和收藏的单位。这...
民国拓北魏皇帝东巡碑拓本 - 百度百科
民国拓北魏皇帝东巡碑拓本为北魏太延三年(437年)所立碑刻的民国时期拓本,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该碑又名"太武皇帝东巡碑",由□熙达正书,原碑存十四行,每行二十六字,碑额阳文篆书"皇帝东巡之碑"六字,额两旁饰浮雕一人。拓本于民国年间出土于河北易县,为墨拓本,书法风格古拙质朴,近于分隶,下半部漫漶...
中蒙联合考察《燕然山铭》等刻石成果发布_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燕然山铭》等刻石成果涵盖《燕然山铭》刻石理想拓片,以及辽代契丹文大字摩崖石刻、金代《九峰石壁纪功碑》(女真文、汉文)、成吉思汗大奥鲁附近畏吾体蒙古文石刻、明代永乐皇帝纪行系列石刻、清代康熙皇帝纪功系列石刻等近20件刻石拓片。其中《燕然山铭》拓片共有5份,内蒙古大学是国内唯一获取和收藏的单位。这...
龙城遗址(蒙古国中部地区匈奴单于庭遗迹) - 百度百科
龙城遗址位于蒙古国后杭爱省额勒济特县,距首都乌兰巴托约470公里,为匈奴单于庭遗迹,邻近杭爱山脉。该遗址由蒙古国国立乌兰巴托大学考古队于2017年发现,2020年启动系统性发掘,出土的“天子单于”“与天无极,千(秋)万岁”字样的巨型瓦当为蒙古国境内首次发现,印证其作为匈奴宗教祭祀中心的礼制属性。遗址由内外城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