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要改变教育矫治措施执行绵软的状况
事实上,这两类行为无论在行为严重程度、社会危害性以及未成年人矫治难度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别,将两者置于同一等级、适用同等干预措施显然模糊了治安违法与刑事犯罪之间的界限,既容易造成罪错行为分级归类上轻重混同、跨度过大的问题,也使得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而不予刑事处罚的严重罪错行为缺乏有针对性的精准干预。
追究刑事责任!未成年不再是“免罪金牌”!
有刑法学专家建议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即“如果有证据证明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下限的低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时出于恶意,能够辨别是非善恶,则应推定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以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的罪错行为 如何不错过最佳矫治时机? 据记者了解,最高检正...
锐评|精准治理未成年人犯罪,不能单靠刑责“降龄”
在具体司法实践中,相当部分家长或者监护人对“一身恶习”的未成年人子女无力或不愿监护,一些专门学校因为父母担心“交叉感染”,大多招生难以为继,问题少年流落社会,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潜在人群。基于此,最高法也提出,应当尽快改变对低龄未成年人专门矫治机构力量薄弱的局面,加快专门学校建设,逐步推动建立独立的...
何时是个头?遇事就让下调刑责年龄?别把所有少年罪错都推给刑法
不推给刑法,那专家主动去啊 1小时前 广东 回复 5 guoguo180 刑期可以减半,民事加一半就行了!成年人犯罪判十年的,未成年可以判五年,成年人民事赔偿需要付100万的,未成年人可以判五年,民事付150万。 1小时前 河南 回复 3 百度网友a64e415 大河南不用害怕,你们有优秀的法官!!! 44分钟前 山西 回复 赞...
对罪错少年行政处罚后还需教育矫治
在行政拘留处罚之外,简爱也认为对“罪错少年”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是必要的。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实践方式,而矫正措施兼具惩罚性与恢复性的二元功能,对未成年人再次犯罪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已实施犯罪行为但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无法承担刑事责任的,相关涉事未成年人应当被送往...
爱护少年:谨防从“错误”走向“犯罪” ——政协委员谈未成年人...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庭庭长刘宁告诉记者,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案由相对集中,主要发生在学生之间由矛盾导致的故意伤害、聚众斗殴或寻衅滋事等,未成年人涉帮信罪案件的人数明显上升。未成年罪犯的年龄主要集中在已满16不满18周岁的年龄段,但近年14~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有所增加,整体来看,...
专家解读: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宽容不纵容
专家解读: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宽容不纵容 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宽容不纵容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何挺 邯郸低龄未成年人杀人案的办理,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不纵容。一方面,基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和对未成年人特殊身心特点的考虑,刑法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在不同年龄段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周岁...
“满12不满14岁未成年人获刑”是何信号?专家:别拿小孩不懂当免刑牌...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卢义杰受访指出,近期多起社会高度关注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被核准追诉、定罪量刑,法律依据是2021年3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新增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
邯郸初中生被杀案宣判,专家谈罪错少年:他们也是国家的未来,一个都...
凤凰网:您如何理解当下大众对罪错少年的态度? 席小华:这几年确实遇到一些不同的声音,这可能跟典型的极端个案有关,这些个案可能被放大了(大家对罪错少年的情绪)。 这种情绪里包含了民众对社会、教育的不满,通过这些典型个案,他们也想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就愈演愈烈,甚至对政策产生影响。比如《刑法修正案》,现在我们...
独家专访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对违法少年的刑事司法介入也是一种...
这能让人知道,所有的违法犯罪都是有代价的。”李玫瑾说。李玫瑾始终认为,社会发展变化会带来新的问题,法律也会随之完善,无论立法还是司法,都会体现出人类的智慧。因此如何通过法律来有效地惩罚犯罪的少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出品人:张军 于锋 监制:王薇 制片人:刘娜 统筹:隋雯雯 策划:郭薇 ...
对话少年法庭法官:我们如何挽回罪错少年? — 新京报
除了由专门学校教育、矫治问题青少年之外,司法机关还会通过委托专门的社工组织,对具有严重不良行为或者涉罪的未成年人进行帮教回访,形成工作档案,平衡法律惩处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教育矫治罪错少年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新京报:目前有没有好的矫治方法?
专家评未成年人犯罪:不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应追究家长监护失责
在一些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中,涉事者因未达到法定年龄而免于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无需承担任何刑事责任。 专家提供给记者的一份2018年的资料显示,在统计的90个国家中,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从6周岁至18周岁不等,其中,近四分之一的国家设定的起点是14周岁,是最多的;有二分之一的国家设定...
年少不是未成年人的“免罪金牌”
价值观直接决定了孩子将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和网络是最基础的保护屏障。在“治已病”的环节,如果未成年人已经出现了罪错,那就要根据罪错的严重程度、身心发育程度、心理偏常状况、日常表现和生活环境等,对他们进行分级分类干预。简单地贴上标签,认为罪错都是孩子的品行问题,可能让孩子...
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刑罚之外,矫治教育如何见效? — 新京报
受访专家认为,将专门矫治教育的决定由行政权转变为司法权,正是为了推动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尽快得到明确而有效的干预。而且,经由司法程序,能够更好平衡矫治教育的有效性与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公平性,这也是独立的少年司法制度应有的方向。 完善罪错分级干预措施刻不容缓 ...
对罪错未成年人不该“一放了之” _光明网
据新京报报道,12月20日,在“从严惩处涉未成年人犯罪,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发布会上,最高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表示,对于涉嫌犯罪,但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也决不能“一放了之”,必须依法予以惩戒和矫治,应当针对未成年人的罪错程度设置阶梯式的多种实体处遇措施,由相关部门根据未成年人罪错程度和...
对于罪错未成年人,既不能“一放了之”也不能“一罚了之”
编者按 未成年人罪错行为通常有一个由轻及重、逐渐演变的过程,如果错失最佳的教育矫治时机或者干预不当,部分未成年人可能不良行为加重,甚至实施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对罪错未成年人进行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防止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加重,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重要而急迫的课题。司法实践中,如何对未成年人罪错行...
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刑罚之上的矫治难题
罪错少年 三联生活周刊:上一次公众如此关注未成年人事件,恰是《刑法修正案(十一)》下调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至12周岁之前的大连13岁少年杀人案。法学界如何看待低龄未成年人的恶性犯罪? 郗培植:在少年法领域主流的观点都认为少年犯罪与其说是“罪”(crime),我们更倾向于用“罪错”(delinquency)的概念。而面对罪错少年...
挽救罪错少年,亟待补上这个“专门”短板
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都程度较轻、属于初犯偶犯,有教育挽救的可能。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至2022年,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犯罪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7.1万人,其中,超过97%的人走上正途。 当然,教育挽救要有,依法惩戒也不能少。 2020年底,我国出台《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岁。
惩治犯罪“魔童”,只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就够了吗? - 镇江网警巡查执法
一个问题是绕不开的立法焦点:对于未成年人罪错行为,法律究竟该怎么办? 长安君(微信ID:Changan-j)注意到,几乎每次类似事件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都是最响亮的呼吁之一。法律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最初设计,现实中,被部分人扭曲为“未满14岁杀人不犯法”的简单观念,对一些事件没有起到应有的阻遏作用。的确,“未...
当“罪错少年”被送进专门学校-中新网
张荆目前担任河南省一家专门学校的名誉校长,在他的建议指导下,这所专门学校通过心理学的量表测量及访谈,将学生们分为四种类型,其中最典型的是社会罪错人,这也是犯罪学中是最常见的一个类型,因为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交友环境的恶劣而引发的罪错,“要想办法改变他们的监护人、学校的教育方法,改变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