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新华网
新华社伦敦10月16日电记者手记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新华社记者高文成 “越来越多中国品牌走向海外,原因是品质远超同类产品,让人无法拒绝。”在英国品牌金融公司15日主办的第二届“日出东方”论坛上,公司董事长戴维·黑格这样解读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他认为,中国品牌发展壮大之路
记者手记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他认为,中国品牌发展壮大之路,体现着广大中国企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努力。品牌金融公司由黑格于1996年创办,是全球品牌估值领域知名机构。黑格说,品牌金融公司每年都会开展大量市场调研,“始终努力以客观视角评估各国品牌的真实影响力”。黑格在发言中着重...
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为世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
韩国《中央日报》指出,“中国制造”已不单单是“制造”,更是技术上的创造。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制造的中国商品,是值得信赖的。“中国制造”的质量在世界名列前茅。 一个个从无到有的突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凭借科技范儿“圈粉”国际...
中国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 百度百科
《中国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由富强、康健合著,2010年7月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该书立足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背景,探讨我国产业从加工制造向自主创新的转型路径。全书通过比亚迪等企业的案例分析,解读中国企业突破低端制造困境的实践,其中比亚迪案例包含“电池大王的新能源汽车梦”等章节。案例涵盖多个领域,探讨技术...
5.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中国经济发展由“量”向“质...
本题要求选出能够体现中国经济发展从“制造”(以量为主)向“创造”(以质为主)转变的选项。 - 选项①:我国大力发展风电,不断优化能源结构。这涉及新能源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符合“中国创造”的质变。 - 选项②:我国培养农业人才,推动农业智能发展。这强调智能农业的创新与应用,属于技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高技能人才助力产业提质升级
当前,我国正加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而在这一关键的产业升级进程中,职业教育的支撑作用不可或缺。9月23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教育部相...
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三重转变 _光明网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深刻调整,中国共产党敏锐地意识到发展制造业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需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制造业突破的核心就是创新。新时代,我国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先进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启动实施智能制造为...
秦朔: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全球制造|出海峰会
6月19日至6月20日,“生而全球·共融共建”第二届出海全球峰会在新加坡举行。与会的1300名企业家与20多位来自学界、企业界、海外的嘉宾一起,探讨中国企业出海的新方向和新路径。秦朔老师在论坛上进行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全球制造》的专题演讲,本文整理了秦朔老师演讲的精华部分,分享给大家。演讲 / 秦朔 ...
记者手记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_中证网
新华社伦敦10月16日电记者手记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新华社记者高文成 “越来越多中国品牌走向海外,原因是品质远超同类产品,让人无法拒绝。”在英国品牌金融公司15日主办的第二届“日出东方”论坛上,公司董事长戴维·黑格这样解读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他认为,中国品牌发展壮大之路...
(选做)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要更加重视( ) - 百度文库
(选做)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要更加重视( )A. 必须从国外进口先进的产品 B. 必须在中国生产 C. 必须重视科技创新 D. 必须与世界脱钩 C 本题考察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动力的理解。"中国创造"的本质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正确选项C分析:科技创新是实现从"制造"到"创造"转型的关键。只有通过自主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品牌的崛起之路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品牌可以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四、中国品牌未来的发展方向 面向未来,中国品牌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以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全面升级。(一...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 百度百科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由芮祥麟著、电子工业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的图书,ISBN为9787121046339,定价19.80元。作者芮祥麟1960年生于中国台湾,拥有德国籍,系SAP中国研究院创立者,在软件行业从业超18年。该书围绕中国软件产业转型展开,提出全球软件工业化浪潮推动产业价值再分配的观点,主张通过构建完整创新...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 百度百科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是8VCD教育音像制品,配套教材定价617.5元。该作品基于林伟贤七年实践总结的3000倍获利创新方法论,结合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探讨企业转型路径与全球财富趋势。课程系统阐述商业创新思维,包含创新六种形式与五种选择、影响创新的九种因素与七种过失、市场创新方案论证...
试论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对策。_百度教育
(3)创造品牌。品牌是企业实力和信誉的标志,企业需从制造型向设计型、品牌型、战略型升级,核心竞争力转变为“技术+设计+品牌战略”;应摆脱贴牌模式,开发自主品牌,强化品牌建设,改变“中国制造”廉价低端形象,提升全球产业链地位和产品价值。反馈 收藏
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第135届广交会观察 _光明网
飙升的人气离不开广交会持续“上新”的活力。本届展会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大批中国企业正以不懈的自主创新赢得国际市场,推动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加速迈进。 智能产品吸睛,彰显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 “这正是我需要的!”在科大讯飞的展位前,一位阿塞拜疆采购商对识别出母语的智能翻译机爱不释手...
3.试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意义。_百度教育
中国的制造业也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转型,完成从“中国 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实际上,就是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培 育和发展“中国创造” 。 “中国制造”是基础,“中国创造”是目标。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 之间,我们要更加重视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技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究竟有多远?
中国创造的最大优势,正是那份永远保持进取、永远求新的心态。在过去多少“从0到1”的创新曾经让中国处于领先地位,今天的我们更要站在“从1到100”的高度,继续向前。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在原始创新上,只有不断的攻坚克难,才能确保我们始终在全球舞台上保持领先。我们走过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
从“中国智造”到“中国创造”全国制造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
与此同时,智能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助力制造业加快智能化升级步伐。一季度,智能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2%,其中,工业机器人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同比分别增长12.4%、26.5%和55.4%。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我国制造业向“新”而行趋势明显。国家税务总局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