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侄孙人民日报撰文:我的两岸见闻与思考
今年9月2日,我以抗战将领亲属身份赴京,与我的堂弟、张学良的孙子张居信一同出席港澳台同胞、海外有关人士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座谈会。现场气氛庄重热烈,来自国内外的抗战志士亲属、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我们共同纪念伟大抗日战争胜利,深感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历史警示我们:唯有发展
以史为鉴,走和平融合之道 --台湾频道--人民网
我们必须以史为鉴,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以融合为路径、以统一为目标,让两岸同胞携手同行,共同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爱国将领张学良之侄孙)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9日 13 版)
《中国通史》里的一句话,为何让这位世界级数学大师终生难忘...
2024年12月21日,丘成桐在《人民日报》撰文,引起巨大反响。在文中,他在谈及人生的一段宝贵经历时说: “ 我在念高一那一年,对历史特别感兴趣,阅读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开始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也培养了我的家国情怀。在书中的最后一页,吕先生引用了梁启超翻译的英国拜伦的诗篇,是拜伦在希腊看到波斯古墓而吟咏...
人民网_网上的人民日报
人民网,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中文和多语种新闻网站之一。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以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权威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
张学良侄女:大伯在与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交往中看到了希望_中国政库...
——张闾蘅(张学良将军侄女) 回望80年前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中国正是处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我的大伯张学良将军,身负家仇国恨,对国破家亡有着切身的体会,对打内战深恶痛绝,在与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交往中,他看到了希望,“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成为全民族的呼声。西安事变使张、杨两位将军及家族都付出了极大的...
从少帅到“政治绝响”:张学良用一生换家族平安,更改写民族命运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坚持送蒋介石回南京的举动,曾被许多人视为"冲动"。直到其侄孙张闾实在书中揭秘,世人方才明白这份"冲动"背后的沉重考量:当时军统已掌握张家所有亲属的资料,戴笠的阴影随时可能吞噬这个家族。宋美龄"保证张家安全"的承诺,让他做出了抉择——以个人的囚禁,换族人的平安。此后的54年里,从南京到...
张学良长孙:若爷爷能看到今日中国,一定非常高兴
中新社北京9月5日电 题:张学良长孙:若爷爷能看到今日中国,一定非常高兴 作者 纪嘉欣 “阅兵方队整齐划一令人震撼,这背后是中国自抗战胜利至今八十年间凝聚起的力量。抗战先辈的精神需要铭记,更需要一代代传承。”张学良长孙张居信如此感慨。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
电视演西安事件,张学良激愤,侄孙张闾实:他将电视直接摔了
张闾实是张学良弟弟张学浚的儿子,1967年他见到了大伯张学良。他记得大伯平时性格温和,很少发火,可就是不能提西安事变这档子事。在台湾那段时间,张学良家的门只有亲人能进。每当侄儿侄女们来串门,他就特别高兴,总是拿出很多好吃的给他们吃。所以,张闾实一直觉得大伯张学良特别和蔼可亲,又幽默风趣。然而那个圣诞...
当年活捉蒋介石的孙铭九,在西安事变结束后,解放后怎样了?_张学良...
孙铭九是东北军中的少壮派代表,他与应德田、苗剑秋一起,被称为东北军“三剑客”,也是张学良一手提拔的亲信。 孙铭九在清末出生于东北,而从晚清到民国时期的东北,本地军阀、日本人、俄国人和满清贵族等各路势力相继登场,社会动荡不安,鱼龙混杂,也让他从小就有了出人头地的志向。
张作霖去世80年后,孙子回来为他扫墓,警告日本:中国人民不可欺
2007年3月,沈阳的初春虽冷风瑟瑟,张闾实却踏上了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故土。他是张作霖的孙子,张学良的侄子,按理说这应是他梦寐以求的家乡,可他却觉得这里从未真正属于他。在他的记忆里,家乡只是个模糊的影子,关联着荣耀、悲伤、争议和思念,而今天,他终于踏上了这片既沉重又温馨的土地。张闾实没急着去...
《吴石传》作者人民日报撰文:凭将一掬丹心在
图为吴石在台北期间的照片。中共党史出版社供图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引起热烈反响,其历史脚本《冷月无声:吴石传》(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一书经重新修订,也与读者见面了。身为作者,我真没想到这样一本关于无名英雄的书,居然持续“写”了这么多年——从2012年第一版,到2018年的第二版,再到现在的修订版。 为吴石将军立传,缘于对隐蔽战
纪念齐邦媛:《巨流河》被高估了吗
个人回忆录的“隐恶扬善”是一种普遍现象。我记得前几年读近代金融大佬资耀华的回忆录《世纪足音》时,就有很深的感受,还为此写过一篇《两个资耀华》。《世纪足音》中那个“求真实而已”的资耀华,在《人民日报》中却是多次运动中主动批判别人的弄潮儿,只不过这些“黑历史”都在晚年的回忆中消失掉了。个人回忆...
张学良将军珍贵史料首度公开
辽宁省大洼县 县委书记 许加:张学良将军恩泽百姓、惠被乡里的一些业绩,始终在我们全县人民心目当中去传颂,同时张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始终在激励着我们家乡大洼县为两个文明建设在不懈地努力,我们学习他的精神,就是要把家乡的经济建设搞好,我们制定了发展经济的一个思路叫“以资源为优势,以市场选...
《军绿》第936期|张学勇:孙铭九,西安事变中的民族脊梁_张学良...
先后在《新华网》《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千余篇。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征文比赛二等奖,《人民日报》社征文比赛三等奖。作品入选国家《国防行政执法浅说》、总政治部《演讲稿荟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防大家谈》等书目。出版文集《帷中散记》《军旅岁月》。转业到地方后,痴情...
联谊报
说起董显光,在从事新闻工作时的壮举,简直震天动地。“二次革命”时,他担任《中国共和报》(英文)副主编时,揭露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真相;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他撰文揭露其勾结阴谋;1925年在天津创办《庸报》,1928年发生皇姑屯事件后,揭露日本当局是制造炸死张作霖事件的凶手等等,不胜枚举。至于说...
文史漫步 · 台湾媒体视野下的张学良九秩华诞
旅台后,张学良甚少露面且身份地位如此突出,因此1990年公开庆寿的消息一出,马上引来台湾媒体的瞩目。笔者得见的这批剪报几乎囊括了台湾各家知名报纸,如:《联合报》《自立早报》《中国时报》《台湾新生报》《中央日报》《联合晚报》《中时晚报》《自立晚报》《自由时报》《民众日报》《大成报》《台湾时报》《中华日报...
杨虎城之孙杨瀚赴美,张学良反应冷淡,杨瀚感慨:他确实是老了
就见了两回面,张学良老是冷冷淡淡的,这可让杨瀚没想到啊,他就琢磨这里头是咋回事儿呢。以往好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只要提起西安事变,头一个就会想到张学良。为啥呢?他的实力顶厉害,地位也相当高呢。然后才会想到杨虎城。杨瀚费了十年功夫研究,写了本《杨虎城大传》。在研究杨虎城将军一辈子的事儿,还有西安...
张学良在100岁时见到了杨虎城的后人,少帅颤抖后说了四个字_看看...
身在囹圄的张学良得此消息后,唏嘘不已,长叹许久…… 杨将军遭遇不幸,但令人欣慰的是,将军的部分子女保全了性命。 杨将军的长子名叫杨拯民。杨拯民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和少帅比较熟。 一次,杨拯民随父亲和张学良乘车去军营视察,张学良负责开车,杨虎城则坐在其旁边,杨拯民坐在后排两位副官中间。张学良见状,开玩笑...
从抗日救亡歌曲到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背后的故事-档案馆
10日,新政协筹备会发出《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启事》,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太行版和《太岳日报》等报纸上进行刊载。启事对国歌辞谱征集需注意的事项做了明确规定:1.中国特征;2.政权特征;3.新民主主义;4.新中国之远景;5.限用语体,不宜过长。截至8月20日,新政协筹备会共征集到国歌632件,歌词694...
沉痛哀悼张学良先生逝世-人民日报-知网阅读
人民日报 | 正文快照: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获悉张学良先生逝世的消息,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15日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唁电全文如下:张学良将军亲属: 惊悉张学良将军仙逝,悲痛无已,谨电致唁。 张学良将军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 引用:0次下载:44次 打开APP,下载管理本文 关键词 张学良张学良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