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抗日途中,周平民、周健民兄弟俩共同写下了这封家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
“……热河边境已失去一大块地,中国前途极为危险。”1932年10月,在北上抗日的途中,周平民、周健民兄弟俩共同写下了这封家书,字里行间饱含爱国、念家的情感,以及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担忧。 周平民是四川人,早在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秘密从事农民运动。当东北被日军攻占后,他与弟弟周健民报名参军,双双奔赴热河。书
兄弟携手赴国难:周平民、周健民热河抗战家书背后的血色青春
烽火家书中的赤子丹心 1933年深冬,热河省赤峰县的寒风吹过简陋的军营,24岁的周平民在油灯下给父母写下家书:"热河边境已失去一大块地,中国前途极为危险。"信纸泛黄的褶皱里,藏着一个哥哥对弟弟周健民的牵挂,更藏着两个四川青年以身许国的决绝。这封穿越近百年的家书,如今静静陈列在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热河抗日前线的一封家书,讲述亲兄弟齐上战场的往事
周平民、周健民所写的家书成长奎是东北抗日救国军骑兵第四路军司令,在奉吉交界和蒙边地区活动,抗击日寇,屡获战绩。1932年9月,因汉奸告密,遭日寇包围,英勇牺牲,年仅35岁。发出这封信时,周平民兄弟俩正随成长奎的蒙边骑兵队赴开鲁抗日前线,并被分配在辽吉黑民众后援会开鲁办事处工作。对到达热河后的情况,...
一纸诀别书,百年家国情:1932年一封家书看乱世中的家国坚守
同年 10 月,远在四川的周平民、周健民兄弟,怀揣着 “捐躯赴国难” 的壮志,在北上热河的抗日途中,也写下了饱含深情与忧虑的家书。“热河边境已失,中国前途危险”,寥寥数语,道尽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兄弟俩深知,自己奔赴的是一场生死未卜的战斗,但他们毫不畏惧,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他们...
重读抗战家书|张丁:志士赴国难 家书抵万金
再次,抗战家书的境界高远,精神感人。抗战家书中不仅有家长里短、儿女情长,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华夏儿女不畏强敌、共赴国难、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家书中有很大一部分出自军人的手笔,有的写于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民族危亡时刻,不论将军,还是士兵,中国军人表现出了...
中国文物报-2025-08-21-21761版-雨花英烈抗战遗墨
16页纸,2000余字,字字泣血,叙说了一个沉重的噩耗——周执中之弟周振华(又名健民)于1933年2月牺牲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这封辗转南北的家书穿越战火,镌刻下兄弟二人共赴国难、北上抗日的赤子丹心。 周执中,又名国正、平民,1902年生于四川内江。早年从事教育工作时,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并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
淞沪会战士兵家书摘录 - 百度文库
一、战火纷飞中的牵挂 “父亲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儿此次上前线,实抱必死之心。盖国家养育之恩,实未敢忘。今大敌当前,为国捐躯,亦分内之事耳。然儿亦深知二老年迈,家中无人照料,实令儿心忧。但望二老保重身体,勿为儿过度悲伤。儿若不幸,望二老节哀顺变,莫要因儿荒废余生。儿在此,唯愿奋勇杀敌...
档案里的抗战家书|纸短情长话家国-新华网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参谋长赵渭滨,以所见所闻鲜明比较了国共两党军队在抗战中的表现,深夜秉烛告子:“未来的成功,未来的抗战,恐怕还是要靠共产党吧。” 当千万个“我”甘为火种,家书便成炬火,连成璀璨的星河,照彻崭新的天空。 假如今天“你”还在,看到的一切是否如当初期待?多年以后...
抗战家书原文及内容解析 - 百度文库
从社会层面讲,抗战家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它们展示了全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精神。无论是前线的战士,还是后方的家属,都在为了抗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种全民抗战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抗战家书更是珍贵的历史档案。它们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事件、战斗...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烽火家书映丹心
今天,我们再次重温那一封封染着血与火的家书,字字句句,彰显出革命先烈耿耿气节、绵绵亲情;一笔一画,真实再现了一位共产党人在抗战烽火中坚定的革命信仰、赤诚的家国情怀。谈抗战:“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这次中日大战,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要是打败了,马上就亡国,我们都是亡国奴了。亡国奴的...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中国作家...
从1931到1945,中国作家在烽火与热血交织的大地上,在呜咽与战歌共鸣的山河间,用笔写下不屈的觉醒。抗战文学参与了硝烟弥漫的民族记忆,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典佳作。“山河迹忆——手稿里的抗战中国”特展开幕前夕,中国作家网特推出“笔醒山河”系列文章,分享策展人眼中的手稿、书信日记、报刊,以及文学文物背后的抗战往事。] “书写抗战精神
10封抗战英雄家书 - 百度文库
战场上彰显血性,家书中尽是温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一个“孝”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一个“忠”字,若是那天下太平,他定是个寸草春晖的好儿郎,但是无奈身处战火硝烟,日寇在中华大地涂炭生灵,多少先辈舍小家顾大家,留下一句“风息波静,凯然而归,全家团聚,以报此恩”,走上抗日战场。
档案里的抗战家书丨与妻书,予家国 - 中国军网
战火纷飞年代的与妻书中,将士们常常叮嘱妻子保重身体、照顾家庭,字字句句透露出对家的牵挂。然而国难当头,先烈只能将儿女情长抛之脑后,毅然决然奔赴战场。 正如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在1942年赴缅作战前写给妻子的信中所言:“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又我去岁所经过之事,实太对不起你,望你原谅。我要...
重读志愿军家书 先有国后有家 四封家书讲述拳拳报国心 - 百度文库
第二封家书:对祖国的热爱 亲爱的兄弟姐妹:我深深地爱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了保卫疆土的完整和人民的幸福,我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志愿军。虽然战场上饱受苦难,但我从未后悔过。每当看到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在战场上飘扬,我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激动。兄弟姐妹们,我希望你们也能为祖国的繁荣而尽最大的努力,共同努力,...
长征副刊|从抗战家书中感悟报国志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了由张丁主编的《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增订版)》(以下简称《抗战家书》)。这部书籍汇集整理了44篇抗战家书故事,从一个个独特视角展现了中华民族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书中既有热血男儿从杀敌前线寄给亲人的诀别遗书,也有...
档案里的抗战家书丨与妻书,予家国-新华网
战火纷飞年代的与妻书中,将士们常常叮嘱妻子保重身体、照顾家庭,字字句句透露出对家的牵挂。然而国难当头,先烈只能将儿女情长抛之脑后,毅然决然奔赴战场。 正如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在1942年赴缅作战前写给妻子的信中所言:“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又我去岁所经过之事,实太对不起你...
抗战家书 - 百度文库
我说荩忱死得好,可以给一般官吏留一个舍身为国、尽职尽责的模范,让那些少数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能有掏出天良,洗心革面的一天。我说荩忱死得好,可以给一般富有的人们一个当头棒喝,让少数的守财奴、奸商、市侩,以及一切大大小小发国难财的人们,想到他们拿英雄的骨骼血肉所换来的骄奢逸乐的生活无耻,而痛...
档案里的抗战家书|与妻书,予家国
战火纷飞年代的与妻书中,将士们常常叮嘱妻子保重身体、照顾家庭,字字句句透露出对家的牵挂。然而国难当头,先烈只能将儿女情长抛之脑后,毅然决然奔赴战场。正如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在1942年赴缅作战前写给妻子的信中所言:“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又我去岁所经过之事,实太对不起你,望你原谅。
革命烈士家书整理汇编范例 - 百度文库
革命烈士家书整理汇编范例 一、家书背后的热血岁月 在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里,烈士们为了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远离家乡,投身革命事业,用生命书写着壮丽的篇章。而这些家书,就是他们与亲人之间情感的纽带,承载着无尽的思念、牵挂与坚定的革命意志。透过这些家书,我们仿佛能看到烈士们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
已经过去80多年,重读抗战家书缘何还能感人肺腑?_凤凰网
再次,抗战家书的境界高远,精神感人。抗战家书中不仅有家长里短、儿女情长,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华夏儿女不畏强敌、共赴国难、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家书中有很大一部分出自军人的手笔,有的写于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民族危亡时刻,不论将军,还是士兵,中国军人表现出了应有的血性和民族气节,保家卫国而不惜马革裹尸。他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