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 “心脏” 的炸药,竟是靠木棒搅出来的!
为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起爆 筑牢关键一环 铝锅当熔炉,木棒搅炸药 他们在生死边缘铸造核盾牌 研制原子弹内组件时 由于没有加工高能炸药部件的专用设备 只能“土法上马” 用铝锅当熔炉 拿木棒作搅拌器 把黄纸板改成模具 这些看似简陋的“土装备” 要达到的却是极致严苛的军工标准 原二二一厂二分厂车间主任刘振东回忆: “一天生产千
原子弹心脏的炸药竟是木棒搅出来的 自力更生铸就奇迹_新闻频道...
研制原子弹内组件时,由于缺乏专用设备,只能用铝锅当熔炉,木棒作搅拌器,黄纸板改成模具。这些简陋的“土装备”要达到极致严苛的军工标准。在缺乏防护的情况下,每一次搅拌、浇注都伴随着爆炸的风险。他们凭着最原始的工具,在生死边缘铸造守护共和国的核盾牌。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
棒子底下出尖端 原子弹炸药部件竟然这样制成的—新闻—科学网
时任北京九所二室二组炸药成型工艺技术组长的刘振东,没有出现在这张老照片中,但炸药研制正是他所从事的工作。 现年91岁的他在采访过程中屡次告诉记者:“能参与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我倍感荣幸!” 炸药部件是原子弹制造的重要环节。 高能炸药被喻为引爆原子弹的“扳机”,爆轰试验是原子弹能否成功的第一步。 20世...
中国原子弹引爆那天引起了怎样的轰动?参与研制亲历者亲自答
后来,我们搬去了青海二二一基地 ,继续制作引爆原子弹要用的高能炸药,完成了炸药部件组装。毫不夸张地说,在当时的条件下搞炸药,相当于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每一秒都提心吊胆。如果没有一定要搞出“争气弹”的信念支撑着,大家很难坚持下来。 再后来,迎来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好消息。 听到消息的那一刻,说不...
参与组装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人
“那个时候,我们不叫原子弹,就叫争气弹。”黄克骥回忆,当时原子弹的设计数据是由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手动计算器或者算盘计算出来的;原子弹上的零部件是用中国制造的机器生产加工而成的;原子弹的炸药是由工人和技术人员用木棒在大锅里搅拌制成的;而原子弹的总装车间里“一无先进设备、二无先进电子测量...
爆轰试验→铀球诞生 这是中国首枚原子弹“心脏”诞生的故事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轰试验场,代号“17号工地”。 王淦昌、陈能宽和研究人员在这里开始了艰难的攻关。 当时,不光是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科研条件也非常有限。为了赶时间,他们用土办法上马,因陋就简,在临时工号里,开始了爆轰试验所需炸药部件的浇铸。 在帐篷中搅拌炸药十分辛苦。帐篷通风不好,室内充斥着炸药粉尘、古...
原子弹心脏的炸药竟是木棒搅出来的 自力更生铸就奇迹_新闻频道...
林俊杰心脏出状况:健康问题引关注 7月13日,在北京鸟巢演唱会的尾声,林俊德透露自己心脏出现问题。他用沉重的语气说,去年4月被诊断出心脏有问题,每天需要靠药物维持。这个消息让他非常震惊,从没想过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2025-07-14 07:59:21林俊杰心脏 感冒不是冻出来的 这些误区要注意! 感冒不是冻出来的这些...
听!第一颗原子弹冷爆实验的轰鸣在这里回响~
1964年3月28日,通过了全尺寸主药球的成型工艺定型。202车间工人师傅一丝不苟,通过远距离电视精心操作,生产出合格的炸药部件。在郭永怀副所长和设计部龙文光副主任指导下,结合理论设计和爆轰试验,开展了原子弹总体结构设计和力学、环境条件适应性试验。他们乘坐解放牌卡车,自带干粮,到四厂区进行力学、环境试验。
今天是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60 周年,「争气弹」有多争气?60 年...
1959年6月20日,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便取名为“五九六”。核工业人立志,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争气弹...
原子弹炸药部件是这样研制出来的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
核武器装药部件是在常规武器装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武器装药是属于精密注装炸药工艺技术,比常规武器装药工艺要求更高,对混合炸药部件质量在安全性能、炸药部件能量和稳定性、炸药部件的密度成分均匀性、强度环境的适应性都有严格要求,这就给混合炸药部件成型工艺带来极大的难度。
代号221的神秘禁区:事关原子弹,这里的一切曾经“跟任何人都不能说”
刘兆民今年85岁,这些60年前工作中的点滴,他依然能清楚地描述出来。曾有很多年,他从不跟人谈自己的工作,就连父母也始终不知道他具体在做什么,因为他的工作需要严格保密,单位地址也曾在中国地图上消失,那里有个神秘的代号——“221”。 提到“221”,就绕不开“596”,这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1959年6月20日,苏联撕
你以为原子弹是科学家造出来的吗?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使用的核材料是两颗总重约15公斤、体积只有橙子大小的铀-235半球。 就像邓稼先比划的这么大—— 外壳的炸药爆炸后,将两个半球紧紧挤压在一起,达到临界质量,就会引发核爆炸。 这颗铀球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在没有精密数控机床的那个年代,要用球面机床...
亲历者揭秘:中国造第一颗原子弹有多难?高能炸药竟是用铁锅熬的!
如今在青海221基地旧址,有“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纪念牌。(王倩 摄) 许震贵起初在二分厂生产部工作,当时原子弹所用的炸药是在“米哈耶洛夫锅”里熬制的,他对那种苦杏仁味记忆犹新,这是tnt在加热融化成型的过程中释放出的有毒气体,“通风不好,强烈刺鼻的气味一下子就把我冲晕在工作台上”。为了赶任务,他们经...
中国原子弹引爆那天引起了怎样的轰动? - 知乎
1964年10月16日,伴随着罗布泊上空的一声巨响,新中国给予了那些敌对实力响亮的一巴掌:首颗原子弹爆炸...
原子弹 “心脏” 的炸药,竟是靠木棒搅出来的!_氢弹_中国_世界
原子弹 “心脏” 的炸药,竟是靠木棒搅出来的! 本文转自【央视军事】; 从原子弹到氢弹 美国用了7年3个月 苏联用了6年3个月 英国用了4年7个月 而中国仅用2年8个月 这是一个民族 面对技术封锁 在遭遇背弃的时刻 进行的一场绝地反击 遭遇背弃、面对技术封锁...
17岁硬核少年手搓原子弹!只为一枚童子军奖章!危害40万人性命!
12岁时,刚刚读完父亲大学化学课本的大卫就自制出了烈性炸药——硝酸甘油。但是科学研究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一次大卫用螺丝刀直接搅动成罐的红磷,直接引发了爆炸。父亲发现他时,大卫已经被炸晕在地,眉毛都烧冒烟了。幸好父亲把他及时送医,才捡回了一条命。不过,在此之后,父亲就禁止他继续在家中做试验了...
爆轰试验→铀球成型 这是中国首枚原子弹“心脏”诞生的故事|中国|核反...
在帐篷中搅拌炸药十分辛苦。帐篷通风不好,室内充斥着炸药粉尘、古怪难闻且有毒的气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上千次爆轰试验论证,上万个数据的计算,多个单位的协同合作,在理论设计与试验的互相配合之下,终于完成了原子弹理论模型的设计雏形。 接下来,核爆炸所需的材料成为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种材料就...
【红色记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始末||王凯 _红色文化_文化...
李觉1957年因心脏病到北京治疗,出院后住在总参招待所。后来宋任穷找到李觉,说中央对他的工作有调整,准备让他牵头搞原子弹研制。李觉是军人出身,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也没办什么转业手续,直接就到三机部报到了。 李觉报到时,九局已经有吴际霖和郭英会两位副局长。吴际霖早年毕业于华西大学化学系,抗战期间到延安陕北公...
老照片里的“两弹一星”故事——棒子底下出尖端!原子弹炸药部件...
高能炸药是引爆原子弹的扳机,爆轰试验是原子弹能否成功的第一步。为早日研制出“争气弹”,原子弹炸药部件研制的帷幕在河北省古长城脚下正式拉开。 老照片里,三位科研人员正在极简陋的防护条件下,手工进行炸药部件的研制操作。炸药研制的每个工序都是精细活,当时还有句戏称,叫做“棒子底下出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