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尴尬:扔个东西要花几百元,“扔旧的比买新的还难”
“家里的皮沙发用了五六年,最近想换个新的,可没想到处理旧沙发比买新沙发还麻烦。”家住上海浦东的刘女士向记者诉苦,“回收公司不收这一款,联系物业说清运要收200元,想想还是算了。” 这个“算了”背后,有不少无奈。 记者调查发现, 不少市民在更新家具家电时, 遭遇过“扔比买还难”的尴尬, 因此推迟换新的情况并不少见。
旧手机宁愿“吃灰”?他们为何不选以旧换新,隐私、价格或成回收...
“卖也卖不了多少钱,只能扔在家里‘吃灰’。越攒越多。”记者在街头询问市民有关退休手机的处理方法时,消费者王女士表示,家中抽屉里存放的10多部旧手机,由于卡顿、掉电快、内存不足等原因最终被淘汰了下来。尽管这些旧手机早已不使用,但王女士并不愿意送到回收点出售。“一来心疼不舍得,毕竟是曾经使用过的...
上海垃圾分类四年变迁,热情渐失引发众怒
前面一群热血沸腾,后面却冷得像冰块。2019年7月,上海抢先搞起“史上最严”的垃圾分门别类,整个城市马上就陷入了紧张兮兮的分类焦虑中!上班族设定手机来提醒扔垃圾的时间,程序员没赶上扔的点儿,灵机一动把垃圾寄到昆山去了;精打细算的主妇发现搭高铁去苏州扔垃圾居然比罚款还划算!突然间,“猪能吃的都...
居民扔垃圾“限时不方便 延时成本高” 垃圾箱房智能化改造能解两难
一些垃圾箱房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多开两三个小时,又或者没有及时更新公示牌上的投放时段信息,导致来扔垃圾的人觉得没有变化,“还是不方便”。 在采访中,许多社区工作者都和黄丽娟一样,对延长开放甚至24小时开放心存顾虑,担心无人值守会乱扔,延长保洁员、管理员的值守时间则需要增加大量人力成本。记者了解到,...
上海多个小区出现,居民苦不堪言!专家:这是心理疾病
专家说,这种病会影响2%到6%的成年人。得病的人不是懒,而是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出了问题。比如看到一件旧衣服,普通人能马上决定扔掉,但他们会在"万一以后用得上"的想法里纠结半天。研究还发现,这些人记东西和分类的能力比较差,所以整理对他们来说特别困难。很多囤积行为背后都有故事。可能是亲人去世、搬家或者...
补贴政策出台后上海迎“以旧换新”高峰 一站式服务破解旧家电回收难
近日,上海市民单先生家里要换一台新洗衣机,他在电商平台上买了新机,并选择了以旧换新服务,回收公司很快上门进行了回收。这台洗衣机随后和其它废旧电器被拉回到环保公司,送到不同的拆旧线上,进行去钉、分解、压制等处理,最终被拆解成铁、铜、铝、废旧塑料等不同材质。在仓库里记者看到,各种拆解物按照分类...
没处扔、不好卖……被淘汰的“废旧”家电家具去往何处?_央广网
家住上海的周辉,这几天刚把自家不常用的消毒柜更换成功能更齐全的洗碗机。他告诉记者,只需手机下单,预约好上门时间,家电以旧换新的工作人员就能上门服务。不仅能将旧的机器拆走,同时还能根据尺寸进行改造,安装调试好新的机器。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静安新城社区居民 周辉:第一解决我们回收难的问题,比传统的回收更便...
扔了心疼,不扔头疼!上海不少家庭都在挥泪大甩卖这样东西!
一位名叫小林的妈妈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这些书买来时,每一本都像是通向成功的钥匙。现在看着它们,既心疼当初花的钱,又不舍得就这么扔掉。但是不处理,家里就快被书淹没了!"面对这种两难境地,上海人的智慧闪耀。有人提出把旧书捐给山区学校,既环保又助人;有创意的家长把书籍变成了别致的手工艺品,...
中国每年2600万吨旧衣物被扔进垃圾桶?记者调查,真相是这样的……
不得不被丢进垃圾桶 中国循环经济学会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约2600万吨旧衣物被扔进垃圾桶,再利用率不到1%。 怎么会这样? 回收渠道少,旧衣物进了垃圾箱 “ 要么找不到回收的地方,要么旧衣物回收箱太远,要么一些回收渠道不友好、回收...
送旧衣服竟变社交尴尬,亲身经历让我彻底长见识
我发现,送旧衣服这事,怎么说呢,善意和尴尬的界限,比中超VAR还难判。你以为自己做了件好事,别人未必领情,甚至觉得你在“施舍”他们。有时候,帮忙这事,没问清楚对方想不想要,说不定人家家里衣柜都快爆炸了,还得挤地方收你的“温暖包”。有点像NBA明星做公益,媒体镜头一对,网友立马分成两派:一边喊着...
机顶盒“坟墓”探访:上海电子垃圾处理量年增300%
在松江区电子垃圾临时堆放点,我们遇到了前来丢弃旧机顶盒的市民张先生。"新买的智能电视自带系统,这个老机顶盒放在家里五年没用了。"他坦言并不知道上海市设有专门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点,"小区垃圾桶写着'可回收',应该没问题吧?"这种认知误区极具代表性。上海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协会的调查显示,62%的市民不清楚电子垃圾需要特殊处
上海垃圾新政下的市场反应与市民应对策略
李先生透露,不久前,他所在小区的居委会就向居民们免费发放了专为湿垃圾设计的垃圾桶。而以“精明能干”著称的上海人,在家庭垃圾分类方面同样展现出了他们的智慧——许多市民选择购买多个价格实惠的垃圾桶,以便对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细致的分类,这种方式显然比选购一个昂贵的垃圾桶更为经济实惠。
回顾:垃圾分类成“烂尾”,沦为笑话的背后,只是因为居民素质差吗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其独特的违规处理方式:并非采用简单的经济处罚,而是通过社区志愿者进行耐心细致的环保知识讲解,这种寓教于管的方式反而更具教育意义。这些年轻人普遍比较在意形象和他人眼光,宁愿缴纳罚款也不愿面对这种公开处罚带来的尴尬处境。在严格的分类制度实施后,上海市民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不仅各大...
扔了心疼,不扔头疼!上海不少家庭都在挥泪大甩卖这样东西!
在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里,一个个家庭、一所所学校、一个个社区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教育的新理解。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以开放、包容、负责的态度面对问题时,每一个挑战都可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契机。让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教育将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考试,而是成为每个人终身成长的动力。到那时,...
被垃圾埋葬的晚年!上海独居老人离世 众人攻坚垃圾山
7月,上海虹口区玉田新村一位独居老人离世后,屋内堆积如山的垃圾才被发现:垃圾高度逼近天花板,腐烂食品滋生蛆虫、鼠患肆虐,阳台窗户摇摇欲坠形成高坠风险。家属束手无策,社区因法律限制无法强行介入,周边居民苦不堪言😰。最终,经记者协调,居委、物业、律师与家属合力攻坚,20余人历时3天清出460袋垃圾(相当于...
扔了心疼,不扔头疼!上海不少家庭都在挥泪大甩卖这样东西!
暑假大清仓:上海家庭的教材处理难题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上海的家庭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暑假。朋友圈里充满了欢乐的旅游照片,许多人带着孩子们外出游玩,享受难得的家庭时光。在这欢乎气氛的背后,不少家庭还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烦恼——如何处理堆积如山的旧教材和课本。教材堆积:一个普遍的家庭难题 家住浦东新区的...
如何让消费者“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多地积极实践打通“堵点...
时间过去近两个月,记者走访发现,在政策拉动下,有意愿换购的消费者数量明显增加。但部分消费者却在过程中遇到了回收难。尤其是一些旧的大型家电难以处理。这...现在看来,价格低、网点少、无人上门回收是家电换新中遇到的“尴尬”问题。如何打通这其中的堵点,畅通家电更新消费循环?各地都有哪些做法?先去浙江杭州看一...
上海多个小区频现“囤积癖”老人!这些人见人怨的高危人群怎么办...
并且只买不拆 包裹中有些食品已过期发臭 从而引发邻居投诉 记者报道后,社区组织志愿者帮助包阿姨拆快递、整理房间,可由于快递实在太多,大家忙碌了两天半,也才完成了三分之一的整理任务。 邱英芳 翠浦社区筹建组负责人: 目前用了120个整理箱,全部已经用完了,还有厨房、卫生间、客厅没有整理出来,我们会继续慢慢给她...
...提升居民积极性认同感办法更多 上海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率达5%
“新时尚”深入人心,直观体现在“三增一减”的数字上。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日均分出可回收物7973吨、有害垃圾2吨、湿垃圾9233吨,比2019年上半年分别增加1.97倍、14.3倍、0.69倍;日均清运干垃圾17240吨,比2019年上半年减少15.7%;湿垃圾分出量占干湿垃圾总量的35%左右,是比...
别让旧物成了无处安放的“烫手山芋”-民生频道-北方网
记者还在南开区紫云里小区,发现旧衣柜被居民放在车棚里,旧桌子扔在窗下。在南丰里小区,看到三把椅子被丢弃在绿化带内。 二手家电回收不值钱 全新的热水器“以旧换新”只抵扣10元钱让张女士连连叹息。近日,张女士买了一套精装修房,因为开发商给配置的热水器容量较小,她想换一个大容量热水器,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