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养生重在防寒防燥
10月8日将迎来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这意味着深秋正式来临。中医专家提醒,寒露时节气温降低、昼夜温差显著、空气更加干燥,容易诱发呼吸道、关节、胃肠、心血管等方面疾病,养生防病应注重防寒防燥、收敛阳气。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张振鹏介绍,中医认为肺喜润恶燥,寒露时节,“凉燥”之邪易导致肺津耗损、肺宣
白露节气,阴气渐强,寒意生、燥气浓,养生有讲究
白露是秋季气候转换的关键点,燥邪与寒邪并至。养生需围绕“防燥”与“固表”两大主题,通过精神调摄、起居保暖、饮食润燥、适度锻炼及穴位保健,养阴护津,巩固卫表,方能有效抵御外邪,安然度过“多事之秋”,为冬藏做好充分准备。中医养生之道,在于“知天时,顺自然”,白露时节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良机。■...
寒露养生有秘诀,中医专家告诉您
中医有“肚腹三里求”这句口诀,按揉或敲打小腿外侧足三里穴3-5分钟,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既能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有助强身延年益寿;又能提升肠胃功能,促进脂肪代谢,辅助减肥。 养生按摩,不会一蹴而就,贵在坚持,日积月累,细水长流,方见成效。 早睡早起 适量运动 减...
寒露养生:防寒防燥 不过量进补
秋季燥邪当令,稍不留意,邪气入侵,导致人体容易患病,如感冒,咳嗽腹泻,过敏性疾病等,所以防寒防燥是本节气养生保健的首要任务。 01 防寒 寒露过后,昼夜温差加大。俗话说“寒露脚不露”,就是提醒人们应注意保暖,早晚及时添加衣物。 潮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 苏丽湘...
寒露:秋中之秋,防燥养收(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养生之道)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韩强说,古人云“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芝麻具有润肠通便、健胃保肝等功效,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方地区,寒露节气前后,芝麻球、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十分流行。“...
寒露:秋中之秋,防燥养收(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养生之道)--健康·生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韩强说,古人云“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芝麻具有润肠通便、健胃保肝等功效,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方地区,寒露节气前后,芝麻球、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十分流行。
养阴润燥、润肺益胃,医生详解寒露时节养生之道_新闻频道_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转眼,时节已到寒露。暮秋初冬伊始,寒气升而阳气降,秋燥烈而润气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主治医师马小亮介绍,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此时应注重养阴润燥、润肺益胃、助阳敛气。 一、养阴润燥,重在滋阴 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当...
寒露之后寒意猛增 要注意健脾养肺防凉燥
防凉燥 寒露至,寒风骤起,凉气入侵,凉气与燥气相合便是凉燥。中医理论认为,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易伤肺胃。其主要症状有口鼻干燥、咽干、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皮肤干燥、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饮食宜“滋阴润燥”,多食“酸、甘、润”之品,少食辛辣刺激、...
寒露时节深秋至 防寒防燥保健康 - 广安市人民政府
寒露时节深秋至 防寒防燥保健康 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中医专家介绍,寒露是深秋的节令,此时寒气渐生,气候偏燥,养生防病应注意防寒保暖、滋阴润燥。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徐建龙介绍,寒露时节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增大,人体易受寒,可能出现感冒、腹泻、腹痛及关节痛等疾病或症状;同时,燥邪...
寒露养生——防寒润燥,养肺健脾
一、起居养生 1、防寒保暖 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大,做好保暖工作是第一步。“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一场秋雨一场寒”,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
陈淑娇教授谈寒露养生:一要防寒润燥,二要调畅气血
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为寒露后露水将增多,气温将降低。许多人会相继出现“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寒露时节,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故而,寒露养生,一要防寒润燥,二要调畅气血。 | |二十四节气 寒露 陈主任...
寒露|防寒、护阳、润燥,这四个部位不能冻!
随着秋风渐紧,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寒露,标志着气候从凉爽向寒冷过渡。在这个季节交替的节点上,自然界中的阳气逐渐收敛,阴气日益强盛,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重视对“寒邪”的防范,固护自身之阳气。因此,寒露养生重在“收”,不要让气血继续发散。寒露防寒,这四个...
秋意浓寒露至 养生有讲究
饮食上:养阴防燥 润肺益胃 秋深露浓,寒意愈盛,燥邪当令。表现为皮肤干燥、口干咽燥、干咳少痰。寒露节气养生的重点是养阴润燥、润肺益胃。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
寒露节气温差大,如何养生?中医专家为你支招
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寒露节气,中医养生最主要的内容是以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为主。01 常见疾病预防 寒露节气气温逐渐下降,且“燥”邪当令,最易伤肺、伤胃,因此感冒、慢支、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高发,胃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高发。02 健康养生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衣...
寒露已至,防寒防燥,这些保养之道要知晓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
寒露,意味着气温由热转寒,我们要顺应节气的特点,遵循固护肺脾、防寒防燥的原则,采用合适的方法,养生保健。 YANG SHENG 养生要则 秋冬交替之时,易出现鼻干咽燥、干咳少痰、身热头疼等症,因此应重视固护肺脾之气。 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规律作息,早卧早起,及时增减衣物。
寒露时节宜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陈斌主任医师提醒大家: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寒露时节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他从饮食、起居、保暖、调畅情志等方面为大家一一支招——早睡早起,规律作息要记牢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陈斌引用《黄帝...
中医视角:寒露时节如何保健防病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10月8日前后。这个时候,天气逐渐转凉,地面上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因此叫“寒露”。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寒露时节正是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时候,此时养生保健的重点在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在这个时节,不少人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甚至便秘...
寒露养生重在三防
二、注意滋阴防燥 寒露时节,天气干燥,易出现皮肤干涩、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症状,根据中医“燥则润之”“寒则热之”的原则,饮食上主张以温润的食物滋阴防燥、润肺益胃为主。可选择有滋补脾胃、润肺养阴功效的新鲜蔬菜和应季水果,如胡萝卜、藕、山药、冬瓜、银耳等蔬菜以及梨、葡萄、香蕉等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