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20年...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记者李恒、田晓航)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比2020年提高1.1岁,有8个省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这是记者1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信息。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卫生健康服
中国人口预期寿命比世界平均高5岁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达到79岁,比2020年提高了1.07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5岁。(央视新闻)
人均预期寿命79岁——“十四五”我国卫生健康工作交出亮眼答卷...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题:人均预期寿命79岁——“十四五”我国卫生健康工作交出亮眼答卷 新华社记者李恒、田晓航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31.9%……一组数据,勾勒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 11日,国务院新闻办...
75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_部门动态_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记者 魏弘毅、潘洁)国家统计局25日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75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大力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总体健康水平位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升...
人均预期78.6岁,如何迎接长寿“新常态”?-新华网
与新中国成立时相比,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翻了不止一番。从2012年至今,10余年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超过3.5岁。这是高起点上的继续提升,无论与发展中国家还是高收入国家相比,增速都非常可观。 有研究预测,未来一段时期,这个数字还将保持每10年增长2到3岁的速度。
又提高0.4岁!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意味着什么
古代诗人可能无法想到,“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喟叹,有朝一日会与实际明显不符——2024年中国居民预期寿命已达79岁,比2023年提高了0.4岁。要更好理解“79岁”的意义,有必要了解另一个数据: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预期寿命只有大约35岁。尽管人均预期寿命并不等同于实际的人口平均死亡年龄,却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
2024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广东等八省市人均预期寿命超80岁
据介绍,2024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比2020年提高1.1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持续改善。 人均预期寿命是什么? 华中科技大学人口与政策研究所所长石人炳介绍,人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假定值,指在某一时期各个年龄段死亡率不变的前提下,这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其中8个省份超过...
此外,雷海潮介绍,五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居民健康水平得到了持续提升。据统计,到去年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有8个省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了80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改善,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从历史对比来看,2024年人均预期寿命比2020年提高了1.1岁。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又提高 这8省份最高
据统计,到去年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有8个省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了80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改善,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如果从历史对比来看,2024年人均预期寿命比2020年提高了1.1岁,这样的改善幅度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是良好的。”雷海潮说。 上游新闻记者随后了解到,这8个省份包括北京、天津、...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医疗体系 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79岁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取得突破性进展,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跃上新台阶。2024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较2020年提高1.1岁,北京、上海等8省份率先突破80岁大关。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增幅达东部地区的1.5倍。随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进,医疗服务质量连续三年获得世卫组织绩效评价A级,我国正从医疗大国向健康强国稳步迈进。
78.6岁!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创新高,怎么做到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介绍,我国人口发展出现新变化,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增减分化的趋势。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人口发展事关国计民生。深入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加强重大慢性病管理,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提高人口健康素质。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建立健全生育...
中国人口预期寿命凭啥领先全球5岁?
公共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是中国人口预期寿命提升的重要保障。各级医疗机构网络日益健全,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大型综合医院,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医疗服务格局。这使得疾病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迅速应对各类传染病疫情,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外...
这些数字,折射"十四五"以来我国民生发展基础更为坚实_部门动态...
2024年末,全国人口总量为140828万人,人口总量位居世界前列。2024年,我国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5798万人,占总人口的60.9%。 人口发展质量持续提高。2024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全国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21年,比2020年提高0.46年。
读懂预期寿命提高背后的期待-新华网
古代诗人可能无法想到,“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喟叹,有朝一日会与实际明显不符。《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8.6岁。 要更好理解78.6岁这一数据的意义,有必要了解另一个数据: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预期寿命只有大约35岁。尽管人均预期寿命并不等同于实际的人口平均死亡...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8.6岁,是建国初期的2倍多,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
走在今天的中国街头,白发长者比比皆是,社会老龄化现象的背后,是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逐步提高。人生七十已经不再是古来稀了。然而,时间倒退70多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只有现在的一半都不到。根据此次《公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1/10万,婴儿死亡率...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升至 79 岁:解码健康中国的深层逻辑
尽管成就斐然,中国仍面临三大结构性矛盾:1. 区域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人均预期寿命较东部低 3-5 岁,基层医疗机构设备达标率不足 60%。贵州某县每千人仅有 1.2 名执业医师,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此,国家启动 “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计划到 2030 年培养 50 万名全科医生。2. 慢性病负担沉重心脑血管...
78.6岁!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
全国共有村卫生室581964个,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人员132.7万,其中执业(助理)医师和持乡村医生证的人员110.8万人,与上年比较,执业(助理)医师增加0.6万人。《公报》指出,医疗服务提供量和效率同步提升。202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95.5亿,比上年增加11.3亿人次,居民平均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8次;...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提升与未来长寿时代
对于已经步入成年或老年阶段的人群而言,他们无需再承担年轻时的死亡率,这使得他们长寿的概率相对提高。养老保险的参与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长期规划,对于多数人而言,能够领取长达二三十年的养老金,显然比个人储蓄更为划算。此外,本文所提供的统计数据仅基于五年前的人口普查。鉴于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各年龄段...
79 岁!人均预期寿命背后,藏着中国人健康逆袭的密码_养生动态...
2024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定格在 79 岁,较 2020 年足足提升 1.1 岁。这组数字背后,是从 “东亚病夫” 到 “健康中国” 的世纪跨越 ——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寿命仅 35 岁,如今每 4 年就实现约 0.5 岁的增长。更令人振奋的是,孕产妇死亡率已降至 16.1/10 万,婴儿死亡率低至 5.6‰,这些曾被视为 “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