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何时“回家”?其子正式向大陆申请迁葬安徽故里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张若】已故抗日名将孙立人的次子孙天平近日透露,已正式向大陆提出申请,希望能将其父孙立人的遗骨迁回安徽故里安葬。此事在岛内引发关注。 台湾《中国时报》27日称,孙立人的棺柩暂厝在台中东山墓园,迄今尚未入土。孙天平2015年受邀赴大陆出席九三阅兵时,就曾透露计划将父亲遗骨迁回老家安徽,并表示“落叶
抗日名将孙立人遗体35年未安葬,九三阅兵后子孙提出迁葬方案
1988年,孙立人终于获得自由,但那时他已经快九十岁了。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在台中住所去世,距离他的90岁生日只差三天。临终时,孙立人对家人说了一句令人心酸的话:“我死后不葬大陆,棺材不入土。”这句话成了孙家人长达35年的心头难解的烦恼。按照孙将军的遗愿,他的棺材被放在台中市的一处墓地里,安置在...
抗日名将孙立人灵柩 35 年未安葬,其子九三阅兵后请迁葬
台中墓园的黑色大理石棺椁已经停放了 35 年,至今未入土。棺椁主人孙立人是抗日名将,他的次子孙天平在 2025 年九三大阅兵后再次提出将父亲棺椁迁回安徽老家的请求。这个看似简单的迁坟诉求,背后交织着历史、政治与家族的复杂脉络。孙立人的军事生涯始于 1942 年缅甸仁安羌战役。当时英军 7000 余人被日军第 33 师团围...
是时候提上日程了!阅兵观礼过后,孙...@枕梦子的动态
阅兵结束后,孙天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截了当地说,父亲去世35年了,棺木还没入土,他们家族希望把棺木从台湾运回安徽庐江老家安葬,让孙立人落叶归根。这不是头一回了,早在2015年他来大陆时就提过类似计划,那时候他参观了庐江故居,还说父亲生前总念着家乡。 孙天平的这个要求,基于父亲一生的经历和遗愿。孙立人虽有“...
抗日名将孙立人棺椁35年未入土,九三阅兵后儿子再度请求迁葬大陆
迁葬并非易事。 孙天平坦言:“因身份特殊,难度很大。 ”他先从修缮庐江故居入手,计划设立纪念园区。 2016年,兄长孙安平也赴庐江祭祖,兄弟俩站在祖父墓前,深知父亲魂归故里的心愿仍未实现。如今,孙立人的棺椁仍在台中等待。 孙天平说:“35年了,还没有入土。 历史一定会还父亲清白,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等待...
回顾:孙立人棺椁尘封35年未下葬,儿子参加九三阅兵后,提出迁葬请求
1990年,孙立人以九十岁高龄离世,临终之际,留下了最后的嘱托:不葬大陆,棺不埋土。这份遗言使得孙立人的骨灰长久地安放在墓碑之上,已逾35载,至今尚未得到安葬。在2025年的九三大阅兵中,孙立人的子女孙天平荣幸受邀出席,以嘉宾之姿登临观礼台。随后,他亦再次表明心迹,计划将父亲的骨灰安葬于安徽的故乡。抗日名将...
抗日名将孙立人沉冤未平,棺椁三十五年未入土,儿子九三阅兵后提迁...
家属遵从遗愿,把棺椁放置地面,等待可能的回归。2004年开始,次子孙天平频繁往返两岸,推动迁葬事宜;2016年兄弟在庐江祭祖;2023年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再次检视父亲的抗战履历。2025年之所以成为话题节点,是因为孙天平以观礼嘉宾身份出现在天安门,这一身份让他提出迁葬的呼声获得更高的注意力。孙立人的军事生涯有着鲜明的...
抗日名将孙立人遗体35年未入土,九三阅兵后儿子提出迁葬
好多来祭祀的军迷、学生,甚至都找不着准头。孙天平作为孙立人的次子,这些年一直在为爸爸四处奔走、呼吁。他希望父亲能归隐故乡,安葬在故土上安息。他提出了三个可能的迁葬地点:一个是安徽合肥的祖籍地;一个是在广州黄花岗或者忠烈祠附近,和远征军一同安葬;还有一个是考虑放在南京的抗战纪念地旁边,让后人可以缅怀...
孙立人生卒高龄,遗体三十五年未安葬,子参加九三阅兵后请求迁葬
1990年,孙立人在九十岁高龄时去世,临终前遗言:不葬大陆,棺不入土。这一说法传开后,孙立人的骨灰就一直放在墓碑上面,整整35年都没入土安葬,到现在还没有埋进去。到了2025年的九三大阅兵,孙立人的儿子孙天平作为嘉宾受邀,出现在天安门前的观礼台上,还再次要求把父亲的骨灰迁回安徽老家安葬。抗日名将 孙立人是...
抗日名将孙立人,棺椁漂泊了35年!儿子观九三阅兵后终提迁葬诉求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 在观礼台上,一位58岁的男士神情肃穆,他是抗日名将孙立人的次子孙天平。 阅兵仪式结束后,孙天平通过媒体公开呼吁,希望将父亲的灵柩从台湾台中迁回安徽庐江安葬,实现父亲临终遗愿。这具棺椁已经在台中市北屯区大坑东山墓园...
看完阅兵后,孙立人将军后人提出请...@史海纪实的动态
近年来关于孙立人灵柩迁葬的讨论不断,有声音将其归为两岸政治博弈,但梳理家属多年的努力可见,现实困境远比想象中复杂。 2016 年,孙安平首次回到安徽庐江老家,在祖坟前长跪不起,随后正式向两岸相关部门提交迁葬申请。 申请过程中遇到的核心问题并非政治阻碍,而是历史资料的核查与迁葬流程的衔接。 一方面由于孙立人被软禁期间的部
抗日名将孙立人遗体悬棺三十五载,儿子九三阅兵后请求迁葬
看到现代化人民军队气势磅礴的行进,孙天平心里满是感慨。他后来告诉媒体:“如果父亲能够回到部队安享宁静,那就是最大的荣耀。”阅兵结束后,他正式提出了把父亲灵柩迁回大陆的请求。孙立人将军是抗战时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望的中国名将之一。他1900年出生在安徽庐江,后来就读于清华大学,主修土木工程专业。孙立人将军...
实锤!抗日名将孙立人,棺椁 35 载未下葬,其子于九三阅兵后提议迁葬
孙立人次子孙天平站在观礼台上,面对镜头缓缓开口。他说:“父亲等待了三十五年,该回家了。”一具黑色大理石棺椁,静静地停在台中市郊的墓园里 四周杂草丛生,玻璃罩上积满灰尘。棺椁表面刻着“立人府君之墓”,却始终未曾埋入黄土。1990年,孙立人临终前留下遗言:“不葬大陆,棺不入土。”这句话,成了家族三代...
35年,还没有入土!看完阅兵,孙立人将军后人提出真诚请求
在台北市档案馆,我翻到份发黄的《迁葬申请》。 孙天平在"申请理由"栏里写着:"家父常言,与袍泽同眠是军人至高荣耀。 "表格末尾按着七个鲜红指印,最上面那个已经褪色发白。 而广州马头岗公墓管理处的记录显示,为将军预留的墓穴至今保持着3米×1.5米的尺寸,旁边2.23米见方的纪念塔柱上,弹痕累累的铜鹰早...
孙立人高龄辞世,棺葬延宕三十五载,儿子九三阅兵后正式申请迁葬新墓
原来那句“非归不过土”,不是拒绝大陆,而是非回大陆不入土。他要回安徽庐江,既为落叶归根,也为与新一军在广州的英烈为伴。1988年,旧部回乡祭扫发现祖坟在动荡年代中被毁,但祭祀照还是带回了,他看着照片,跪地叩谢,思乡之情到骨头。1990年病重前,他还委托人洽谈迁葬事宜,最终没等到结果。临终遗愿把一切...
孙立人高龄去世,棺椁35年未下葬,儿子参加九三阅兵后提出要迁葬
留洋背景给了孙立人很高的起点,却也限制了他的发展,蒋介石更是长期忌惮他,抗战一结束就让他坐了冷板凳,台湾时期更是将他以莫须有的罪名软禁他长达33年。1990年,孙立人以90高龄去世,临终前留下遗言:不葬大陆,棺不入土。因为这个遗言,孙立人的骨灰放在墓碑之上35年,直到现在都没下葬。2025年九三大阅兵,...
抗日名将孙立人,棺椁35年未入土 ,儿子九三阅兵后提迁葬
或许有一天,这位抗日名将真的能够魂归故里,与故土长眠。那时,35年的等待将化为一声长叹,一个家族的坚持将得到最好的回报。 一口棺椁,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坚持;一份遗愿,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孙立人将军的故事还在继续,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抗日名将孙立人,棺椁悬空35年不入土,其子阅兵后请求迁回安徽
战时为国,平时为民,却落得如此境遇,他个人的悲剧,又何尝不是那个大时代的缩影。如今,孙天平再次提出迁葬的请求,这不仅仅是一个儿子想让父亲入土为安的朴素愿望。那口悬了三十五年的棺木,像一个沉重的问号,拷问着历史,也等待着后人给出一个答案。这片土地,究竟何时才能让他真正魂归故里?
抗战英雄孙立人遗体悬棺三十五载,子孙九三阅兵后请求迁葬
【百度百科】孙立人:一位充满悲情的将军,他的传奇事迹被载入史册。人民文摘于2011年刊登。孙立人将军。抗日战争纪念网。2018-10-21。抗战英烈孙立人将军的二儿子受邀来到北京观礼,打算把他父亲的墓迁回大陆。澎湃新闻。2025-09-03。抗战时期著名将领孙立人的后人,今天第二次前去参加观礼。澎湃新闻,202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