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考古新发现:米仓道龙王堑发现明代“禁止早婚 违者枷责”石刻
米仓道 比如明代万历年间禁止早婚的一处石刻:“都察院示谕,军民人等知悉:今后男婚须年至十五、六岁以上方许迎娶!违者,父兄重责枷号,地方不呈官者,一同枷责”。好生严厉,太早结婚竟然要被上镣铐!为何如此?红星新闻记者查阅相关文献和学术资料发现:其实在明朝初期,为了恢复人口,官府是鼓励早婚早育的。从诸如“民男
四川考古新发现:明代石刻写禁止早婚 明代石刻揭示四百年前“禁...
四川考古新发现:明代石刻写禁止早婚 【四川考古新发现:明代石刻写禁止早婚】近日,四川考古界迎来重大发现:在广安市前锋区大良城遗址、阆中市龙泉镇及通江县得汉城村,三处明代摩崖石刻相继出土,内容均涉及“禁止早婚”的官方法令。这些刻于万历年间的石刻,不仅揭示了明代社会对早婚问题的治理智慧,更成为研究古代婚姻制度...
阆中发现400年前禁止早婚石刻,为摩崖石刻文物 - 北青网
“这是在阆中市境内发现的第二块明代万历年间的摩崖石刻。第一块摩崖石刻发现于原宝马镇化琳村附近,石刻的内容为“今后年十五六岁以上方可迎娶”与龙泉镇原铁佛观村摩崖石刻基本一致。”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由此可以看出,在400多年前的明代万历年间,当时的社会就禁止早婚,并把对早婚的专项治理作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
禁止早婚告示石刻 - 中医史迹 - 国医小镇
【禁止早婚告示石刻】 明。 位于四川省仪陇县双盘乡凌云寨下高石坎村“十大碗”的一块名叫衬腰石的大岩石上。长165cm,宽80cm。阴刻,正文3行楷书。第1行已剥蚀11字,经查考为“都察院示谕军民人等知悉”落款为万历九年十一月(1581年)吉分巡道(川北逍保宁分巡道)刻石。 1/1 ...
阆中发现400年前禁止早婚石刻,为摩崖石刻文物|阆中市|文物_新浪新闻
阆中发现400年前禁止早婚石刻,为摩崖石刻文物 6月16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阆中市金石田野调查小组在阆中市龙泉镇原铁佛观村旁发现一处距今有400多年的摩崖石刻文物。 意外发现摩崖石刻 追寻着金石田野调查小组的步伐,记者在阆中市龙泉镇原铁佛观村附近看到了这块新发现的摩崖石刻文物。这是一块十几米高的巨大石刻,...
四川明代万历年间禁止早婚碑初探-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明代万历年间禁止早婚碑初探,都察院,万历年间,王士性, 1988年10月,笔者参观四川省文物普查成果展览,得见在南充地区广安县大良乡和黔江地区彭水县善感乡两地发现的两通明代万历九年禁止...
看到很有意思的新发现[笑cry]之前四川省... 来自遗产君 - 微博
看到很有意思的新发现[笑cry]。之前四川省的文物普查,在绵阳市梓潼县发现了明代告示碑,明确禁止男子早婚早育,碑文有“都察院示谕军民等知悉,今后男婚须年至十五六岁以上方许迎娶,违者,父兄重则枷号。地方不...
南江县明代都察院示谕石刻_巴中市人民政府
明代的都察院为中央专掌监察、弹劾、谏言等事的机构。其颁布的告示多为禁约示例,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律令通告。华光村的这两幅石刻,从碑上、下部残留文字内容推测其一幅内容为禁早婚,另一幅的内容为禁酒。在邻水县、渠县、剑阁等地均发现过内容、形制大致相同的碑刻,故推断为当时应政府要求,川北各地按统一规格刻制的...
碑刻题记为证,世界最早隧道诞生在蜀道上
有意思的是,在这批蜀道石刻题记中,还有各种反映民间生活的告示。赵宠亮说,在广元和巴中两地,考古人员都发现了明代禁止早婚的示谕石刻。示谕由明朝都察院下发,要求男子要在十五六岁以上方可迎娶。原来明朝流行早婚,男丁过早娶妻生子,给官府抽丁充军、田耕都带来麻烦...
剑阁古道上有个“禁早婚”碑_重要信息转载_新闻中心_四川省情网
再加上受到古时候婴幼儿夭折率高、战乱频繁,早婚自然成了民间老百姓的选择。 七里村和红彤村两方“禁早婚”碑,都镌刻于古驿道之上,对我国古代,特别是明代中晚期,政府对四川早婚现象的管控、政策宣传方式、早婚现象产生背景,以及蜀道碑刻文化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禁止早婚告示石刻 - 中医史迹 - 国医小镇
【禁止早婚告示石刻】 明。 位四川剑阁乍阆中的古驿道上,距剑阁县城15cm的龙源镇以北1km处。长140cm,宽23cm。保存完好。正书阴刻,四行。“都察院示谕军民人等知悉,今后男婚须年至十五六岁以上方许迎娶,违者父母看则枷号,地方不呈官者,一同枷贵。”落款为大明万历十三年(1585)。
阆中境内居然发现了两处明万历摩崖石刻,字迹清晰可辨,全国罕见
龙泉镇原铁佛观村摩崖石刻拓片现场 据了解,类似的摩崖、碑刻在川渝其他县市也有发现,除个别还有“违者,父兄重责枷号”外,其他文字内容、年代等都基本一致。阆中这两块禁早婚碑的落款是“分巡道刻立”,全称应为四川按察使川北分巡道,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明朝设置川北分巡道的实物证据,因此它具有教化民风、变革陋习等作用...
阆中发现两处摩崖石刻文物,距今已440年... - 川观新闻
日前,阆中市金石田野调查小组在龙泉镇原铁佛观村旁发现一处距今有440年的摩崖石刻文物,该处摩崖石刻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辨,迄今为止,阆中境内共发现两处同一时期的摩崖石刻,石刻内容对研究400多年前的生育政策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龙泉镇铁佛观村摩崖石刻
剑阁古道上有个“禁早婚”碑_传统文化_文化纵横_四川省情网
再加上受到古时候婴幼儿夭折率高、战乱频繁,早婚自然成了民间老百姓的选择。 七里村和红彤村两方“禁早婚”碑,都镌刻于古驿道之上,对我国古代,特别是明代中晚期,政府对四川早婚现象的管控、政策宣传方式、早婚现象产生背景,以及蜀道碑刻文化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考古中国 | 蜀道考古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提供了新的证据;米仓道上新发现的龙王堑石刻包含了自唐、南宋、元、明、清共5个朝代的8通文字题刻,从唐宋时期关于建桥修路的记载,到元代皇庆二年题刻,再到明代一系列涉及禁止早婚、禁止酗酒、悬赏缉捕盗匪的官方谕令,以及清代关于祈雨设立养生塘的记载,充分见证...
四川安岳华严洞发现“中国”字样题记,系川渝石窟首例?文管部门回应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考古团队在四川安岳石窟华严洞一处洞窟中发现明代题记“身生中国”,其中包含“中国”二字,被认为是川渝地区石窟寺中首次发现刻有“中国”字样的题记。该消息引发网友关注与讨论。据资阳媒体报道,安岳石窟是中国晚期石窟的高峰和代表之一,也是川渝地区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川渝石窟发现明代题记“身...
四川广元利州出土明代禁约碑
四川广元利州出土明代禁约碑 一块刻着"不许交界迎送"的灰砂岩板,在田埂边沉睡了四百年后突然苏醒。2025年4月24日,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的油菜花田里,考古刷子扫去青苔的瞬间,赫然显露出万历皇帝年号的落款——这是川北地区首次发现针对官场接待的明代反腐实证。一、田垄间的反腐密码 当村民老张在党家沟翻整菜地...
刻在石头上的“史书” ——蜀道石刻及其价值-西华师范大学蜀道...
四川巴中通江县草池乡城子坪村有明万历九年《都察院禁止早婚示谕石刻》:“都察院示谕,军民人等知悉,今后男婚,须年至十五六岁以上方许迎娶。违者,父兄重责枷号;地方不呈官者,一同枷责。”巴中通江县板桥口镇石院子村有明万历三十四年《督巡抚严禁违禁入赘示谕碑》:“督抚军门高示谕:人等知悉,凡妇人不幸夫...